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一个字(历史的闲言碎语)(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自强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生一个字(历史的闲言碎语)(精)》是当代作家读史随笔的典范。

作者杨自强科班出身,是上世纪80年代杭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士,潜心读书,根基扎实,学风严谨,为人沉静,故而他的读史随笔,史料翔实,条分缕析;引经据典,历历可考。

内容推荐

《一生一个字(历史的闲言碎语)(精)》为读史随笔集。取材于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作者从杨自强史书中的某人、某事、某一现象出发,展开叙述。本书文字流畅,根据充分,条理清楚,史料确凿,具备较高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对广大读者进一步学习文史知识有积极意义。

目录

第一辑 官场“经济人”

 唐太宗的权术

 谁杀了太子建成

 作为广告的魏徵

 “萧璃牌”反光镜

 纵做狗,也光荣

 从酷吏到“酷毙”

 官场“经济人”

 谁的皮,谁的毛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病死之为幸福

 我是王,我是羊

 良臣狄仁杰

 李林甫的“扬长避短”

第二辑 道可道,非常“道”

 如何知得圣人肚里事

 一生就是一个字

 我是流氓我怕谁

 乱世“英雌”起四方

 夹缝中的生存

 “独眼龙”与“贼王八”

 一千多年前的“电车难题”

 蚂蚁绊倒了大象

 圈里乾坤大

 天子岂汝辈贩弄之物

 假作真时真亦假

 虎狼丛中也立身

 道可道,非常“道”

 “马上取”与“马上治”

 “郭雀儿”的传奇姻缘

 直在其中

后记

试读章节

唐太宗的权术

中国的封建社会连绵两千年,出了大大小小几百个皇帝,但“好”皇帝似乎并不多,说来说去也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这几个,最多加上个这几年被“平反”的雍正。而即使这几个,也不全是喝彩声:秦始皇横征暴敛,汉武帝穷兵黩武,宋太祖欺侮孤儿寡母,清朝的三个皇帝大兴“文字狱”,让读书人至今尚有余悸。算来算去,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标准的“好”皇帝了。但扫兴的是,细读新旧“唐书”(还是官方修的呢),还是看到了唐太宗喜用权术的一面。

与坐享其成的第二代皇帝不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代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扫荡王世充、窦建德,平定薛举、刘武周……说大唐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并不为过,他其实和开国皇帝没什么不同。所谓“兵不厌诈”,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自然不能像宋襄公这样迂腐,而是要比谁更凶恶、更阴险。作为一个长年领兵的统帅,李世民多次说“兵法尚权”,而这同样自然而然地带到了政治生活中。大儒朱熹对此说得一针见血:“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借,是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功耳。”(《答陈同甫书》)“假仁借义,以行其私”是说得过分了点,但说太宗在“才”“能”“知”“术”(权术)上都出类拔萃,确是实话。

李世民运用权术的第一个成功范例,当是他逼李渊起兵一事。他先是派人故意输钱给李渊的亲信裴寂,以取得信任。裴寂趁李渊喝醉的机会,把两个宫女送到了他的床上,李渊骑虎难下,只得起兵反隋。这一精彩情节,史书上虽不明说是李世民的计策,但裴寂是李渊的下属兼朋友,从情理上推断,绝不敢行此断绝后路的险招,当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在背后策划的。把皇帝的宫女硬给老子睡,看来唐太宗确有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派头。在与其兄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时,他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尚权”,在秦王府十八学士的密谋下,最后将其兄杀死。也许这不应该怪太宗,面对皇帝的宝座,在我不杀你你就要杀我的情况下,当然不能太高尚。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策划“玄武门之变”时所说的:“事急矣,若不行权道,社稷必危。”

这两次的权术,尚可说只要目的正确、手段就不必太讲究的话,那么,唐太宗在做皇帝后还多次用权术诈道,就不那么让人服帖了。

贞观四年(630),突厥颉利可汗被唐名将李靖数败,克复定襄,就表示投降,但又潜怀犹豫。这年二月,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前往突厥慰喻。李靖揣知太宗的意思,说,诏使一到,突厥必定松懈,这时选精骑一万,驰奔袭击,必定大破。部下说,使者正在敌营,岂不是害了他们。李靖说,这是用兵的大好时机,不可失去。唐俭等人,死何足惜。于是发兵前往。突厥因唐使者在此,不作戒备,直到李靖的军队距可汗牙账十五里才发觉敌情,一时溃败,被斩首万余,俘虏十余万。“靖揣知其意”,太宗“遣使”本来就为了麻痹敌人,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而李靖能揣知,也说明了这是太宗的一贯风格。事后,太宗根本不去责备,而是大悦,称为‘‘雪耻’’之战,大赦天下。可见对李靖领会上级意图的满意。为战争胜利,欺骗敌人也欺骗自己人,把使者往死地送,这很难说圣明之主的作为。

贞观初年,唐太宗下诏严惩奸吏,为了看看到底谁是贪官,他竟使出“引蛇出洞”这一招,遣人以财物试官吏。有一个司门令吏接受了一匹绢,唐太宗就以贪赃的罪名杀了他。堂堂皇帝如此小家子气,实是太不地道了。当时裴矩进谏说:“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道德礼仪之举。”其实,唐太宗之所以会做出如此有失身份的事,倒不是如裴矩所说的在道德上有什么问题,这样的诡谲无非是他的一种习惯而已。

P3-6

序言

曹启文

读史随笔,相当于古已有之的“史论”一类,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说起,于指点古事、进退古人之际,对学术问题进行通俗化讲解。看起来似乎是做一回事后诸葛亮,但这“诸葛亮”也并非人人能做,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识、独到的见识。这“三识”缺一不可,如此方能从史籍记载的夹缝中看出前人所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对人们耳熟能详并视为早有定论的古人古事作出新的审视。想当年苏轼、王安石、王夫之、李贽等大家的史评,说理头头是道,裁断旁征博引,感情淋漓酣畅,文笔引人人胜,实是读史随笔的经典之作。当然,这样的要求对今天的作家来说,是有点悬鹄过高了,但应该将此作为一种追求。自强的这本《一生一个字》,我以为,就是当代作家读史随笔的典范。

自强科班出身,是上世纪80年代杭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士,潜心读书,根基扎实,学风严谨,为人沉静,故而他的读史随笔,史料翔实,条分缕析;引经据典,历历可考。像书中的《如何知得圣人肚里事》一文,论说《新五代史》的“春秋笔法”,全文不过四千字,但引用的材料,除了新旧“五代史”,从《左传》开始,下逮薛居正、欧阳修、徐无党、朱熹、王鸣盛、钱大昕、纪晓岚、康有为、梁启超、周振甫等,全都信手拈来,其阅读量之大,可见一斑。所谓爬罗剔抉苦劳神,刮垢磨光始见真,没有下过一番苦工夫、坐过几年冷板凳,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自强的职业是媒体工作者,经常在报上刊发一些杂文和时评,拿过不少省级以上的新闻奖,这样的“专业背景”,使得他的读史随笔有了更多的“烟火气”。读史随笔,从书本到书本固然是一种写法,但如果能从史书中为今人提供的一些启示,那就更有意义。“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的许多困惑,也曾是古人的困惑,而古人的一些解困思路和办法,就同样可以为今人做借鉴。读史随笔当然要有书卷气,但切不可有书生气,“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使文章接地气,才会有新意,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新意,正是读史随笔的生命力所在,如果一篇读史随笔只是老生常谈,把前人的观点归纳组合一下,那就毫无意义。自强很擅长挖掘隐藏在史料背后的东西,往往会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来打量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人和事,得出一个粗看是不可思议、细想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结论。像《作为广告的魏徵》姒做狗,也光荣》《官场“经济人”》《道可道,非常“道”》《蚂蚁绊倒了大象》等文,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其间的新意迭显易见。我读其《从酷吏到“酷毙”》一文时,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国之名器“不可以假人”,那国之利器就更不可以随便假人了。读罢文章,掩卷而思,我愈发觉得自强眼光之犀利,见微而知著,彰显着他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分析。

鲜活的文字和生动的叙述,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独眼龙”与“贼王八”》《“郭雀儿”的传奇姻缘》《我是流氓我怕谁》《病死之为幸福》《一千多年前的“电车难题”》,读史随笔的标题能如此的鲜活,如此的勾人眼球,这大概是自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练出来的本事吧。当然,这绝对不属于“标题党”,文章细看下去,就会觉得这标题真是贴切。同样,自强的文字也极为灵动,笔法洗练流畅,有一点轻幽默,颇具行云流水之趣,读起来身心愉悦。他似乎很擅长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用轻松通俗的语言解读出来,有时简单地打个比方,甚至说一个网络上流行的“段子”,就把一段古文里最本质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史料理解的精准,而这正是他在十多年里通读了二十四史的过程中历练以成的。从这个角度说,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仅仅要有神思飞扬的想象能力和精妙独到的文字技巧,还需要具备渊博融通的知识学养,以及切实深刻的人文观照。

“一篇读罢头飞雪”,读史是件枯燥的事,但在梳理历史的同时,能把自己独到的思辨与感悟写出来,就未尝不是一件有志趣的事了。自强是我大学时的师弟,现在他已担任嘉兴市作家协会主席,这次他的两本读史随笔《将相本无种》与《一生一个字》相继出版,可喜可贺。自强请我为本书作序,我于情于谊皆不能辞,就把阅读书稿时的感受写上几句,权以为序吧。

后记

这本小书写到最后几篇的时候,正是“阿法狗”(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激战正酣之时。作为一个资深的棋迷,我在电脑上细细回看了“阿法狗”与李世石的这五场比赛。自然,顶尖高手的棋不是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所能理解的,这一战在计算机史上和围棋史上的意义,更不是我(其实远不止我)所能认识的,然而,这五盘棋还是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阿法狗”的棋,经常会有所谓的“业余手法”,缓手、损棋、俗手时有所见,但当棋局结束,回过头来分析,却意外地发现这些“业余手法”尽管不是局部最优,但一定是用以来确保全局胜利的。说句笑话,这些招数要是被学棋的小朋友下出来,那是要被老师大声呵责的,但“阿法狗”却以此来取胜。这种“怪招”或是以局部的亏损来提升全局的胜率,或是以俗手来使得“棋盘变小”局面简明。棋局尘埃落定,专家们掰开了揉细了如此这般一分析,我这样的业余棋手也为之“恍然大悟”,然而,棋局进行时,就是围棋顶尖高手也连呼看不懂甚至直接批评——这实在是太违背我们奉为圭臬的一些围棋基本原则了。

如果把历史比作棋局的话,那么,我们今天读史,就如同一个业余棋手在看“阿法狗”的棋,你可以潇洒地指点江山、进退古今,历史从来不会说一句话,如同“阿法狗”一样的沉默而神秘,事实上,你自以为的“真知灼见”,很可能只是狂妄、可笑而浅陋。一局棋,可以等到结束后再细细复盘,把每一个可能的变化摆出来,而历史,你既不可能看到全部的“着法”,也无法摆出“变化图”,你甚至不知道这一局棋究竟下完了没有。在“人机大战”结束后,不少高手承认,在围棋上,人类存在着不少的盲点甚至有很大的盲区。“阿法狗”是上帝的礼物,让人类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已故的日本围棋大师藤泽秀行有句名言:“棋道一百,只知六七”,以前只知是大师的谦虚,现在看来,或许这是人类对围棋理解最正确的一句话。那么对几千年浩瀚的历史,历史一百,我们又知道多少?一部二十四史,尚且不知从何说起,那整个历史呢?

目前,人类普遍的围棋思维逻辑是线性的:只要每一步是最优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最优的。而“阿法狗”的启示,就是深刻地揭示了围棋的非线性特征。简单地说,进程中的好手,到最后未必是好手,而一些原来认为平庸的着手,最后倒是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很多的历史事件不就是这样吗?“阿法狗”告诉我们,围棋是一个非线性系统,最初的系统结构会影响结果但未必决定结果,对弈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再选择”,因而好手或是庸手是一个不确定的会变化的概念。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着初值敏感性,但如果在轨道演变过程中,加入新的外在因素,那结果就不可预知了。历史是不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呢?“历史告诉我们”是一个常用的旬式,因为这样了,所以那样了;如果这样了,那么就会这样了。因为这个皇帝行仁政,所以天下太平;因为这个皇帝倒行逆施,所以不旋踵而亡。可能确是那样的,但真的都是这样吗?反例也不是没有。当然,还可以说,这皇帝虽然施仁政,但因为怎么怎么,所以还是得亡国;这皇帝虽然任性,但因为怎么怎么,所以还是能天下太平。历史要真的那么简单,历史也就不成为历史了。“上帝会不会掷骰子”,是科学史上一个有趣的争论。读史书时,这样的疑惑不时浮上心头:上帝到底有没有掷骰子?

有句话说“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它隐含的假设是,如果以现在的认知回到过去,那肯定比当年成功得多(许多穿越小说就是玩这样的套路)。但事实上,真的当你回去后,你就会发现当年远非今天所想象的那么直接而简单,面对上帝掷出的骰子,你还是会一样的“年轻”而“不懂”。我的意思是,我们今天读史,写下读史时的所思所想,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地以为“懂了”,我们不可能也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只能站在河边,看着河中游鱼,揣摩着鱼到底快乐还是不快乐。虽然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鱼是否如我想象的那样快乐或者不快乐,但这一探究的过程却是有趣而快乐的,这就是我们当代读史者的“濠上之乐”。

感谢著名评论家、浙江省作协党组副书记、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曹启文先生为这本小书作序。曹先生是我尊敬的学长,在工作上和写作上给了我许多的指点。感谢著名收藏家苏伟纲先生慷慨提供吴藕汀先生的精品册页《太清词意图》作为本书的插图。伟纲兄清俊通脱,不滞于物,颇具名±之风,与其游,每生“友直友谅友多闻”之慨。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也得到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深深的感谢。

杨自强

丙中立夏日于梅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