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振兴中华丛书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征文活动从2016年4月5日开始,通过《新民晚报》《劳动报》、东方网、上海读书网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征集优秀读书故事。上海各区、局(产业)工会组织以及相当数量的基层单位、读书小组和读书沙龙积极响应,把此项活动当做推广全民阅读理念,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班组(团队),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良好风尚的有力举措,使广大市民读书明理,圆梦中华;知书达理,践行明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至8月31日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2082篇,其中单位集体投稿达1650篇,个人投稿432篇。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的《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从中选取一些作品,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的《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是第十八届上海读书节上海读书故事征文大赛入选作品的作品集。该次征文的主题是“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众多作者抚今追昔叙述自己的读书故事,以情润心,以学修身,呈现了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该书稿有利于推广全民阅读理念,营造书香上海氛围,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积极创建学习型城市,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目录

第一辑 书海泛舟

 《幸福论》催开我生命之花/岑毅

 暑假的美好时光/项纯丹

 郭诗激励人永远向前/范国忠

 救命书/李燕

 悠悠岁月漫读书/胡石华

 我的“安妮老师”/吴敏

 书——扳直我人生的脊梁/孔燕

 请以虚度之名珍惜此处的生活/邵未来

 雷锋精神在我心中/程友瑾

 纪念70后的读书岁月/王耀艳

 我和文庙书市/蒯国斌

 《红岩》激励我办好油印小报/谭同政

 泥土基因/王樱华

 保尔·柯察金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颜惠君

 我和《玉想》的故事/陈音

 进步的阶梯/姚彩虹

 我和我的文友们/郭光林

 读好书,是我人生的压舱石/王根祥

 童趣书趣/陈佳舟

 读书明理乐岁月/沈森鑫

 我的书香人生/李国勋

第二辑 开卷有益

 旅途之书/张翼

 寻找纯真守望真爱/姚琼

 信仰的力量/倪建荣

 一个普通人的壮丽史诗/孙苏龙

 读《我们仨》有感/郁林艳

 耐人寻味的礼物/韩磊

 原来人类天生就会跑/吴建珍

 书香滋养我的旗袍情结/刘昱杉

 读《木心随想》/邵建中

 人生格言格言人生/李扬

 一书一世界/秦语微

 让书香伴随我生活/何国胜

 看见/黄佳韵

 《世界是平的》带给我的启迪/丁轶明

 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易然

 从“智取生辰纲”思基层管理艺术/赵梓卿

 以爱的名义拥抱世界/胡玮彬

 书香伴我一生行/吴银华

第三辑 温故知新

 捉螺蛳读童话/吴春亚

 红岩精神永不朽/张永安

 为苏轼失眠/张亦培

 敬畏生命/唐文妍

 给我养料壮我情怀伴我成长/贝政亮

 影响了我一生的文学启蒙书/姜红伟

 唐诗带我走进文学世界/朱珊珊

 未知死焉知生/陆惠洁

 品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任金妹

 “大人真是奇怪啊”/张炯

 假如给我三天强健/金利锋

 淡淡书香伴我成长/陈笑男

 读《艺术的劳动》有感/李晨洁

 以梦为伴,在书海中泛舟远行/许浩

 读《巴黎圣母院》/熊锋

 有感于“大道至简”/马伟杰

 在平凡的世界谱写不平凡的人生/何小平

 少年哀乐/严晓婷

第四辑 书山有径

 然后,一个人坚强/吴梦云

 善问与善答/李春红

 阅读二三事/叶磊

 以水为师上善若水/王佳芸

 八十年代的阅读记忆/李玉英

 心灵的展翅/孔逸文

 读书明理修身扬善/翁怿纯

 读书的精神/白衣书生

 书海无涯“读”作舟/俞鸿虎

 家庭读书悟三境/薛鲁光

 时间简史,或我的阅读与写作/陆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石降红

 拉近书与心的距离/黄静

 跳动在黑白琴键上的岁月之声/杜蕾

 中华文明:世界笑行的“扶手”/郑敏

 书香之梦/黄奇钧

 看见真实/张哲一

 他们,曾在我的枕边/金星宇

 一蓑烟雨任平生/倪春峰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杜敏芳

 附录 上海读书故事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试读章节

书海击桨勤为本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生活没有赐给我玫瑰的色彩。幼时的岁月猛然跳进了我的回忆,那种境遇至今依然令我不寒而栗。我2岁时,父亲因错案去外地改造20多年,由于家境困难、营养不良,我得了“胸腰椎软骨畸形症”。作为“74届”上学后,又经历“文化大革命”,荒废了读书的好时光。1975年,进入一家针织厂干车工活,难以摆脱的阴影,使我见人似乎“矮三分”,与人生欢乐无缘。1982年,上海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热潮兴起,我投入其间。1988年在南市区工人俱乐部图书馆举办的读书座谈交流会上,我的目光被资料袋内的赠书——《幸福论》,磁铁般深深吸引。书中有句话赫然入目:“人们在现实中感受到意识到的幸福,通常表现为自身需要的满足状态。”作者强调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幸福的中介”章节,更是以“知识:增进幸福的杠杆”“求知、求真中的幸福”“让智慧之火沿向道德之光”的路径,启迪人们依托知识的力量去实现个人自我的社会价值。

在《幸福论》影响下,我以知识充实和振兴自我。深知自己天赋不够,便笨鸟先飞。在厂值班室、在图书馆、在职工书评组、在夜校……我像饿汉扑向面包,发奋读书。每当夜深人静,我“贪婪”地在书中寻觅知识。伏案读书累得难受,就斜躺在床上继续钻研:腰椎骨酸疼了,用拳头敲几下;胸口沉闷了,面对窗外的风做几回深呼吸;手写得麻木了,稍稍活动筋骨继续作战。近10年拼搏,我从补政治、补文化、补技术起步,获“三补”合格证书,并补上了初高中毕业文凭,中文大专毕业,进而获得了中央党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文凭。还通过全国统考,成为助理经济师和政工师。知识阶梯的攀登,让我感受“求知过程本身也成为快乐与幸福的来源之一”。

谱写命运变奏曲

读书与工作、生活,原本是联系得那么紧。《幸福论》给了我一个崭新的心灵世界。缺了这个世界,人的精神是不完美的。“人们求知过程中得到的快乐,同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有密切的关系。”在《幸福论》启迪下,我努力谱写命运变奏曲,让虚弱的生命之躯闪光。

我从市读书活动推荐的“三史”书籍中,找到了人生坐标,向单位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我默默地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始终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11年后终于实现了入党愿望。

也许是机遇偏向于读书成才者。1993年,我通过浦东新区大型人才交流活动,被浦东公交总公司招聘为行政干部。之后,又调入浦东报刊媒体,先后担任记者、总编辑助理兼采访部主任,并取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的期刊主编资质证书。在快节奏的浦东开发新闻工作实践中,我读了不少新闻采编工作书籍,学以致用,撰写发表了大量报道,有的获浦东开发开放好新闻奖、新闻创新奖,采编的《加入世贸组织,保险业走向成熟》一组4篇文章全部被2002年第4期《新华文摘》转载。

2004年5月,调入浦东新区建交委担任党建、政研会专职副秘书长,兼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政研会特约研究员。我在市读书活动推荐书籍的基础上,依据职业需求,拓宽读书范畴,内容涉及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社会治理、智慧城市、思想政治工作、社区管理、企业文化等,通过学习、研究和践行党的科学理论,完成了50多个高难度课题,其成果在浦东、上海和全国获奖,或发表《支部生活》等市级刊物。还编写了《浦东一日》《现代企业文化100招》等由上海出版社公开发行的书籍,编辑《2016年上海市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案例汇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

2004年7月,我曾被安排到浦东世博办挑宣传大梁,日夜扑在世博宣传上,通过境内外媒体渠道,营造世博舆论氛围。同时,自编《现代市民与上海世博会》等教材讲课,听众逾万人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0天,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赛泰斯在上海图书馆报告大厅作世博主题演讲结束后,在市领导的介绍下,他在我小册子上欣然签下自己的英文大名。这成为我读书人生中世界级宝贵记忆。面对读书改变命运,一位爱才的领导点评我:“你幸福感最强,因为你读书追求与职业追求相一致。”P5-6

序言

泰戈尔曾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尽管时代在变迁,生活在更新,但人类读书的天性始终不变,从甲骨、竹简、帛纸到电子阅读器,阅读总在提升人的灵魂,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书,每本书都有它的故事。读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抵消喧哗与躁动,回归初心与纯真,增长面对未来的智慧,增添创新发展的动能,发现并最终抵达憩息心灵的家园。

本书为“振兴中华”系列丛书之一。2016年4月,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为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进一步提升国民文化素质,营造浓郁的“悦读修身·书香上海”氛围,彰显人文上海城市精神,在第十八届上海读书节期间推出“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上海读书故事征文大赛。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图书馆、《新民晚报》、东方网主办,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等承办。

征文活动从2016年4月5日开始,通过《新民晚报》《劳动报》、东方网、上海读书网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征集优秀读书故事。上海各区、局(产业)工会组织以及相当数量的基层单位、读书小组和读书沙龙积极响应,把此项活动当做推广全民阅读理念,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班组(团队),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良好风尚的有力举措,使广大市民读书明理,圆梦中华;知书达理,践行明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至8月31日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2082篇,其中单位集体投稿达1650篇,个人投稿432篇。经评委会评审,获奖作品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以飨读者。

本书由陈必华同志主编;郭俊、侯伟康、刘燕、徐赜、陈洁、刘芳、王霖等同志参与评审;上海市作家协会杨绣丽、《新民晚报》杨晓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张树,以及沪上作家管新生、江上人等对部分获奖征文作了点评;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陈鸿、孙思思、石蔚、张晓龙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未来,我们继续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