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全世界孩子的写作范文,让孩子与大师们一起,开启文学殿堂之门!
作者德富芦花——日本近代“情感教育”始祖,他的散文是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典范之作,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
《蚯蚓的呓语》是他的散文集,包括了《空山流水》《渔网》《农家炊烟》《杂木林》《芦花》《晨霜》《春天的忧伤》《大海日出》《大海与岩石》等文章。
德富芦花的散文是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典范之作,成为日本对国民施行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在《蚯蚓的呓语》中,人类赖以生息的自然界,始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飘渺迷茫的花月秋夕……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渔网
十月,御最期河畔的芦苇,渐渐变得枯黄。这儿的村民们,便开始做些捕鱼的活儿——挂起了渔网,而且直到翌年的三四月份,才开始收网。那时,稚嫩的芦根仅两三寸长,颜色呈紫色。远远望去,一片片红褐色的渔网,点缀在冬天枯寂的旷野里,一目了然地显露出河水流经的路径。
在靠近霞之浦的土浦附近,我看到渔网非常大,需使用滑轮才能操作。渔夫们守在河边的小屋里,不分昼夜,每隔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就提起网来查看一次。他们要在这些小屋里度过大段的时光,所以在里面储备了食品、烟草、盛放食物的容器、提灯,有时搁板上还放一瓶酒。捕捞到的主要有鲤鱼、鳝鱼、鲫鱼和龙虾等。
在逗子一带,村民们在水面上搭起了简易的脚手架,以用来在架上悬挂渔网。他们不时地走过来,将渔网提起来查看。捕获到的鱼主要是鲻鱼,偶尔有一些虾虎鱼和龙虾。这些网与其说实际效用很大,不如说是冬日景观的一种点缀。
当冬季的风渐渐停歇,空气中便充满了萌动的诗意。在乡村路两旁的树篱丛里,早梅开始绽开清丽、烂漫的笑靥。伫立在田越桥上,可以看到略显荒寂的村庄之间,有五六只渔网悬挂在绿色的麦田里。这些渔网,循着蜿蜒流淌的溪水排列。近处的网面很大,远处的显得较小,在阳光下,宛若一幅图域。忽然,一只渔网落入水下,接着另一只落下。尽管这些起落动作是在静默中完成,却使这幅阳光下的图画显得生机盎然。
落日已经将逗子的群山涂上了一层紫色。接着,落日的余辉将村庄镀上一层蔷薇色的光,将绿色的麦田变成黄色。夕阳用她那缕缕柔情,轻抚世间万物:她温柔地抚摸着沿田间小径归家的农夫,以及他肩上扛着的锄头;御最期河的河水比别的时刻清亮百倍。每个悬挂在河水上面的渔网。都宛若一团明亮的红色火焰,其映在水底的倒影,频频惊走附近水流中游弋的鱼儿。
不久以后,夕阳落下。随着神武寺悠扬的晚钟在暮霭中不再回荡,那蔷薇色的晚霞也渐渐从天空中褪去。夜幕悄然降临这个山脚下的村庄,在夜空中,一弯新月散发出淡淡的幽光。河水蜿蜒流淌,在夜色中泛着银白色的涟漪。
俯首凝望流经身畔的溪流,你会看见,一弯水晶般晶莹的新月在溪水中漂浮着。旁边一只渔网的影子,在夜色中隐约可见。而每当有一条鲻鱼游过,在河水里搅起圈圈涟漪,渔网也随之跃起,仿佛是要掬住那欲顺水漂走的月亮似的。
农家炊烟
我爱烟,爱那从乡村农舍上升起的炊烟。每当我看到炊烟在村庄上空袅袅升起,我的心中便感到一种满足和恬静。 然而,市井的浊浪已经波及乡村,乡村生活中的淳朴之风正在消失。赌博、淫乱、奢侈、游手好闲、自私自利等恶习几乎侵入了每个家庭。每当我看到这些,我甚至希望这些房舍和人在火中付之一炬,尽管与毁灭相比,教育和感化是更好的手段。
如果我能够做到,我会向每一个乡村赠送三件礼物:一名好医生,一位好老师和一位好牧师。
好学校、好教堂和好诊所,这三类设施是构建一个健全村庄的三个最必要的要素,而健全村庄是构建一个健全国家的基础。
果实结得过多,树枝容易折断;国家只知敛财却不用之于民,则必然要倾颓。希望我们的国家看得更高远些,就像那从简陋农舍上升起的炊烟,悠悠直上云霄。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