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一辛酸的童年
山东老家的事情,大都是从爸爸那里得知的。
1921年农历十月初八,爸爸出生在山东省莱阳县望石区万柳村。爷爷奶奶共有七个孩子,五男二女。七个孩子中,爸爸最小,奶奶叫他“五儿”。原本,爸爸的名字是叫“嵇让”的,因为五个男孩名字的排序,依次为“温、良、恭、俭、让”。何时改叫“嵇世忠”,为何叫“嵇世忠”,爸爸没说,现在也无法查询了。不过改过名字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四个伯父生前的名字一直叫嵇温、嵇良、嵇恭、嵇俭,唯独少了一个“嵇让”,现在只能推断,爸爸改名字的时间,应该是在离开山东老家参军以后了。
听爸爸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生活很苦,一度艰难到几乎讨饭的地步。要知道,那个年代,讨饭是件很不光彩的事。如果谁家讨饭了,在十里八村传开,别说家里男孩说不上媳妇,就连女孩也嫁不出去。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谁家都不会讨饭。家里生活开始好转,是在大姑出嫁以后,因为大姑嫁了一个比较殷实的人家,对爷爷奶奶家的生活时有接济;再以后,大伯、二伯他们陆续长大,爷爷就带着他们到大连一家日本人开的工厂做工。等爸爸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已经比较富裕,所以,爸爸不仅读完了小学,还读完了初中。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爸爸是那块料,能学会学,小学升初中时,爸爸考了个全校第一。
在父辈这七个人中,只有大伯嵇温英年早逝,19岁时得了伤寒,无医能治,眼看着一个19岁的大小伙子活活病死,真是揪心。这也是命,看那名字起的,叫什么不行,偏叫“嵇温”,果然是瘟病而死。其他六位长辈,都继承了爷爷奶奶长寿的基因,寿终年龄都在古稀以上,更有甚者,年龄过百。
二投笔从戎
其实,爸爸参加八路军,原本是为了逃避汉奸赵保原抓壮丁修工事的。
1939年12月,爸爸正在读初中,日寇占领山东省莱阳县后,学校都停办了。那时,胶东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日军、伪军、国军,割地并存。为了逃避汉奸赵保原抓壮丁修工事(此时,三伯父已经被赵保原抓了壮丁),爸爸就和同村一个名叫李榛的同学,躲到邻村李榛的一个亲戚家(时为国民党杂牌军的一个营长),准备等时局稳定了,再回去读书。可是没过几天,胶东八路军收编了这支杂牌国军,八路军领导征询二人意见后,二人便同时参加了八路军。以后,爸爸和李榛分在了不同的部队。1942年秋,日寇对胶东八路军实施“拉网式”扫荡时,李榛所在的部队突围时遭到重创,李榛也在此次突围时牺牲了。新中国成立后,爸爸回山东老家时,曾去过李榛家,那时,李榛的妈妈已经双目失明,但老人家却不知道儿子牺牲的事。原来,李榛的家人一直在瞒着老人家。 唉!真是可怜的老人呢。P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