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走长征路(红二十五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苏北//田竞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重走长征路(红二十五军)》是第一部以“车辙印连起长征路”的著作,书中给出了详尽的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行驶路线,使重走长征路有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性;作者苏北、田竞以自驾重走的亲身经历(重走起点为河南光山县斛山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最后一战”战场,重走终点是陕西延川县永坪镇会师地,其间经过了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5个省/自治区),行程万余里,写下了开篇和寻访长征地59站、近百余处长征遗迹/遗址/旧址所在地的详实记载,再现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程。书中列举了不少第一手资料,挖掘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使本书更富史料价值。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走过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程,而且还先后走过了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程,即首次完成了重走四支红军队伍长征路全程的创举,并先后出版为《重走长征路》全套5本书,因此,本书成为此套书之一。

内容推荐

苏北、田竞著的《重走长征路(红二十五军)》以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为基准展开撰写,通过作者自驾,解决了“怎么走,走多远,到哪里,看什么(感受到什么)”这些重走长征路中最实际的问题。

本书创新性地给出了详尽的重走长征路的具体路线、路程(距离)、到达地点与所见长征遗迹遗址、旧址现址及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等。按照行驶路线,即可一站一站、一个一个地点到达红军长征经过的众多地点。通过这些一站一站、一个一个地点间的行驶,停下来寻访、参观,回顾历史,不仅可以连起红军在长征期间的历程,还可以感受昔日先辈们的艰难困苦和长征的辉煌。

本书重点记叙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重要的战斗地、宿营地、会议地、会师地以及渡口、雪山、草地等。

从书中,我们可以品出长征路上的路线转折及其历史背景;可以回顾长征路上的战役、战果;可以看到长征路上的雪山在哪里,长征路上的草地在哪里……

书中记载了许多鲜有人去的地点,如红二十五军斛山寨(扶山寨)战斗大捷所在地河南光山县斛山乡,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所在地河南方城县七里岗,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牺牲地甘肃泾川县掌曲村;红二十五军决定立即北上陕北的决策地金龙庙;红二十五军徐海东军长单骑突围地曹塬村,红二十五军与陕北党组织接上头的陕西志丹县永宁山,等等。

本书结构合理,语言简练,细节曲折生动,配图丰富,在较好地汇集长征史实的同时,反映出今日长征路,有较强的可读性。

这是一本相当完整记录今日长征路并能指引读者重走长征路的书。

目录

开篇:自驾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第001站 光山县城

第002站 光山县、斛山乡

第003站 花山寨

第004站 新县县城

第005站 箭厂河乡

第006站 七里坪乡

第007站 何家冲

第008站 桐柏山

第009站 铜山乡

第010站 七里岗

第011站 拐河镇

第012站 木扎岭

第013站 车村镇

第014站 叫河镇

第015站 卢氏县城

第016站 河东村

第017站 兰草村

第018站 铁锁关

第019站 七里荫岭

第020站 庚岭镇

第021站 丹凤县城

第022站 荆紫关

第023站 南化塘

第024站 上津镇

第025站 关防乡

第026站 湖北口回族乡

第027站 红军乡

第028站 镇安县城

第029站 葛牌镇

第030站 民主村

第031站 袁家沟口

第032站 引镇

第033站 子午镇、沣峪口

第034站 上涧子村、辛口村

第035站 石塔河

第036站 华阳镇

第037站 皂角湾村

第038站 江口镇

第039站 玉皇庙镇

第040站 凤州村

第041站 两当县城

第042站 太阳工作站

第043站 娘娘坝镇、新阳镇

第044站 泰安县城

第045站 安伏村

第046站 单家集

第047站 红崖村、红土路村

第048站 萧关

第049站 四十里铺乡、打虎村

第050站 掌曲村

第051站 郑家沟村

第052站 金龙村

第053站 板桥镇

第054站 金坪村、曹塬村

第055站 东华池

第056站 南梁革命旧址群

第057站 白沙川村

第058站 永宁山

第059站 永坪镇

试读章节

此战的背景是:中共鄂豫皖省委派出的省委常委成仿吾去向中共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他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历尽艰辛到达了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听到他汇报鄂豫皖苏区的严重形势,反复考虑,决定派红二十二师的师长程子华为中央代表前去传达新精神。1934年8月程子华出发前。周恩来找他谈话交代,如果红二十五军继续留在当地,部队和根据地都会因力量枯竭而被消灭。他强调说:“出路是什么呢?中央已经决定了,红军主力要做战略转移。去建立新根据地。这样,部队就能得到发展,同时也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9月,程子华携中央指示从瑞金中央苏区来到光山。11月4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向葛藤山地区行动中,收到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的来信,说党中央派程子华来鄂豫皖工作,已到道委,请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速来鄂东北,研究今后行动计划。省委当即决定率红二十五军赶赴鄂东北。此时敌情非常严重,国民党军5个“追剿”支队在后面紧紧跟追红二十五军,东北军6个师在商城、麻城、潢川、光山交界地区,构成重重封锁线,阻止红二十五军西进。

红二十五军连破敌四道封锁线,于11月8日上午到达斛山寨,安营造饭、抓紧休息之时,尾随之敌东北军一。七师、一一七师2个团及敌六十四师3个团、六十五师3个团突袭,企图夺取制高点。此时,敌“追剿”支队总指挥上官云相乘坐飞机低空盘旋督战,另有3架敌机对红军阵地扫射、轰炸。地面敌人趁机轮番攻击,涌向红军阵地。红二十五军领导决定:红七十四师继续固守制高点,红七十五师的二二三团、二二四团迂回到敌军两侧攻击。敌人在红军三面夹击下,纷纷溃乱,红军变被动为主动,激战到黄昏,毙伤俘敌40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我军亦牺牲数百人。当晚红军迅速打扫战场,释放俘虏后继续西进,于11月10日到达花山寨,召开了著名的“花山寨会议”,按照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由此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关于这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最后一仗”,徐海东在《星火燎原》中的《会师陕北》一文里有描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正在皖西六安、霍山一带休整,鄂东道委书记郑位三同志,派陈锦秀同志化装从鄂东送来了信。信上说:“中央派程子华同志送来了重要指示,已到我处,请你们接信后,火速率领红二十五军到鄂东来。”

当时,红二十五军刚和敌人四十七师打了一仗,部队伤亡甚大,供给困难,对下一步行动还没决定,接到此信,我们心中非常高兴。研究了一番,随即组织了一个后方留守处,布置了皖西的工作,当晚,就率队出发了。从出发地到鄂东,要通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我军一路打一路走。第一道封锁线从商城到麻城,敌一○九师在此堵击我们。我军在汤池打了一仗,歼灭了敌人四个连,才把道路打开,越过了第一道封锁线。接着又继续通过敌人从商城到新集的第二道封锁线。次日在大柳树与敌一。七师两个团相遇,他们以为我们是小部队,采取分兵合围阻击我们。我们来了个分割包围,激战半日,将敌击溃,歼其一部,冲过了第二道封锁线。

这两仗,我们伤亡不大,打的是便宜仗,缴获武器很多。可是,部队相当疲劳。打仗的时候,战士们个个都像小老虎。战斗一结束,往地上一躺就睡着了。我们本来想一刻不停继续前进,看到战士累得不行,便休息了两个钟头,吃了些干粮,让战士打了个盹,才又继续前进。

通过余家集进至汪桥附近时,部队实在走不动了,肩膀上的粮袋也空了,如果再这样走下去,今晚很难冲过去。因为离敌人比较远,临时决定在这休息半天,准备当晚来个一百三十里路的急行军,冲过敌人的第三、四道封锁线。

休息过后,战士们又有了精神。下午五点钟,我们又出发了。夜晚十时左右通过了敌人在双柳树至新集的第三道封锁线。接近第四道封锁线时,天已拂晓。为了迅速把敌人摆脱开,部队跑步前进。

四处狗叫枪响,部队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加紧脚步跑着。一个多钟头我们就冲出了二十五里,暂时把后尾的敌人甩开。天亮后,我军便通过了敌人从仁和集到砖桥公路上的第四道封锁线。

上午十点左右,我军刚刚在光山县的斛山寨驻下,敌人的四个师又从三面包围上来。有东北军的两个师;刘镇华的六十四师、六十五师。好大的行动!大概他们想来一个“聚而歼之”。当然这是妄想。然而现在的困难是:部队已经走了整整一夜,再靠两条腿把敌人四个师摆脱掉,那是不可能的。经我们慎重考虑,认为只有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打,打它个稀里哗啦。这一仗如果能把敌人打垮,后顾之忧就能解除,便可以顺利地走向鄂东。

决定性的一仗,在这里展开了(图4)。军队指挥部,设在斛山寨附近的高山上,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整个战线。

开始,敌人的气焰很高,四架飞机掩护着,喊着杀声向我军扼守的寨子攻击。我军坚守着阵地,一次又一次地迎接着敌人的进攻。从上午打到黄昏,敌人多次进攻不成,锐气大减。反击的时机到了,一声号响,我军从扼守的各个山头,像洪水似地涌了下去。敌人吃不住这一突然反击,跑的跑,退的退。东北军是我们的老“运输队”,这一次,光机枪就给送来了一百多挺,还有四千多人做了俘虏。从俘虏当中,查出一个团副,两个营长。没查出的官,想必还有不少。

P12-13

序言

自驾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长征,艰苦卓绝、举世闻名、史无前例。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壮举。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1934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长征以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震惊世界,成就了中国革命基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先后有4支红军队伍完成了长征——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我们也先后重走了这4支红军队伍的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是弘扬红军精神的一种方式。长征精神,是一种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英勇气概。是一种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

80年前的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到达陕北永坪镇,宣告红二十五军从河南出发,历时近一年的北上战略大转移、也就是第一支红军队伍长征的胜利完成!

80年后的今天,红军长征,仍然激励着13亿中国人民向着红军当年的方向前进!

在我们走过的4支队伍的长征路中。我们对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情有独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红二十五军长征是“儿童军”“娃娃军”的长征,踏上长征路的那些红军战士们的年龄。和我们入伍时的年龄相仿,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二是完成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全程的极少。特别是在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创建的根据地里寻访的更少。让我们有填补空白的机会。

据《解放军报》的文章,1936年《共产国际》第7卷第3期刊载过一篇文章《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的远征》。请看该文中的几段叙述:

——“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的荣誉,犹如一颗新出现的明星,灿烂闪耀,光被四表!”

——“……最堪注意的,就是他(指徐海东)的队伍,差不多没有年逾18岁以上的战斗员。从前的鄂豫皖苏区里,遭到异常残酷的白色恐怖,那些在战斗中牺牲者的遗孤,那些在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远征到四川的红军战斗员的子弟,便在这种恐怖条件之下建立起游击队,从游击队变为现在以‘儿童军’著名的红二十五军。,”

——“他们还是幼弱儿童就如大人一样懂事,他们亲眼看见过白色恐怖的一切惨状,他们在幼年童稚时代就已领略了一切政治常识。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红二十五军,产生了‘儿童军’。徐海东同志就是这一军的领导者之一。这一军大多数战斗员的年龄在13岁到18岁之间。”  《共产国际》的这篇文章真实地记载了这支“儿童军”的成员组成,也记述了这支“儿童军”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反映出了这支“儿童军”的政治本色及年龄特点。前苏联曾经出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徐海东和他的童子军》。

我们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首先,在于用我们这些后辈人的目光和思想,去目睹和感受革命先辈当年的苦难经历和光辉历程。虽然今非昔比,我们的重走长征路并不能“复制”长征,但即使产生的感受极其有限,也是在读无字书,是在与革命先辈作心灵和思想的沟通;其次,我们重走长征路,可以唤起更多人关注长征。也来和我们一样重走长征路,来共同缅怀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昔日,红军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跨越万水千山,南北大腾挪,其中,红二十五军长征走过了豫、鄂、甘、宁、陕共5个省、自治区;今日,祖国建设日新月异,当年红军双脚走过的地方大多已通公路,都可经公路到达,这就为我们自驾重走长征路提供了基本条件。

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后,我们两个老兵自驾重走长征路,一是由于我们有着共同的战士情怀、红色情结;二是我们想证明,普通人开普通车,无须强大后援、迎来送往,也能走完今天的长征路。

我们驾驶的是上海大众的“途观”(1.8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四驱)。

从北京出发时,我们进入G45大广高速路后,在北京西红门收费站持队旗留影(图1为苏北。图2为田竞)。

我们两个老兵确定了此次自驾重走长征路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

2、尽可能多地到达红军当年长征重要地点(红军停留、宿营、战斗、召开会议、休整等地点);

3、以当今的公路为依托,尽可能循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行驶,即尽可能让我们的车轮印与红军的脚印相重合。

为此。我们事先查阅了大量资料,向长征路上的一些党政机构、展览馆(室)进行了咨询,拟制了10多万字的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计划书,准备了应急食品、药品、自救工具,加配了对讲机和导航设备。

4支长征队伍(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所到达的地理端点分别是:最东点福建长汀中复村(钟屋村);最西点青海班玛县红军沟(子木达沟);最南点云南楚雄;最北点陕西延川县永坪镇。我们下决心都要到达。其中,陕西延川县永坪镇是打晌“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导炮”的地点,也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终点,我们此行是一定要到达的。

行前,书法家王文祥(曾经为毛泽东同志管理过图书)为我们题字“重走长征路”(图3),百岁女红军王定国(谢觉哉夫人)为我们题字“长征精神万岁”,我们把题字印在了旗帜上(图4)。就这样,我们一路展示重走长征路的旗帜,一路寻访,一路宣扬长征精神,完成了预订的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计划。

我们从北京出发,历时24天,沿着红二十五军当年的长征路线,共行驶了。7553公里,去程途经河北。在河南(豫)、湖北(鄂)、陕西(陕)、甘肃(甘)、宁夏(宁)共5个省、自治区,寻访了上百处红二十五军长征遗迹、遗址,相当完整地走过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返程途经山西、河北,回到北京。

除去往返北京的路程:北京至河南光山县936公里和陕西延川县至北京998公里,我们行驶在长征路上的实际路程约为5619公里。

我们的行驶距离不能等同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步行距离,原因是:

1、自驾车依赖公路,和当年红军双脚步行不同,而今的公路弯曲程度和上下坡的幅度都远小于红军步行的路线,自然距离要近一些。

2、当年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建立了根据地,并在根据地里活动了相当长的时间,常常折返活动,还有数次长途奔袭,我们不可能完全循迹。

我们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中先后进行寻访所涉及的县以上行政区域包括: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新县、罗山县、桐柏县;驻马店市泌阳县;南阳市方城县、淅川县;平顶山市鲁山县;洛阳市嵩县、栾川县、卢氏县。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孝感市大悟县;十堰市郧阳区、郧西县。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镇安县、柞水县、山阳县;安康市旬阳县:西安市长安区、蓝田县、户县;汉中市佛坪县、洋县、留坝县;宝鸡市太白县、凤县;延安市志丹县、延川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平凉市静宁县、泾川县、崇信县;庆阳市合水县、华池县。

我们重走路线所依据的,是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发布的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图5)。

由于红军当年长征的路线都比较偏僻,红军停留、宿营、战斗、召开会议、休整等地点,至今大部分还是欠发达、不发达地区,道路交通路况水平要低一些或是维护维修差一些,有些地方的乡村路轧烂成了“车辙沟”,因此,有时行驶比较艰难,我们驾驶城市型SUV车格外小心,有时时速竟然超不过10公里!加上为迎接长征胜利80周年,不少地方大兴土木,道路也在翻修、重建中,要不然就封路、限行,要不然就难以行走,或是行走中遇会车就难以通过。总之,重走长征路极大地考验了我们选择道路、谨慎驾驶、长时间连续作战的智能、技能、体能。好在有长征精神鼓舞着我们,比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我们遇到的困难真不算什么。

此行大部分路途在以面食为主的地区,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我们吃饭以快捷的面食为主,如包子、面饼、面条(包括汤面、拉面、抻面、揪面、拌面、炒面、蒸面)、面片、面块、面疙瘩,还有各种粉(如米粉、红薯粉、绿豆粉、洋芋粉,洋芋也就是土豆)。

我们途中住宿的要求不高,首先是得有停车位(最好是封闭的院落),保证车辆安全;其次是干净、卫生,再就是不在城镇拥堵地段。至于上网和Wi-Fi,现在已相当普及了,而且越是私人的旅店、农家乐,往往越是齐备。

一切为了实现重走长征路的夙愿!我们的原定口号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比比红军老前辈”。可实际上,我们感受更多的是沿途人们对长征的崇敬、对红军的热爱,以及我们不断寻访到红军长征遗迹、遗址的自豪和愉悦!

当我们结束了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的行程后,正逢谢静宜著《毛泽东身边工作琐忆》出版,书中提到毛主席在1970年时曾说:“我希望你们或组织更多一点儿人沿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走一趟!目的就是教育,知道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的流血牺牲得来的。”

我们在心底里说,毛主席,我们不仅已经沿着红四方面军的万里长征路、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走了一趟,这次又走过了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接着我们还会走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的长征路。

作为参加这次重走长征路的两位老兵,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圆满走过,终生难忘!

后记

在我们顺利走过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后,决定继续发挥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优势(包括我们具备的地图使用技能,对道路的策划、选择及现地判断技能,长途驾驶及应付复杂道路技能,陌生地点寻访能力和高海拔适应能力等),接下来就是重走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了。

这次重走长征路,队员均为原总装备部的老兵,我们起名“总装老兵支队”。

由于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较之其他几支红军队伍的长征路有一点不同,是他们在长征途中创建了较大面积的鄂豫陕苏区(根据地),为了建立、扩大、巩固根据地,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在根据地及其周边纵横驰骋,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往复运动,所以,如何在我们的重走中尽量贴近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苏区的复杂运动路线,着实让我们思考再三。

此后,我们从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最后一仗的战斗地斛山寨开始,一路上边走、边拍照、边记录、边撰写。

由于我们已有了前两次重走长征路的经验,这次重走长征路比较顺利,仅在从甘肃翻越崇山峻岭进入陕北时,在地图和卫星导航都没有指引的情况下,“摸索”到了永宁山。跟上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最后一段足迹,相当完整地走过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最后到达了永坪镇。完成重走长征路行程后几个月,我们又完成了书稿的撰写。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顺畅地“复制”我们的行程,我们的书稿特意采用了“路书”的一些形式,期望起到指引重走今日长征路的作用。

在我们走过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之前,已经走过了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继而还会重走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路,决心要走过四支红军队伍65000里长征路全程,这将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长征、写出更详实的今日长征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队友苏北不仅和我完成了多次重走长征路,而且一起紧张有序地完成了书稿撰写。苏北在书稿送审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一定要感谢为本书出版作出贡献的人们。首先要感谢华文出版社和宋志军社长、吴素莲编辑的辛劳付出,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完成了本书的编审;要感谢北京芊诚智业信息有限公司、北京瑞盈汇通投资有限公司为启动我们重走长征路召开了发布会,并支持我们一路上的宣传;支持我们一路上宣传的还有中红网和凤凰通讯社,他们发布了我们大量的专稿;还要感谢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中国红岩儿女联谊会、北京育才学校校友会在本书出版时给予的支持。

最后要感谢的,是长征路上那些几十年、几代人致力于保护长征遗迹遗址、旧址,致力于传承长征历史的人们。  另外,本书中的大量史料来源于各地方的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等的展陈,以及各地党政机构、党史研究人员提供的资料,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群策群力,本书得以在长征胜利80周年时出版,让我们甚是欣慰。

由于我们重走长征路是个人行为,寻访面、接触到的人与机构、搜集到的史料都比较有限。本书一定存在缺点和不足,甚至错误,诚盼读者及专家学者惠赐宝贵意见,以期有机会纠正。来信请发电子邮箱:dragon52@126.com,不胜感激。

田竞

2016年8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