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滨声插图,连丽如口述的《评书三国演义(1汉末风云)》带你领略古典小说才子书的动人风采,欣赏原汁原味的书馆现场评书。
本书涉及对三国人物的评价、典故援引以及增补七擒孟获等内容,充分展现了连派评书“坐谈”《三国》的艺术魅力,收录了《十常侍作乱祸政》《刘关张桃园结义》《话说谋臣曹孟德》等评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评书三国演义(1汉末风云)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滨声插图,连丽如口述的《评书三国演义(1汉末风云)》带你领略古典小说才子书的动人风采,欣赏原汁原味的书馆现场评书。 本书涉及对三国人物的评价、典故援引以及增补七擒孟获等内容,充分展现了连派评书“坐谈”《三国》的艺术魅力,收录了《十常侍作乱祸政》《刘关张桃园结义》《话说谋臣曹孟德》等评说。 内容推荐 75岁高龄的评书名家连丽如,以独特视角对历史事件和各色人物进行演绎评说,使连派《三国》成为当代评书继承“讲史”传统的扛鼎之作,全景再现古典小说才子书的动人风采。 李滨声插图,连丽如口述的《评书三国演义(1汉末风云)》共30回,由十常侍作乱起,到刘备坐镇徐州结束,包括桃园结义、怒鞭督邮、董卓进京、孟德献刀、捉放曹、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跨江击刘表、貂蝉拜月、连环计、三让徐州等经典回目。 目录 自序 第一回 十常侍作乱祸政 第二回 刘关张桃园结义 第三回 话说谋臣曹孟德 第四回 斩黄巾众将立功 第五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第六回 何进无谋乱朝廷 第七回 引豺狼董卓进京 第八回 董卓称霸温明园 第九回 馈珠李肃说吕布 第十回 废少帝独霸朝纲 第十一回 刺董卓孟德献刀 第十二回 中牟县捉曹放曹 第十三回 诸侯兴兵讨董卓 第十四回 孙坚大战汜水关 第十五回 关羽温酒斩华雄 第十六回 虎牢关酣战吕布 第十七回 孙坚进宫得玉玺 第十八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第十九回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二十回 忧国事貂蝉拜月 第二十一回 王允巧使连环计 第二十二回 董卓大闹凤仪亭 第二十三回 吕布奉旨除凶暴 第二十四回 董卓余党犯长安 第二十五回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二十六回 太史慈闯营报恩 第二十七回 刘备北海救孔融 第二十八回 陶恭祖二让徐州 第二十九回 吕温侯濮阳用计 第三十回 刘玄德坐镇徐州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十常侍作乱祸政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本来应当接着说《列国》,后来考虑考虑呀,《列国》把我累坏了;再说,列国分春秋和战国,春秋基本说完了,上回说的是邹忌弹琴说相,到了邹忌这儿就进入战国了。一到战国,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和氏璧,蔺相如完璧归赵,都是您耳熟能详的,而且很多评书老艺术家把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等从战国中提炼出来了,最后齐、楚、燕、韩、赵、魏、秦,天下一统归秦,归秦始皇了。关于这段历史的评书太多了,战国我就不说了。之前我把春秋五霸说了,由打齐桓公一直说到邹忌弹琴说相,这段历史是最难说的,我把它完成了,再加上出书、授艺传承,又为了纪念我父亲一百一十周年诞辰,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我也累病了,好几个月没说了。所以这次再上台说书呢,我先练练,因为从心里来说,还没有达到上台说书的劲头儿,但人得锻炼。如果说等到我认为身体完全养好了再上台说书,恐怕脑子也不好使了,嘴也笨了,不经过锻炼,达不到这个目的。所以我就跟珥波和梁彦说:“你们少说一会儿,让我试试,如果我说不下来,你们再接着。”我也通过锻炼,逐渐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了,因为没有什么大病。这回上台说什么呢?好多听众朋友都喜欢听我的《三国》,咱们就说《三国》吧。 《三国》是连家的看家书,但艺术要循序渐进,必须跟时代相结合,观众才能接受你的艺术,这也是评书艺术能够永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想完完整整把这部《三国》说下来,就得从开篇开始说,就得说十常侍作乱。从十常侍作乱开始说《三国》,是由打我父亲开始的,但怹根据陈云同志的指示,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全部《三国》在“文革”中被毁掉了,我总想完成这个使命,所以今天也从头儿说。以前没人这么说,因为没人爱听。现在的听众为什么爱听呢?因为时代在发展,听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人们已然不满足只听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了。喜欢听《三国》的人多了,喜欢研究《三国》的人也多了,不是光听热闹了。 汉高祖刘邦手提三尺剑,芒砀山揭竿起义,跟楚霸王项羽两路伐秦,就因为秦二世无道。刚才说了,由打战国到秦朝,秦始皇登基,他想代代久传,没想到到他儿子这儿就不行了。秦二世在位时,天下大乱,沛公刘邦跟楚霸王项羽两路伐秦,刘邦先到咸阳,把秦国给灭了。项羽跟刘邦争夺天下,和刘邦又打了五年的仗,五年楚汉相争,最后刘邦逼得项羽乌江自刎。楚霸王项羽死了,汉王刘邦登基,就是汉高祖,汉朝建立。这部评书梁彦在宣南书馆说过,叫《西汉》。汉高祖刘邦代代相传,传了二百年,王莽篡位,汉光武刘秀复兴汉室,这部评书叫《东汉》。现在,李菁的徒弟、连派评书的第四代传人张硕正在东城书馆说《东汉》。 提起《东汉》,听张硕说书我老憋气,因为教他,给我累得够呛,总觉得如果他再努力一下,艺术会提高一大块。可是反过来我又劝自个儿,现在全国的孩子二十七岁敢上台说《东汉》的,也就是张硕。看到这一点,我又觉得特别欣慰。评书演员得在台上一步步走,绝不是一张嘴就行了,我一张嘴就能说得跟我父亲一样?他们一张嘴就能说得跟我一样?不可能。现在这几个孩子当中,玥波的书说得好,他悟性极高。刚才我还跟他说:“宣南听众越来越多,人家今天是听你来了。进门一看,这老太太干吗来了?白毛儿老太太。”本来我这头发还能染染,现在想,干脆还原吧,七十二了,白头发就白头发了。大家伙儿听我说书,一会儿就把我这头白发忘了。我也得在台上逐渐恢复恢复。现在我才有体会,好多老艺术家、老演员,为什么说着说着,唱着唱着,一直要上台呢?就跟我似的,在家就闹油(注:北京土语,指闹腾,不安分),难受,看看《三国演义》,还想着说书。老伴儿气得说:“谁要把你领走,我先给他磕头,你没事儿别在家待着了,上台说书去吧。”所以今天我也是奓着胆子上台说《三国》。(P1-2) 序言 为自己写序,旨在传承北京评书。 评书是加以评论的书,说评书尤其是说中国的才子书《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人人知晓,怎能不评呢?演员说评书是有立场的,你说的书是你本人素质的展现,不能含糊。 评,要恰到好处,要有艺术性,要与时俱进,要具备文化深度,要与听众同感,要有思考余地,要评对地方,要评论人物。时代在前进,艺术要前行。 评书是地道的口头文学艺术,语言是活的,要干净漂亮、诙谐幽默。为了让各阶层的听众接受你的艺术,一个评书演员要虚心学习政治、生活、体育、地理及舞台各类语言,以适应书中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评书是一个人的舞台,但要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一、二、三人称的灵活运用是关键。 即便你已经有了很扎实的基本功,即便你是评书艺术的忠实粉丝,还是希望你能仔细读读我的话本《评书三国演义》。这套书继承了我父亲研究《三国演义》四十年的心血,也有我付出多半生的劳动,还有评书大家李鑫荃先生的精华…… 在这部书中你会看到一个评书演员多么需要学习京剧艺术。 希望学习评书的青年演员从我的说书生涯中借鉴一下评书艺术的间架结构,怎么开书,怎么“入活”,怎么留“扣儿”,怎么提高,怎么“把点开活”…… “懂多大的人情说多大的书”老人的教诲深有体会,用心看看,我的体会都在书中的字里行间。 我今年七十五岁了,一片好心而已。 丁酉年春二月惊蛰 连丽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