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了作者近年对中国二十世纪翻译理论史方面的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将翻译研究从一般语言文字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运用了大量的中外文史资料,从翻译理论、意识形态、读者接受心理、传统文化背景及文化的传播方式等角度系统地梳理了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综论与个案研究相结合,论述了严复、梁启超、鲁迅、梁实秋、瞿秋白等近现代翻译家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并从他们各自的文化政治立场角度,细致分析了他们翻译思想产生的时代因素,指出了他们之间翻译观的承继、反叛、对抗、融合的情况,力求在文化的坐标系中寻求他们分歧与相容的根源,为学界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提供又一个新颖的研究角度,有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近代以来的翻译史、文化史。
1.绪论: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2.重释“信、达、雅”——论严复的翻译理论
3.“专欲发表区区政见”——梁启超和晚清政治小说的翻译及创作
4.“暴力的行为”——晚清翻译外国小说的行为及模式
5.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
6.能够“容忍多少的不顺”——论鲁迅的“硬译”理论
7.翻译与阶级斗争——论1929年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
8.“谁能够说:这是私人的事情?!”——瞿秋白翻译理论的中心思想
9.后记
在晚清这样一个特殊的翻译以及介绍外国小说的环境下,“暴力的行为”这个概念便突现出来:当翻译是出于政治需要的时候,“暴力的行为”会被强化,以期达到政治的目的;但当翻译需要考虑到市场的销路时,“暴力的行为”便须尽量给压下去,译者必须特别小心,不要触碰读者在文化上及趣味上的敏感地带。 P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