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恭喜你学会了和生活开玩笑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廉春明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也没什么玩的,冬天冷的时候孩子们把一条腿盘起来玩撞拐;还玩骑马打仗,你背一个孩子,我背一个孩子,看谁把对方的孩子拉下马。要不就找一个墙角挤着玩,这个玩法叫挤狗屎。这些玩法都是为了抗寒。我家住在崇文门外的四合院里,那会儿家家都是土炕,晚上睡觉炕是热的屋子是冷的。后来拆了土炕,把煤球炉子搬进来,早晨怕冷,大人就先把棉袄、棉裤在小孩子烤裙子用的囫囵上烤热再穿,和我一起的孩子们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度过冬天的。

过年之前家里蒸很多馒头,吃的时候弄点白菜、土豆、粉条一咕嘟,从不炒菜。每年的炮市都建在河边,炮市年年着火,一着火就往河里堆。穷孩子买不起炮仗,就捡没有响的废炮仗,剥开皮把药倒出来,堆成一堆,拿香点着放呲花。

那时候的玩具资源也匮乏,不像现在的孩子玩具堆成山。我们那会儿的玩具很简易,推铁圈,弹球,拍三角、洋画,抽陀螺。要想转得好,弄个钢珠铆在尖上抽起来转得快。我们那边管陀螺叫“汉奸”,小孩一边抽一边唱“抽汉奸,打汉奸,杂和面儿,落一千”。那时候,穷人连棒子面儿也吃不起,就吃杂和面儿。杂和面主要的成分是糠,很难吃。老百姓恨日本人也恨汉奸,所以编出儿歌来骂他们。其实在我懂事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了,只是歌还在唱。

因为孩子多,我两岁的时候到姥姥家住。姥姥家离我家不远,每天都是我姥姥背着我到她家。姥姥家的房东是个收洋瓶子的,人家都管他叫洋瓶子李。院子里所有的地方都是各式各样的瓶子。我姥姥在那个堆满洋瓶子的院子里租了一间小房子。姥爷是练武的,也会摔跤。俗话说“武术加跤,越练越高”。我姥爷江湖名号“罗二”。他身体灵便,再加上那房子矮点,拽步拧腰就能上房。

临解放那会儿北京比较乱,有一天我看到一帮人围着电线杆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等我钻进人群才发现,电线杆子上绑着一个人,这人是我们一个老乡。有位宪兵班长手里拿着手榴弹,用手拉着弦,有一拉即爆的危险。管片的国民党警察手里拿了一把盒子枪,两个人对峙。我还依稀记得警察对围观的老街坊说:“大家靠边站,我们要见血了!”众人闻听都往后闪,宪兵班长岿然不动。

后来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就是我们柜上有个徒弟李满春参加了宪兵队,后来李满春逃跑了,宪兵队班长来找他。开始绑的是我父亲,后来发现与我父亲无关。据说那个老乡是李满春当宪兵的保人,这才把那个老乡绑在电线杆子上要人。一个宪兵班长拿着一颗手榴弹就敢绑人,其实就是讹人来了,兵荒马乱的也没人管,最终还是我们家出了点钱给那个宪兵班长,这事才平息。

我六岁半正式上小学,解放后城市贫民可以上公立学校,不收学费。而我家不行,属于资本家,虽然家里已经没钱了,但是我们也只能上私立学校。那时候我们和我叔叔家没分家,我上面有一个亲哥,两个叔伯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叔伯弟弟,全在普励小学上学,后来叫贾家花园小学了。

刚刚解放老师挣小米,就是工资按小米算,挣多少小米就是挣多少钱。我们家孩子在普励小学上学的多,交不起学费,总被老师催。那时候刚解放,老师还兴打人。我亲眼看见有个同学老迟到,老师气得把棉帽子拿下来往学生脸上抽。可怜的是被打的孩子们不认为老师不对,他会认为老师打他是为他好。可能那会儿对师道尊严就是这么个认识。当然也会遇到反抗的孩子,有的老师打孩子,孩子把老师手咬破了,咬得老师直哭。

我第一年功课很好,班里第八名,到了二年级十九名,三年级三十多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逐年下降。等到我六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一门不及格了。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里孩子多,家长管不过来,有时吃饭都吃不上。

P5-6

目录

part 1 生活才是最高的艺术

 我的童年岁月

 【大跃进】时代

 难忘的三年自然灾害

 重返校园学文化

 部队是锻炼人的地方

 成为文艺轻骑兵

 文工团逸事

 参加【四清】运动

 【文化大革命】批斗会

 在首钢宣传队的一些趣事

 模范者难当

 不是当官的材料

 不爱开会的人

 别拿自己当回事

 不知讲究的人

 不论断是非

 好说话但是要有底线

 攒的就是朋友

 内助之贤

 老不歇心

 入要知恩、报恩

part 2 艺人江湖

 无心插柳柳成荫

 忆马季老师二三事

 我知道的李金斗

 傻子专业户李建华

 天长王谦祥,日久李增瑞

 【天桥艺人】刘洪沂

 画家李嘉存

 史文惠的《英雄启示》

 捧喂巨匠唐杰忠

 铁哥们儿李绪良

 侯耀华、张国立趣事

 情系广播三刘

 我与方清平、付强的缘分

 相声奇才郭德纲

 大智若愚的好捧哏于谦

 有个千儿子是警察

 疑似千儿子汪洋

 胖千儿子李晴

 廉戴关系

 胖胖小艺友王弱波

 我和应宁

 关于何云伟

 徐德亮与王文林

part 3 创作心经

 作家的生活在基层

 脱离生活创造悲剧

 语言是作品的灵魂

 我与情景喜剧的情结

 不是什么都能写相声

 山后练鞭的日子

 不好写的相声

 《人民日报》尚未发表的相声

 从相声里走出来

 用短剧小试牛刀

 搞电影

 【水至清则无鱼呀】

 能人【刷色张】

 遭遇更年期与盗版光碟

 触碰古装戏

 难啃的骨头

 白莲组合的创作高峰

序言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感谢出版社能够出版我这本书,感谢为我出书的朋友们给我的热情帮助,使我能借着这个平台,展现我生命历程里的一些难忘碎片。虽说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等我坐下来回忆七十余年往事的时候,确实有许多值得怀念的故事。多少情感,多少慨叹,像一波波海浪在我的心头涌起。

我生于1943年的北京,小时候由于家里生活困难,11岁到天桥卖牙刷,15岁初中毕业就去学徒,再后来当兵,又复员当工人。可以说,在我1979年去北京曲艺团之前,也和很多人一样,平平淡淡,中规中矩,是一名合格的首钢卷线工。然而,我一个没有学过什么中文写作专业的年近不惑之人,后来竟成为了国家一级编剧,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人生真是变幻莫测啊。

以前有不少年轻人总问我:您怎么出的名啊?说实话,这个话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回想过去,我在首钢当工人写点什么都靠业余,我身体不好,妻子反对我搞创作,每次我都偷着写。

夜里我先躺在床上假装睡觉,等妻子睡着了,我才偷偷地把灯打开,趴在床上写。家里用的是拉线开关,我把灯绳拉开不等出响就压在胳膊肘上,然后开写,只要我妻子有动静,我一松胳膊肘电灯就灭了,不会出响,等确认她没醒,我再一次把灯绳拉到快要出响的时候继续写,这可以说是我的专利。

那些年我为了写作,吐过两次血,住了14次医院,因此有的朋友管我叫拼命三郎。我觉得,要想千事没点拼劲恐怕不行,我所认识的编者们基本都是夜里欢。记得我小儿子每到夜里两三点钟起夜,都能看到我在那里爬格子,有一天可能受了感动,说:“我知道怎么出名了!”

以前,北京曲艺团编导组在西单剧场,中午吃完饭大家都要在一起聊天,我却躺在值班的床上睡一个眨巴眼觉,只要醒来扒拉开桌上的东西就写,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有一位叫贾文华的老师说:“他能不出名吗?”

搞创作那会儿,我脑子总不闲着,想起来什么坐下来就写。有一次我坐在民族宫附近的一棵树下写起来,被一位同行老师看见了,说:“这么乱你也能写?你看,屁股底下都是绿色的肉虫子。我低头一看可不是,不知道树上什么时候掉这么多肉虫子?”而且把我裤子都染了,后来洗都洗不掉。现在一想,真应该把那条裤子留作纪念。

我认为做事业,就应该到一种执迷的地步。否则,半爱不爱终究会半途而废。

我没上过大学,但我看过许多书,很多大部头都是在我住院时啃下来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书是看不到的,幸好,我们厂宣传队有个叫陈小康的,他父亲是电影《南征北战》主演陈戈。他父亲那里有好多书,每次他都给我拿许多让我看。可想而知,一个口渴的人找到了清泉那是个什么心情!

有一年,戏剧学院搞了一届编导班,就是牛群、冯巩念的那一班。我非常想去进修,就报了名,局里同意了,团里却不让我去。没办法,我把教材搞来,心想,你们学什么我学什么得了。就这样我一个科一个科地自学。那时候工作忙没时间学,我是忙里偷闲,为了学习看书,我坐地铁见了熟人就躲,怕别人跟我聊天;晚上坐337路公共汽车回石景山,因为车里的灯光很暗,我就借街上的灯光,汽车在行驶中快到电线杆子的时候光才能进来,我可以趁机看几眼,等到下一个电线杆子到来再看几眼。就这样我坚持把进修课程学完了,想起来也真不容易。

一个人要事业有成,光靠自己的努力还不行,还得有人提携,就是我们常说的贵人相助,我遇到的贵人就是马季老师。想得到真传就得跟高人学,这是一条成功的捷径。我在业余的时候写了一段相声《师傅和我》,这段相声在当年轰动一时,但是大家并不知道,这段相声是马季老师亲自动手给改的。我也因为这段相声,在相声界挂上了号。1979年,我的另一段家喻户晓的相声《指妈为马》也是马季老师一句一句给改的;1983年我的相声集《约会》更是马季老师鼓励我出的,他给找的出版社并写了序。

马季老师为了让我写好相声,把相声秘籍送给了我。我所说的相声秘籍实际就是广播说唱团出的传统相声集,内部叫四大本。这四大本都是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郭全保等老师凭口述、用蜡版篆刻、油印后装订出来的,在当时来讲非常宝贵。马季老师告诉我,要想把相声写好,就要好好向传统学习。

得到这四大本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相声秘籍对我后来的相声创作无论是段子结构上,还是组织包袱上,无疑注入了不可缺少的营养。那几年我写的《武松打虎》《包公传奇》《三厢情愿》《风灾》等,包袱多,演出火爆,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声老前辈王长友悟出其中奥妙,他说:“你的相声包袱,我都能在老相声里找出来!”

马季老师还告诉我一个秘诀,他说:“你现在什么也不要写,就写相声,等出了大名了,你爱写什么写什么。”我听了他的话,就攻这一门,甚至连快板、数来宝都不沾,果真奏效。我们团也有高人,这一秘诀被曲艺团王素稔老先生看破了,他说:“做事就得像廉春明,他别的什么也不写,就写相声,写出名来了!”

后来,我写了电影,也写了电视剧,那时候我还怕马老师说我。结果,马季的弟弟马树明对我说:“先生说你现在成了,爱写什么写什么吧,先生不管了!”不但不管,而且还鼓励我,让我把传统相声“八大棍儿”改成电视剧。

我写相声有了一点小名气,不代表什么都懂了,我知道我住在北京得天独厚,守着中央电视台,周围净是国家一流的相声演员,所以不是我能耐比别人大多少,而是我的机会比别人多,就是这么回事儿。

山外有山,比自己强的大有人在,比如,我们曲艺团的王增贤老师就是一个。他组织包袱的能力非常优秀,我一向视同行为老师和朋友,便经常向王老师请教,得到了王老师的信任,在关键的时候王老师帮了我的大忙。相声《武松打虎》在创作中始终没有一个理想的结尾,有一天王增贤老师跟我一起熬夜找底,脑浆子都快流出来了也没找着,急得王老师说:“这底太难找了,急得我都快下小老虎了!”我一听拍手称快,说底有了!他说什么底,我说就是下小老虎!你看,多个朋友多条路,能人背后有能人。

这些年来,我还悟出一个道理:做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千万不可自以为是。和演员之间的团结尤为重要。我常说,没有演员就没有作者,为什么?如果没有演员把这块活儿立起来,观众谁能认识你的作品?我的文字相声只不过是个载体,演员把它搬上舞台要进行二度创作。李金斗为了演好《武松打虎》四次到李万春老师家去请教。刘洪沂为了演好《包公传奇》怕嗓子坏了,把酒都戒了。

我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告诉读者什么呢?我希望能从我这本书里找出一点有用的东西给大家。哪怕是一点点,一丢丢也好。我现在上了年纪了,常常遇到一些人谈起过去,就滔滔不绝地说自己年轻时,有多么美好的憧憬和抱负,可是,当到了天命之年才发现时间匆匆,自己仍一事无成。随着一声哀叹,只剩浮想联翩:假如,当年我要怎么怎么;如果,当初我要如何如何,可能就是另一种辉煌。

然而,历史不相信假如,也没有如果。一个人的历程就是一个点一个点积累起来的一条线,这些点是自己点的,等到自己把这些点连成一条线时才恍然大悟,我怎么是这么一条线呀!?

各位朋友,如果您身体还可以,还有什么念想一直在心里,那就赶紧行动吧,时间是最宝贵的,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廉春明

2016年9月29日于美国

内容推荐

三教九流,走南闯北,廉春明著的这本《恭喜你学会了和生活开玩笑》讲述相声界鲜为人知的趣闻逸事,捡拾岁月中积淀的沧海遗珠,展现社会小国子,渗透人生大智慧!

编辑推荐

廉春明著的这本《恭喜你学会了和生活开玩笑》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生活才是最高的艺术、艺人江湖、创作心经。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著名的相声作家,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第二部分讲述作者与众多相声演员,如马季、李金斗、唐杰忠等人之间的一些趣事和深厚情谊;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的创作心经,他告诉我们,一个作家不在生活上下功夫,是写不出好的作品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