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生活
我从没想过自己的儿子会成名,怎么会有人能预见这种事呢?——1990年,阿米尔·汗之父塔希尔·侯赛因接受《印度电影观众》专访
门铃响了,又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剧本来拜访著名制片人塔希尔·侯赛因。就在他讲述自己剧本的时候,塔希尔8岁的儿子小阿米尔一声不响地坐在旁边,饶有兴致地听着这个陌生叔叔讲故事。
这些年的情况都是如此,经常有人来塔希尔家聊剧本,一讲就是三四个小时。阿米尔每次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听着。等儿子到了12岁,塔希尔有时会问问他对剧本的看法,后来干脆正式邀请他“列席旁听”。
阿米尔一直非常享受这一过程。25年后,他参加由卡比尔·贝迪主持的《导演的剪辑》节目时,还说自己最喜欢这种讲故事的剧本交流方式。
但是,塔希尔为儿子所规划的人生完全不是如此。尽管他是印度电影业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父亲,他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远离电影产业。因此,除了听听剧本以外,阿米尔早年并没有接触任何与制片相关的事。在接受1990年《印度电影观众》的专访时,记者问到阿米尔,塔希尔说:“我从来不想让阿米尔涉足电影产业,我认为这个产业的变数太多,不想孩子们深陷其中。”
很少有人知道塔希尔电影之路的艰辛。他和哥哥纳西尔·侯赛因早年都被电影艺术吸引,受印度电影的巨大影响,因而来到孟买。纳西尔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从勒克瑙(译者注:北方邦首府,北印度第二大城市)搬到孟买,从编剧做起,效力于“电影斯坦”制片公司,创作了《阿娜尔卡莉》(1953)等电影。1955年,塔希尔也投奔哥哥而来。
纳西尔并不甘心一直创作剧本,他开始慢慢尝试导演,最初的作品是1957年的《王子家族》,这部电影捧红了沙米·卡普,同时也为自己的导演事业开了个好头。他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心之所见》(1959)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次,他在担任导演的同时,还兼任了制片人,开始了他导演制片的生涯。他的电影作品,甚至包括其中大部分音乐,都是脍炙人口的,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大篷车》(1971)。纳西尔的大多数电影作品,人物形象鲜明,配乐相得益彰,善于起用新人演员。三十多年之后,他的经典电影和插曲,依然被人们所喜爱,电影业的新秀们也都对他敬仰有加。
相比来说,塔希尔的事业起步期要更漫长一些。他一直有一个演员梦,不过从未真正实现。在接受《印度电影观众》的专访时,塔希尔坦言:“我曾经在一些电影中出演配角,但是,因为我实在是太矮,所以不会有人找我去演主角的。”后来,他得益于一副“金嗓子”,经常和赫曼特·库马尔、阿莎·波斯雷等人一起为电影演唱插曲,不过,他并没有做多久的配乐歌手。机缘巧合,哥哥纳西尔做了导演,塔希尔就开始做哥哥的助理,最终也确定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定位——制片人。七十年代,多数纳西尔导演的影片,都是塔希尔出任制片人,包括经典之作《大篷车》。不过,塔希尔本人的导演梦却在几十年之后携手儿子共同实现(译者注:他的导演处女作,就是1990年由阿米尔主演的《为了爱你》)。
除了《大篷车》这样的事业高峰,塔希尔也经历过事业的低谷,例如他的影片《情锁》——耗费了六年半的时间进行筹备和制作,超出预算350万卢比。尽管这部电影票房不俗,却依然让塔希尔家背上了种种债务。塔希尔就是这样,在崎岖的电影之路上艰难前行。
阿米尔目睹了父亲制片的种种痛苦经历,所以在他的电影生涯中,强烈的责任感一直伴随着他。在2010年的印度《时代周刊》采访中,阿米尔说:“我从当演员第一天起就明白责任的意义,有一件我永远不会做的事就是拿别人的钱冒风险……我的从业原则是,让所有参与我电影的人都赚到钱。虽然,对很多电影人来说,我敢于尝试,就好像一块试验田。但是,我不会做不切实际的尝试。”事实证明,作为演员,阿米尔在尝试一些新题材电影时,也从不忽视其商业效益。同时,他尽可能保证电影的竞争价值。他始终认为,电影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娱乐价值。
尽管父亲是阿米尔接触电影业最早的途径,但是,通过后来的一些采访就可以了解到,阿米尔和父亲并不是最亲密的。当父亲在片场辛苦一天回家时,小阿米尔很少去打扰他。 2008年的某采访中,阿米尔说:“在那时我只知道,父亲毎天很辛苦地给我们赚口粮, 所以应该不喜欢小孩子去打搅他。”当然,即便父子间有些距离,他们之间仍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尽管他们对于人生和电影的某些现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对于挑战的热衷,以及对于大银幕的执着,还是如出一辙的。(P002-004)
阿米尔·汗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然后才是顶尖的演员。——《巴萨提的颜色》导演 拉凯什
阿米尔·汗对于本片重大的意义在于他百分百的投入和他的完美主义精神,他又是那样的谦逊温和,真希望全世界都知道这一点 。——《巴萨提的颜色》制片人 罗尼
对我来说,阿米尔·汗是磐石一样坚定的后盾。和他合作以后,再让我和别人合作简直太难了。他愿意做你想要的任何事,从不疲倦,毫无抱怨。——《三傻大闹宝莱坞》导演 拉吉库马尔
阿米尔·汗不止带来了演技和票房号召力,还带来了诚恳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他的精神传递到了剧组的每个角落。这就是阿米尔·汗。——《三傻大闹宝莱坞》制片人
阿米尔·汗非常率真、冷静、低调,从不摆明星架子,不在观众面前装样子。——《未知死亡》女主角 阿辛
阿米尔·汗是个出色的制片人、导演和艺术家。他读了很多书,什么都知道。除此之外,他这个人也非常善良。在这个世道,很难找到一个像他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了。——《未知死亡》导演 AR.穆鲁加达斯
阿米尔·汗的优点在于他的真诚。电影界也许不乏比他演技更好的演员,但是,阿米尔胜就胜在他的真诚上。——《讲心不讲金》导演 英德拉
阿米尔·汗在宝莱坞年轻演员中值得尊敬。他为印度电影界开创了一个体制,因为在同辈宝莱坞演员中,他是第一个自主选择角色的演员。——《泰晤士报》
后记①(①译者注:此后记为作者于2012年所写,她于2017年的再版书中增加了第十一章“近五年,不改我行我素”内容。)
1988年,在一个寒冷漆黑的夜里,潘恰格尼一家寄宿学校,一群十二岁的小姑娘挤在宿舍下铺的一张床上,一个随身听在她们的手中传来传去。她们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一首叫《爸爸说我一定会有出息》的歌,这是几周前刚上映的电影《冷暖人间》的主题曲。姑娘们都在兴奋地谈论男主角的名字——阿米尔·汗。
这些小姑娘中,只有一个完全没听说过《冷暖人间》,随身听很快传到了她的手里。一个热心姑娘跟着歌曲的播放,为她把歌词一句一句地复述了出来。歌词在她的脑海中渐渐清晰,就这样,那个姑娘——也就是我,迷上了阿米尔·汗。
二十二年后,也就是2011年的今天,我在班加罗尔的家里,敲打着《阿米尔·汗:我行我素》的书稿。我那还不到六岁的小侄子,在我的电脑旁不停地转悠。小家伙是从小看好莱坞和南印度电影长大的,当他瞧见屏幕上阿米尔·汗的照片,就立刻叫道:“摇摆!摇摆!”——他想起了《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尼克老师。
当年,阿米尔抱着吉他唱着:“爸爸说我一定会有出息。”多年之后,我们看到了他惊人的变化——从深受少女喜爱的奶油小生,转型为演绎大师,他的名字与印度电影界众多里程碑之作紧密相连。他听从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影片,成了印度电影业最有影响力的人。2000年之后,他选择参与或制作的电影,更是为印度电影业开创了新潮流。他的电影,涉及印度的男女老少方方面面,他的故事令人赞叹,值得被传颂。
基于这些原因,我写了这本回顾阿米尔演艺生涯的书,写作期间,我的足迹遍布班加罗尔、孟买、浦那、乌蒂、金奈和德里。作为一个没有印地语电影背景,也不在印度电影中心孟买工作的作家,我竞选择了阿米尔这样一个低调的明星作为我的主题。所以,不可避免地,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来完成这项任务。
在一些朋友和同行记者的带领下,再加上其他机缘,我和书中所提到的导演们见了面。感谢高新科技,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了。一次让我难以忘怀的采访,是通过脸书等社交网络进行的。
我非常走运,第一次采访会面非常顺利。我开了很久的车,来到南印度美丽的山城古努尔,拜访电影导演曼苏尔·汗,就是他,在二十二年前用《冷暖人间》把阿米尔送上了明星之路。
曼苏尔在搬到古努尔的自家农场之前,完成了最后三部电影,之后便离开了孟买喧嚣的电影圈。在我们的交谈中,他说:“我通常不会接受这种采访的,这次是为了阿米尔。” 从古努尔壮丽的美景中离开后,我忽然置身于喧嚣的大都市孟买。许多独立电影人在孟买城郊的小公寓楼里创作,在那里,有时会诞生出震惊海内外的作品。因此,要见他们,我需要挨个儿联系他们的工作室。
自然,我的访谈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候,我打很多次电话,但是没有回应;有时候,提前多次确认的会面被迫临时取消。这项工作的挑战之处不在于和每个独立的工作室保持联系,而在于平衡我在IT行业的本职工作和这次的写作计划。
有些采访可以通过邮件和电话完成。有一次,我利用堵车时间完成了采访。我把车停在路边,打开手机扬声器,利用录音机录下了电话采访。关上车窗,勉强过滤掉了外面车水马龙的声音。总之,。难以置信的科技发展,大大克服了距离上的障碍。
不管是否准时接受采访,每个导演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虽然是一个出生在电影世家的影人,曼苏尔·汗却总是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印度电影,不被陈词滥调所扰。英德拉·库马尔回忆了制作《讲心不讲金》和《真爱无敌》的过程,讲述他和阿米尔的故事,他毫不掩饰他的快乐,态度也让他的影片成为优秀的喜剧片。阿蒂特亚.巴塔查亚热衷于分析,本能地倾向理性思考——《灰飞烟灭》就是一场通向人类心灵阴暗处的旅程。在谈到《印度拉贾》时,达梅什·达山展望了将印度电影带向世界的宏愿。拉凯什·奥姆普拉卡西·梅赫拉则在《芭萨提的颜色》中表达了绝不盲从的精神。穆鲁加达斯的谦逊很让人感动,尽管他拍出了当时最成功的一部宝菜坞电影《未知死亡》。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则有着与《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人物一样的机智和幽默。
有些人以阿米尔的好朋友的身份为他发声,也有人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他们对印度多部里程碑之作看法不一。这些采访,,让我得以对阿米尔的“演员进化史”有了近距离观察。
有一次,我联系了导演马赫什·巴特,想采访有关《爱在旅途》和《情牵一线》的制作,我告诉他,这本书是通过阿米尔不同时期的电影,来回顾阿米尔的“进化史”,马赫什·巴特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预设了他的进化,他如果没有这所谓的进化史,这本书不就写不成了吗?”
令我没想到的是,我通过对他的采访发现,他既不是以阿米尔的朋友身份,也不是以敌人身份,而只是发表了自己的独立看法。正因如此,他对阿米尔冷静客观的评价才显得尤为可信:“阿米尔是个非常勇敢的演员。”
综上所述,《阿米尔·汗:我行我素》是对阿米尔·汗不可思议的电影之路的完整记录。
克里斯蒂娜·丹尼尔斯
2012年于班加罗尔
译者序
白迪
2010年夏天,一部叫做《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影片进入了我的生活。这部曾经因为“片名太傻”而被我冷落在电脑里半年的影片,突然让我欲罢不能。影片的主角兰彻,不仅帮他的两位好友找回了人生方向,也成了我的人生导师。从那时起,我把“All is well”当成遇事的口头禅。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这个叫做阿米尔·汗的人。
在如饥似渴地看完了他的所有影片后,我彻底被他折服了——人生路上,他率性洒脱;影视圈里,他风生水起。阿米尔最被人称道的,是他总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做出选择,而做出选择后,对完美孜孜不倦的追求更让人佩服。这期间,我翻译了很多和他相关的影片和新闻——在电影《爱在旅途》中,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印度演员挑战好莱坞经典,并演出了自己的风格;在《印往精神——电影幕后》纪录片中,我感受到了一个电影人为自己坚信的事业,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在《真相访谈》节目中,我感动于一个有责任的印度国民为推动国家进步,奔走呼号,竭尽所能……很多影迷朋友感谢我这个“资源党”,但其实,我因为这些翻译工作,从阿米尔身上收获的才是无法衡量的。
2012年5月,通过代购,我拿到了印度一家出版社出的英文版《阿米尔·汗:我行我素》。封面上,阿米尔背倚着墙,仰着头向上看,好像在思考,又似在抉择。那时,我正值大学最后一年,面临着就业和深造之间的选择。
我摩挲着这本厚实的书,期待与人分享。最终,我咬牙下定决心,要把整本书翻译出来,不为别的,只为感谢阿米尔带给我的启示。那一个月,除了撰写毕业论文,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了翻译这本书上。我在电脑上打出译文,再配上插图,然后附上自己在网上查到的背景知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甚至曾经的一个操作失误,就让我丢失了大半书稿……一个多月后,就在翻译工作“杀青”的那天,我同时做出了选择——放弃工作机会,继续深造。
如今,我已经成了一名老师,很少有时间再去“追星”了。然而,在听到《阿米尔·汗:我行我素》2017年新版要被引进国内的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翻译工作。不为别的,只为阿米尔曾经给我的指引。
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感谢很多人,尤其是百度阿米尔·汗贴吧的吧友们,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整理书稿时,我家先生张帅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毫无意外地成了阿米尔的粉丝,感谢你的支持和陪伴;最后需要感谢磨铁图书引进这部传记,让更多中国人认识阿米尔,了解阿米尔;感谢编辑的细致和耐心……是你们让这本书更加精彩。
再拿起那本英文书,看着封面上那个似乎处在抉择时刻的阿米尔,我顿悟了:在他的面前,仍有无数条路待他去选择,而他的身后,早已留下霞光万丈。
由印度克里斯蒂娜·丹尼尔斯所著、白迪翻译的这本传记《阿米尔·汗--我行我素》讲述了:从8岁第一次听制片人爸爸开会讨论剧本,阿米尔的一生就和电影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缘分。他的荧屏形象从青年偶像,到拥有完美身材的硬汉,再到肩负起社会责任的“印度良心”,他的身份从单纯的演员,逐渐成为身兼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等多重身份的“全能影人”——30年来,阿米尔·汗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改变。
阿米尔·汗也曾经历过低潮:电影不卖座、婚姻破裂、民众抵制、社会偏见……但是,他从来没有被打倒过,愈挫愈勇,在从影生涯的后期,每一部影片都是经典——他总是用好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影响印度电影业的走向和社会的变革:他改变着印度电影的流行趋势,游行的印度民众甚至模仿他在电影中的经典桥段为正义呐喊,国家的法律因为他的电影而被更改——他是“全能影人”,更是“社会良心”。
由印度克里斯蒂娜·丹尼尔斯所著、白迪翻译的这本传记《阿米尔·汗--我行我素》权威传记首次引进国内:“印度良心”、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官方权威传记首次引入中国!本书旧版在印度获得2012年“印度最佳传记”,此次引进的是2017年的新版,新增阿米·汗近五年的记录;
《摔跤吧!爸爸》势头正盛:在国内票房飘红,口碑爆棚,刷爆朋友圈,借助这股电影火热势头,此书势必会受到市场欢迎!此书中对《摔跤吧!爸爸》背后的故事有详细介绍;
全书内容过硬:该传记内容详实,50余张珍贵照片,15万详尽文字,完整记录阿米尔·汗从8岁到52岁了不起的人生。4、阿米尔·汗效应:阿米尔·汗在国内影迷的心中形象高大,拥有非其他演员可比的人格魅力,况且他在国内刚打开市场,日后必会有更多佳作问世,所以,此书定是一本长销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