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时间的对抗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时间的主人,让时间能够为我所用,尽情地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是许多人不得不被时间逼得每日忙碌,到头来尽管发现自己许多事情还没有做,但是身体和精力却已经不允许了。于是生活虽然忙碌,却变得越来越糟,我们非但没有成为时间的主人,反倒成了时间的奴隶。如果你想告别这种生活却不知从何做起,你可以打开白丽洁著的《拿来就用的超有效时间管理术》。本书从提防时间陷阱、正确认识时间价值、改变习惯、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碎片等方面为你介绍具体的时间管理的方法,让你一看就懂,拿来就用。
人生而平等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天拥有24个小时。然而,有些人成了时间的主人,他们如鱼得水地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有些人却成了时间的奴隶,每天无所事事。
白丽洁著的《拿来就用的超有效时间管理术》是一部超有效的时间管理宝典,用简单实用的时间管理术帮助你摆脱拖延、焦虑、低效、无序……斩断一切拖你后腿的坏习惯!
ABC时间管理法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做许多不同性质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单一的。有些人忙忙碌碌,却还是免不了顾此失彼,而有些人却可以左右逢源,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区别在哪里呢?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自己所做的事情排列一下顺序。
你知道自己每一天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面对诸多的事务究竟要从哪件做起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作为一个既需要工作又需要照顾孩子的职业女性来说,究竟是该先照顾自己的家庭,做家里的事情,还是该先照顾工作、忙工作,抑或是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比如任性地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当我们被这些焦头烂额的事情搞得找不着头绪时,浪费时间的情况就会发生:人在陪着孩子,心里却想着白天没有做完的工作;为孩子久久不肯入睡、自己迟迟无法去忙白天没有忙完的工作而对孩子心生怨言,甚至大发雷霆;看到这么多令人烦躁却无奈的事情,情绪会变得消极,产生一种什么都不管了的冲动——尽管这只是一种冲动。每当听到或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有没有一种时间被白白浪费掉的感觉呢?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急躁,不妨静下心来,好好地捋一捋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还是以职业女性为例。职业女性日常的生活需要分成三个区域:工作、家庭、自己——事实上,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可以这么去分类,然而,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却更加典型一些。
工作中的事情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岗位大致可以分为日常工作、紧急事项、长期工作等;家庭中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日常家务、陪伴小孩、教育、人情往来等;自己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休息、娱乐、学习充电、旅游度假、购置个人生活必需品等。乍一看,这些事情的确很多,不仅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哪个先、哪个后并不很容易做出决定。但是仔细分辨,这些事情并不像一团乱麻一样,无思绪可循。它们中的有些事情是每日必须做的,有些是可以缓做的,还有一些是可以隔一段时间集中处理的……即使是那些每日必须做的事情,也可以分为马上要做和今日结束之前做完即可。如此,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后做就变得清晰多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经验:当我们面对许多事情而不知所措时,我们需要将困扰我们的事情先列一个清单。列完清单之后,再根据它们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去安排做事的顺序。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一是所谓的重要事情,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它依据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价值标准,而不是他人眼中的。每个人做事时遵守的价值标准不同,导致人们对重要事情的认定也不相同。 比如,对一个工作狂来说,他显然会认为处理一件工作任务会比陪孩子一个小时更重要;而对于那些奶爸或奶妈来说,又有什么能够比得上陪孩子一个小时更重要呢?工作狂和奶爸对重要事情的判断不同,是因为他们所遵循的价值标准不同。倘若奶爸做了工作狂心目中重要的事情,他的内心想必也并不好受,而这时做事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二是有时候紧急的事情未必是重要的事情。我们每日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可以按照紧急和重要的标准分为紧急且重要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紧急和重要是两个概念、两个标准,重要的事情未必紧急,紧急的事情也未必重要。这并不是一个文字游戏,它切切实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长期规划。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规划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但由于是长期规划,它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完成,因此这样的事情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也有一些事情,比如接待访客、电话、会议等,突然到访的客人可能由于今日正好路过办公楼而顺道进来;响起的电话也可能只是个推销电话;所谓的会议,你可能只是一个列席的听众。这些事情表面上可能需要我们马上去做,但是意义呢?
因此紧急和重要并不是一回事,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还是需要以重要为第一标准,我们在对事情进行排序时也需要将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优先排列。
关于将需要做的事情按照事务的重要程度,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的方法就是ABC时间管理法,是时间管理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事务优先顺序法。这种方法不仅被世界各地的时间管理专家所称道,也屡屡被引入一些企业和组织的员工培训中,还受到了所有热衷规划生活的人的推崇。就像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因为面对众多事情而产生的混乱状态,而且可以保证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序进行。
在ABC时间管理法中,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会对我们的生活起到直接影响、做与不做直接影响到我们长远目标实现的事情,往往会被划分为A类事情;而那些应该做,但是眼下不做并不会对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比如和朋友一起吃饭、接收电子邮件等被划分为B类事情,它们做与不做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小小的便利或不便,但是重要性不大;被划分为C类的事情,一般是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它们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料,做了或许会增添生活的滋味,但是不做也不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什么影响,比如,喝咖啡、同事间聊天、逛街、看电视等。
如果我们觉得这样区分以后事情还是很多,那么也可以将A类事情做进一步分解,按照ABC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在A类事情中再分出不同的等级。 当然,我们要做的可不仅仅是在我们已经列好的事务清单上将这些事情划分出ABC类——任何事情在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前的工作都极有可能成为无用功,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实施。
ABC时间管理法中还有另外一条原则,即在我们将事情分好类去做时,如果A类事情没完成就不做B类事情,以此类推。即一天之内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始终是A类事情。只有在确定没有A类事情之后,才能着手去做一些B类事情。而C类事情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一般是没有什么机会去做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将这种方法坚持并贯彻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完成A类事情上,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么,他将会用最少的时间收获最大的价值,距离成功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此外,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正像我们之前说的那些,所谓事情是否重要,依据的都是自己的判断标准,只有你才是最终的决定者,因此原本ABC的排序也可能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比如,一件原本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在做完之后发现它并没有对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再遇到此类事情时它就会变为B类事情。也有可能一件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做,它也有可能从A类变为B类。这些都不是确定的,即便你会因为AB而犹豫不定,那也没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我们唯一能做的还是需要尽快地做出判断,把时间和精力尽快放到那些你觉得重要的事情上面。
没有一成不变的计划,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以一颗不变的心,不被纷繁事物所干扰,剔除个人附带在每项任务上的情绪,你就一定会知道哪件事情更重要,重要在哪里,然后把它找出来,去实现它。这就是ABC时间管理法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启示。
P126-130
想想我们每天的生活:是否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都想再多睡5分钟?是否每天从起床到出门,都要耗费至少半个小时?是否认为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很没有意义但却无能为力?是否很容易被工作中突发的一些小状况影响到心情,继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是否每天即使只做一些日常工作还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是否每当今天做了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后,还会寄希望于明天补回来?是否会为时间的流逝而感觉到惋惜?是否认为自己很疲惫所以选择看电视放松?
是的,我们每天的时间除了花费在正常工作上的以外,花在其他地方的实在是太多了:早上睡懒觉浪费掉的不仅是那5分钟,还有因为不想起床的惰性而导致的行为拖延症;因为拖延晚了1分钟,继而又演变成了等待下一趟公交车的10分钟;本可以用乘车的时间来充电,比如学习英语,却因为我们认为无事可做而浪费掉1个小时;还有因为情绪导致效率低下所浪费的时间、叹息时流逝的时间、因为自制力不强而花费在看电视剧上的超计划时间等。如果这样计算一下,或许我们真的能够发现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正如朱自清所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间总是令我们捉摸不定,就像是空气一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一直依赖它们并活在其中;时间好似一座无形的钟,不管你是否看得到它,它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嘀嗒嘀嗒”地走个不停;当你意识到它的时候,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前方遥远的生命尽头;时词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一天天流逝,却不知哪一天就再也感受不到它了;时间走得太匆忙,我们每天都在感慨~}亡、忙、忙”,殊不知在感慨中时间也一如既往地流逝了。
然而,假如当我们看到时间走过时,回过头来的那份记忆是充实而又充满希冀的,这样时间即使走过了,也留下了它应有的价值。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忙碌似乎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代名词,我们因为忙碌而无法接受朋友的邀请,因为忙碌无法经常回家探望父母,也因为忙碌不能时常陪伴家人。我们希望用忙碌来换取自己存在的价值,希望用忙碌来赢得自己理想中的薪水,也希望用忙碌来充实自己的时间。
但是到头来,我们换来的却是“还没好好感受青春就老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在与时间的对抗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时间的主人,让时间能够为我所用,尽情地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是结果呢?许多人不得不被时间逼得每日忙碌,到头来尽管发现自己许多事情还没有做,但是身体和精力却已经不允许了。于是生活虽然忙碌,却变得越来越糟,我们非但没有成为时间的主人,反倒成了时间的奴隶。
如果你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你想让自己每天的生活轻松而又富有成就感,那么是时候学习点儿关于时间管理的知识了。拿来就用的超有效时间管理术,生活将因此而改变。
犒赏,是一个听起来让人既轻松又兴奋的词。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会得到哪些犒赏呢?
也许是在某个周末的下午,为了已经忙碌了一周的工作,和爱人一起去影院看一场新上映的电影。无论剧情如何,在影院里伴随着片中美丽的风景、轻快的音乐,全身的肌肉和神经都在那一刻得到了放松,疲惫的心灵终于有了轻松片刻的机会。
也许是趁着某个节日的到来或自己最近做了什么得意的事情,终于勇敢地跑进商场买下了自己心仪已久的衣服。哪怕为此会花掉不少钱,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比起自己付出的辛劳,这些钱就只当是犒赏自己吧。
也许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忙碌后,当一件事情终于顺利完成,于是安排一场向往许久的旅行,晒着异地他乡的太阳,嗅着那些不知名的花草的芳香,让自己就这样陶醉着……
犒赏的方式有许多,但是无疑它们都是让人放松的、愉悦的。既然如此,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不多多地犒赏自己呢?不知是受到传统的“无功不受禄”思想的影响,还是由于工作的压力过大,生活中的我们几乎找不到什么理由或机会来犒赏自己。
想了许久,我们还是觉得把原因归结为时间比较合适。生活那么忙碌,节奏又那么快,我们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做完该做的事情已经很不易,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完不成。在忙碌了一天后,回来本该反思总结,本该陪孩子玩耍一会儿,和他们聊一聊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可是我们有这个时间吗?在我们无法将自己心目中的“分内事”都做完的情况下,我们又哪里来的成就感呢?
当盼望已久的假期终于来临时,本该是一场彻底的身心放松,但等待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平时由于忙碌而堆积如山的事情,已经蒙尘许久的沙发、门窗,还有孩子期盼我们陪伴的眼神儿。于是,为了所谓的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我们只能辜负自己,辜负自己最亲的人。这样的我们又如何有理由来犒赏自己呢?
都说幸福是存在于每个人心间的感受,无论生活压力再大,工作再忙,只要自己懂得爱惜自己,幸福就一定存在。这段话确实说得很好,但是爱自己也需要时间吧?没有时间我们就无法得到放松;没有时间我们就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我们就无法将自己从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如果再加上一条,犒赏自己时必要的经济花费呢?毕竟,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给自己买东西,抑或是出门旅游,虽然这些对我们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大钱,但毕竟还是要有所花费的。
因此,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归结在了时间上。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既公平又偏私。它在带给我们财富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幸福与快乐,可正是因为它是如此有用,因此又格外珍贵。珍贵到当我们一不留神儿把它丢了后心里会懊恼、后悔,珍贵到失去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人人都想抓住它,尽量多地拥有它。
好在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时间管理。人们通过对时间进行管理,学会了反思、总结、合理运用自己的时间,于是让上帝原本公平给予每个人的时间产生了不一样的价值,让人们在珍视时间价值的同时再也不去浪费时间,通过高效率地完成该做的事情而节约了有限的时间,让人们通过管理获得时间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幸福感并减轻了人们的压力,从而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还有比这更让人觉得有成就感的事情吗?当压力已经卸下,当心情不再沉重,就让我们好好地享受它带给我们的轻松和愉悦吧。这就是时间管理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时间来犒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