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愈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代主席。他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革命文化战士,在新闻出版战线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写作发表了许多著作。本套丛书选编了五百四十六篇佳作,有关国内国际政治和文化(新闻出版、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论述,纪念文章,均按写作发表年月顺序编排,分五个部分:一、一九一五年一一九三一年(发奋求索),二、一九三二年一一九三七年(呼吁抗日救亡),三、一九三八年一一九四五年(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四、一九四六年一一九八五年(为了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第五部分为散文和小说。本书为第1卷,收录了一九一五年~一九二四年期间创作的作品。
胡愈之一生写作发表的著作,散见于国内和南洋的各种报刊,除了少数几种出版过单行本,多未编集成书,许多文章用笔名发表,或者不署名,难以搜集齐全。现在从搜集到的五六百万字选出五百四十六篇,连同《莫斯科印象记》《少年航空兵》等书,约二百几十万字,编成六卷文集。本书为第1卷。
世界大战之后,将有更大之经济战争。而东亚一隅,将成为一大商业战场,此殆必然之趋势。交战列强于戎马倥偬之际,犹亟亟然准备一切,以谋战后商业之发展。吾国于战时,既已失其振兴工商业之机会,战后当取何种方策。以图自存于商战世界乎?则如实施商业政策也,改良税制也,整理金融也,发展海外航业也,皆急切不容或缓。而其尤为急要者,则增进商人之智识是已。
吾国商人,素以重信用、善贮积见称,且不乏经营商业之天才。然其缺乏教育,昧于常识,则为不可掩之事实。欧美寻常商店中之职员,大抵曾受中等以上之教育,且经多年之商事实习,虽不必尽具专门之学识,而无充分学识者,决不能充大公司之要职。吾国则不然,寻常店伙,大多由学徒出身,虽未受国民学校教育者,亦得入大商店而充学徒。学徒所任,为洒扫奔走之劳役,于商业智识,实际上所习甚寡。学徒年限一满,循例得升任店伙。店伙之位置,亦依其任事年限而递进之。此种由学徒进身之店伙,其生活上绝无修学之机会,徒恃资格以自食,初不必具有立身之才识。因此不能读一函札之大商号经理,不谙浅近算术之商业家,随处皆是。其商业智识如何,更可不必问矣。大商店之重要职员,未习浅近之经济学;公司之总理,未明公司系何种性质;出入口商人,不能阅一洋商所开之账单,且恬然不以为怪。普通商人,从事营业,惟知墨守闭关时代相沿之成规,此外则一无所知。欧美各国,虽至低微之营业,亦皆有同业组合,有纪载市情之杂志报章及调查机关,视为营业之利器。我国各地,虽均有各业会馆若公所若商会之组织,然未尝刊布详细之市情报告及有益之商业统计。商人智识之愚暗如此,而欲望其改革进取,以收振兴商业之实效,岂可得乎?
经营农工业之成功与失败,赖于人力者半,赖于天然力者亦半。至经营商业,则全视商人之技能如何以判之。故商人智识之缺乏,于商业发展上障碍甚大。吾国旧式商人,于商品产额之多寡,市场之情况,金融之消长,观察力极为薄弱。故出入口商情,向为外人所操纵,而无自主之能力。夫商业发展之原则,不外二端:(一)谋需要供给之适合;(二)提供新货于市场,以增进消耗者之新需要。(如时计未输入以前,我国人本无此项需要,迨此种新器物出现于市场后,乃成为一种需要品。)试问我国商人能任此二种职务乎?今日大多数之豪商巨贾,皆仰外人鼻息以为生。营输出业者,仅能为外人代办所需之货品,而不知输出特种国产以增进外人之新需要。营输入业者,亦惟知代外人运入舶来品,以夺国货之市场。(凡输入一种外货,同时有一种国货被排斥者,不能谓为增进国民之新需要。)求其能脱外人之掌握而独立经营者,殆绝不可得。故吾国今日,实仅有奴隶的商业,而无自主的商业。质言之,吾国商人无经营商业之学识,故遂无经营自主的商业之能力也。
P42-43
胡愈之一生写作发表的著作,散见于国内和南洋的各种报刊,除了少数几种出版过单行本,多未编集成书,许多文章用笔名发表,或者不署名,难以搜集齐全。现在从搜集到的五六百万字选出五百四十六篇,连同《莫斯科印象记》《少年航空兵》等书,约二百几十万字,编成六卷文集。《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因系专门著作,本书只收录其序言。译文亦不在本书编集范围之内。
所选录的文章,力求显示作者各个时期的思想、主张,为了保存历史原貌,本书在编辑时对所收的文字,一般不作变动,只校正文字脱误,并将与现行通用译名差别较大的外国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改用现时通用的译名。
有关国内国际政治和文化(新闻出版、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论述,纪念文章,均按写作发表年月顺序编排,分五个部分:一、一九一五年一一九三一年(发奋求索),二、一九三二年一一九三七年(呼吁抗日救亡),三、一九三八年一一九四五年(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四、一九四六年一一九八五年(为了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第五部分为散文和小说。
各卷所收胡愈之著作起讫年月如下:
第一卷 一九一五年~一九二四年;
第二卷 一九二五年~一九三一年;
第三卷 一九三二年~一九三七年;
第四卷 一九三八年~一九四六年;
第五卷 一九四七年~一九六一年六月;
第六卷 一九六一年七月~一九八六年一月;散文,小说等亦归入第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