随着血液病学的迅速发展,我国从事血液病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增加。掌握常见的血液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及防治原则是相当重要的。尤其对于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更是如此。对健康正常人来讲能掌握一种防治疾病的常识或做到有病能及早发现也是必要的。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有238个问题。主要介绍了有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系统疾病的临床知识,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各科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及其他人员的参考。
1、第一章 总论
2、什么是造血系统?何谓血液病?
3、血液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理化特性?
4、什么是血液流变学?
5、第二章 红细胞疾病
6、什么是缺铁性贫血?正常情况下铁是如何吸收、转运及排泄的?
7、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8、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9、第三章 白细胞疾病
10、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计数是多少?
11、中性粒细胞的组织学、生理学概要及其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2、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13、第四章 血小板及出血性疾病
14、什么是出血性疾病?什么是止血机制?什么是凝血机制?
15、正常止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16、出血性疾病按其病因和发展机制如何分类?
17、第五章 小儿贫血
18、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是什么?
19、什么是小儿贫血?
20、贫血的分类有哪些?
胸腺发生于胚胎时期,在妊娠的第8周由咽囊发育而来。出生时胸腺的重量占相当大的比例,但出生后胸腺增长的速度相对较慢,青春期后又渐萎缩,为脂肪组织所代替。故青春期胸腺重量仅约40克。胸腺中生长的淋巴细胞为T细胞,系来自骨髓中的干细胞。成年以后胸腺萎缩,可是T细胞已进入至淋巴结定居,能够自行繁殖。胸腺中除了见到上皮细胞与T细胞外,在胞囊及隔膜中还可见到巨噬细胞、组织嗜硷细胞以及浆细胞。
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