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建筑/世界建筑史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意)曼弗雷多·塔夫里//弗朗切斯科·达尔科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现代建筑史,它的作者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史家曼弗雷多·塔夫里和弗朗切斯科·达尔科。原书是意大利文,于1976年出版,后由罗伯特·埃里奇·沃尔夫译成英文,于1980年开始在英、美发行。本书是根据英文版译成的,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建筑史所惯用的风格体系,而是分类进行阐述与评论,具有史论结合的特点。作者由于倾向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书中论述的历史事实,多采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既阐述了其进步的一面,也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些消极的因素,这与一般现代建筑史只从正面叙述的方法颇有不同之处,使读者阅后可以增加对现代建筑思考的空间。

内容推荐

本书荣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

本书描述了近百年来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内的沧桑变化。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建筑领域内所发生的变化如此之快和如此复杂是史无前例的。从单体建筑到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理论;建筑大师们所倡导的国际式景观;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建筑;社会工程建设;城市化;以及由新艺术、立体派、风格派和未来派所影响的建筑等等,所有这些变化、试验与融合都是在这卷丰富的著作中所要讨论的内容。作者基本上以编年史为纲,深入分析了欧美现代建筑景观形成的社会动力,客观地对现代建筑作了阐述与分析,并尽可能避免过于简单化和先入为主。本书从19世纪欧洲和北美的城市规划开始,继而分析了美国摩天楼兴起的历史,直到20世纪70年代高技派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作为本书的结束。

本书前十三章通过探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组织,以及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人的作品,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发展变化,并论述了意大利、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大战期间的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建筑。第十四一二十一章回溯了第二次大战之后到70年代之间城市和建筑理论发展的轨迹,并分析了密斯·凡德罗、阿尔瓦·阿尔托等人以及声誉日隆的年轻一代建筑师的作品。

全书共有700多幅插图,包括大量实例的平面、地图、设计图、照片等等。本书二位作者曼弗雷多·塔夫里和弗朗切斯科·达尔科都是威尼斯大学建筑研究所的教师,曾在当代建筑研究方面有丰富的论著。

目录

作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19世纪美国城市化的出现

第二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I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II

第四章 美国的建筑与城市

第五章 北方的浪漫主义与加泰罗尼亚的现代主义建筑

第六章 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面向大都市

第七章 现代古典主义:非先锋派的建筑

第八章 从立体主义到包豪斯前的先锋派与建筑

第九章 大师们的作用

第十章 欧洲现代运动的辩证关系:表现派与严谨派的对立

第十一章 欧洲在两次大战间的城市改革尝试

第十二章 苏俄的先锋派,都市化和城市规划

第十三章 美国的城市与建筑:进步的年代与新政

第十四章 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建筑

第十五章 意大利和德国的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建筑

第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城市管理和建筑政策

第十七章 二战后大师们的创作活动

第十八章 介于民族化和大众化之间:海湾地区的风格,斯堪的纳维亚新经验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

第十九章 50年代与60年代的国际纵览

第二十章 乌托邦的国际概念

第二十一章 70年代的实践

注释

参考文献

中外文译名对照

照片来源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四章 美国的建筑与城市(1870—1910年)

正像我们看到的,在19世纪末期的建筑实践和引入创造性的城市化新方法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连续性。但是,在这两者之间,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正是这种辩证关系,导致了不同的城市发展趋向,这些趋向会引起我们的关注,特别是美国,他们在这方面的做法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在1860年代到1870年代,人们看到了创业的先辈们关于美帝国命运的预言的实现。1893年,在一个现在仍很有名的、题为“美国边界在历史上的意义”的讲演中,弗利德里克·J·特纳夸大了领土扩张主义的文化意义,他认为用征服边疆的神话和价值观可以作为美国文明的基础。实际上,现在美国文明的基础已让位给象征新边疆的美国城市工业了。

芝加哥是新的领土扩张主义的象征。在从1850年到1870年这20年的过程中,这个1830年就已被比喻为“永无休止的建筑地皮的拍卖场”的城市,人口已经增长了十倍。城市结构采取了既定的环状(Loop)形式,第三产业位于伊利诺伊中央铁路线和芝加哥河边的商业生产区之间。环线是大脑,也就是说,是环线两边地区组织的中枢。它的第三产业主要的集中点是用来平衡日益分散到郊区去的上等阶级的居住社区,那些郊区社区包括埃温斯通、森林湖、橡树园等。生产的集中化与专门的商业中心的兴起以及向郊区的疏散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不同的、分散的城市系统奠定了基础。

这是美国所有大城市人口与建筑集中化的实例,对建筑工业也具有显著的意义。1840年代末,一些企业家,例如詹姆斯·博加德斯(James Bogardus,1800—1874年)和丹尼尔·D·巴杰尔(Daniel D.Badger),已经开始修建最早的一批在街面安装有预制铸铁构件的商业大楼。整个曼哈顿一线开始被称为铸铁区并且获得了一种建立在城市形态学和建筑类型学之间新关系之上的特定的功能内涵。由建筑师格里菲斯·托马斯(Griffith Thomas)、斯蒂芬·哈奇(Stephen Hatch)、J·W·凯勒姆(Hohn W.Kellum)修建的铸铁区连续的街面,仍然在所谓高贵的历史性趣味的回顾和新技术形式品质的赞扬之间保持着平衡;不过,它们证实了一种新的无偏见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和全新的功能特征完全一致。

城市本身,经过日益激进的变革过程,在技术革新的发展和应用的场所中已经变成决定性的因素。模数、标准化的运用以及不断地复制,使商业建筑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使它本身就具有吸引力:1848年,博加德斯只花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米尔华大厦(MilhuaBuilding)的立面,并且,凭着这种令人眩目的速度,纽约的全部街区都改变了外观和结构。在这些过程中,美国已完全中断了同欧洲方法的联系。“商业风格”的兴起,是受外界各种刺激影响的实用主义文化沉淀的结果,并且,这种新的建筑形式适应了在此之前人们完全陌生的城市功能的需要。

早在1850年代,在费城的一些建筑中开始显现出一种对于城市中心建筑问题的新的态度:斯隆和斯图尔特、诺特曼、巴顿(StephenButton,1855年建造勒兰大厦的建筑师)的作品,开始表达了被称为费城功能主义的商业建筑的经济窘境和特殊功能。第一座功能主义建筑确实是一座很特别的建筑,这就是约翰斯顿(William L.Johnston)于1849—1852年建成的以花岗岩饰面的8层杰恩大厦(Jayne Building),该建筑采用结构暴露形式,顶部覆以新哥特式的高耸结构。

但是,认为在费城或纽约铸铁区运用的功能主义方法完全是自创的、独行其事的,将是一种误会。相反,这与同一时期折衷主义建筑师正极力推荐的方法有紧密的关系。费城建筑师中最活跃的,要数美国最负盛名的折衷主义的支持者之一,建筑师弗兰克·弗内斯(FrankFurrless,1839—1912年),他曾于1850年代后期在理查德-莫里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的事务所接受培训。费城功能主义者实际上有一个激进的目标,这就是全面地重建美国的建筑传统,弗内斯的方法与费城功能主义者们的技术和形态学的努力,可能不会产生较为激烈的对立。从1872—1876年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到1876—1890年的节生信托公司大楼(The Provident Life And Trust Company Building,同爱伦·伊文思合作),1887—1891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和1892—1893年的宾夕法尼亚火车站,弗内斯的作品,是进攻性的挑战和不可重复的成就,是焦虑地探索美国本土特色的明证。即使在他最后的一些作品中,与所谓商业风格的定则也有许多接近之处,而他所坚持的这种基本态度,仍然是有意义的。因此,体现在弗内斯这位折衷主义大师身上的建筑设计风格,总是带有强烈的粗犷特征。正像在弗内斯的最负盛名的大学图书馆中所表现的那样,新埃及的或新罗曼式在它们中间冲突着:建筑就是这种冲突和分解的结果,是具有高度的辩证性的、经过重新构成的空间上的再生物。在1894—1895年费城的富兰克林大厦的主立面上,整齐一律的门窗网格同样被打破,使大厦变成了一个矛盾的,几乎不透气的物体。但是,在1898年建成的西端信托公司大楼(The West End Trust Company Building,1901年改建,今毁)中,弗内斯把他所擅长的分解技术同当时高层建筑流行的三部分分段解决的模糊运用结合起来。

P50-51

序言

本书是我们从1971年开始合作调查与讨论的成果。

对于所有各章的构想、写作与评论我们都取得了一致意见,然后作了一些分工。曼弗雷多·塔夫里负责第二,五,六,八,十,十一,十二,十七,十八,十九和二十章的原始写作;而弗朗切斯科·达尔科则负责第一,三,四,七,九,十三,十四,十五和十六章的写作。序言和最后一章是合作完成的。

我们的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许多朋友的帮助和建议,现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若不是充分地利用了近些年来由威尼斯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研究室所收集的许多研究材料,我们的写作将会困难重重。在此特别要感谢研究所的全体职工总是和我们进行有效和友好的合作。

塔夫里和达尔科

后记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现代建筑史,它的作者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史家曼弗雷多·塔夫里(Manfredo Tafuri,1935—1997年)和弗朗切斯科·达尔科(Fracesco Dalco)。原书是意大利文,于1976年出版,后由罗伯特·埃里奇·沃尔夫(Robert Erich Wolf)译成英文,于1980年开始在英、美发行。现在本书是根据英文版译成的,由于各种专有名词太多,而且掺杂有其他各国的原文,使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给读者带来不少困难。同时,原书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建筑史所惯用的风格体系,而是分类进行阐述与评论,具有史论结合的特点。作者由于倾向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书中论述的历史事实,多采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既阐述了其进步的一面,也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些消极的因素,这与一般现代建筑史只从正面叙述的方法颇有不同之处,使读者阅后可以增加对现代建筑思考的空间。

本书是由东南大学建筑系刘先觉、诸葛净、汪晓茜、葛明、万书元、万小梅、叶建功、王韶宁、虞刚、赵榕集体翻译的,最后由刘先觉负责全书的校正、统稿与改译工作。地名译名主要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翻译手册》;人名译名根据《英语姓名译名手册》、《法汉词典》、《德汉词典》、《意汉词典》、《西汉词典》、《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等书。注释、参考文献、照片提供单位名单均按原文照录,以便读者查对。

译者

1999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