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研究孔子的思想,不能不承认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确实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伟大思想家、伟大教育家。《论语》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宝贵财富,它给人们许多有意义的启迪和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它对中国社会曾经产生过超过其他著作的影响,而且今后仍然会对中国社会文化生产发生无可置疑的作用。相信《论语》这部书对世界各国人民同样会是一本有意义的教材。本书为“大师经典文库”中的一本,中英文对照,翻译尽量保持原著特色,浅显易懂,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文本,也为各类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必备的学术资料。
这部书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结孔子言论而成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因为它是语录体,所以随时阅读都很方便,而且洗炼并富于启迪。因为它内容丰富,读它就像采掘复合性富矿,不仅收获颇丰而且还会有意外的发现。因为它形式灵活,读者可以不必始终劳神,时而细细品味,时而浏览而过,更不须受那些“体系”、“层次”之累。本书为“大师经典文库”中的一本,中英文对照 ,值得一读。
学而第一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
(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BOOK ONE
1 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s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2 Master Yu said, Those who in private life behave well towards their parents and elder brothers, in public life seldom show a disposition to resist the authority of their superiors. And as for such mean starting a revolution no instance of it has ever occurred. It'is upon the trunk that a gentleman works. When that is firmly set up, the way grows. And surely proper behaviour towards parents and elder brothers is the mink of
3 The Master said, "Clever talk and a pretentious manner"are seldom found in the Good.
P2-P3
出版说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自90年代以来,一直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己任,致力于原版外语著作的引进、出版工作,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系统化、精品化的出版传统,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下,我国外语图书出版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不均衡局面,即文艺类图书品种相对齐全,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出版却寥寥可数,远远滞后于日益增长的文化市场需求。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外研社决定编辑出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类丛书“大师经典文库”,系统地推出一批世界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的经典学术名著,包括我国古代哲学典籍的权威英译本,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文本,也为各类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必备的学术资料。本丛书内容详实,制作精美,每一种均约请著名专家、学者专门撰写评介性的序言。外研社将本丛书的出版视做一项利国利民的文化基础工程,将坚持不懈地完善、充实它,希望它能够赢得读者朋友们的喜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年11月
序
汤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活到73岁。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中年时曾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警察局长,晚年曾周游列国,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有道德的学生。孔于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两千多年来;人们都把他视为圣人。他为什么被尊为圣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所吹捧的那样,似乎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孔子很喜欢音乐,他在齐国听相传是虞舜时的“韶”乐,竟然多日无心品尝肉的美味,并且说:“想不到音乐的高妙意境达到这种地步。”孔子对诗也有浓厚的兴趣,有一次他对他的学生说:“年轻人呀!为什么不学诗?诗啊,可以振奋人的志气,可以观察事物的得失,可以和大家和睦相处,可以婉转地抒发心中的怨气。就近处说,可以知道如何孝顺父母就远处说,可以懂得事奉君主,并且还能认识许多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热心地学习各种礼仪,对于各种礼仪的规矩很了解,据《论语》记载,他到太庙参加祭祀鲁国先君的礼,每件事都要详细地询问,别人讥笑他;他听到后说:“谨慎求教才是真正的礼。”孔子赞美他的学生颜回安于贫困说:“颜回真是一个有贤德的人呀!一竹筒的饭,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小房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样穷苦的生活所带来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可是孔子有时又追求富贵,奔走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他,他等不及架好马车,就赶快跑去了。他吃饭也很讲究,饭要吃精米,肉要吃细肉丝。但孔子有时也把这些看得很淡,有一次他说:“吃的是粗食,喝的是清水,困倦时弯着臂当枕头睡觉,这种日子也很有乐趣,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是天空中飘浮的云一样。”孔子说过许多有道理的话,今天我们仍然把它们作为格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不能改,这是真正的过错),“温故而知新”等等。但他也说过一些错话,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只有女人和小人难得和他们相址)。孔子对他的学生要求很严厉,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他的学生宰予白天睡大觉,不好好学习,孔子批评说:“腐朽的木头是不能雕琢的,粪土筑成的墙是无法涂抹得光滑洁白的。”而有时他对弟子们又非常亲切,他说颜回:“我只看到你不断进步,而没有看到你停止不前。”孔子为人有时很豪放,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可是有时在地位比他高的人面前,他又表现得谨小慎微,循规蹈矩,不敢超越那些世俗的礼仪,孔子的弟子都很尊敬他们的老师,但如果有意见也敢提出批评,孔子则或作解释或作自我批评。有一次,孔子到了武城地方,听到了鼓琴歌诗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宰一只小鸡,还用得着牛刀马?”意思是,礼乐是治国平天下用的、在这样一个小城中推行,似乎是大题小作,他的弟子子游听了之后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了君子懂得礼乐的道理就会爱护老百姓,民众懂得礼乐的道理社会就容易治理。”孔子立刻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这几位学生呀,子游刚才说的是对的,我刚才说的不过是一句戏言罢了!”孔子也常和他的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有一次他把几个得意的学生召在一起谈各自的志向,子路说他的志向是“愿意把自己的马车、衣服和朋友共同享受,就是用坏了也并不遗憾”。颜回说他的志向是“只想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孔子则说,他愿意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看来,孔子的人生境界确实比他的学生高。
从上面这些记载的事迹看,孔子并不像后来吹捧他的人所形容的那样,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超人”,更不是一个天生的“神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抱负、有喜怒哀乐、有丰富知识的现实中的人。
如果孔子就像我们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大家就会说:看来,孔子并没有什么伟大之处,可是又为什么说他是呷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而且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那么大的影响,对世界文化也有不小影响,被推崇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呢?当然,如果孔子只是如我上面所说,他确称不上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之所以先对孔子作为一个“人”来作一番描述,目的是使大家知道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但是,他又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论语》一书记载的孔子的言行中得到证实。为此,下面我们要介绍一下《论语》这部书,并根据这部书来阐述孔子的思想。
……
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研究孔子的思想,不能不承认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确实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伟大思想家、伟大教育家。《论语》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宝贵财富,它给人们许多有意义的启迪和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它对中国社会曾经产生过超过其他著作的影响,而且今后仍然会对中国社会文化生产发生无可置疑的作用。同时,我也相信《论语》这部书对世界各国人民同样会是一本有意义的教材。
注: 本文中的译文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