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领导人和官员褒称长期对华友好的重要外国人士的正式用语。李佳金编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读党史第32辑)》从建国以来600名“老朋友”里精选了15位,用生动的故事和一些回忆录文章向读者介绍了这些“老朋友”,回顾了这些外籍友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表达我们的一些感激和怀念之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读党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领导人和官员褒称长期对华友好的重要外国人士的正式用语。李佳金编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读党史第32辑)》从建国以来600名“老朋友”里精选了15位,用生动的故事和一些回忆录文章向读者介绍了这些“老朋友”,回顾了这些外籍友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表达我们的一些感激和怀念之情。 内容推荐 李佳金编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读党史第32辑)》按照常用的中共历史时期的脉络,挑选了15位“老朋友”,他们分布在中共历史的各个时期,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很多。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传奇人生 埃德加·斯诺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路易艾黎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 柯棣华(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 海伦·福斯特·斯诺 约翰·拉贝 克莱尔·李·陈纳德 约瑟夫·史迪威 司徒雷登 李莎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 李约瑟 远山正瑛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史海拾遗 黄华回忆埃德加·斯诺 《中国的战歌》:史沫特莱回忆录 吕正操回忆白求恩 海伦福斯特·斯诺回忆宋庆龄 陈纳德回忆他与蒋介石、史迪威的关系 陈诚回忆史迪威 司徒雷登对国共两党的复杂感受 李莎:我和立三的一些往事 基辛格回忆尼克松访华 编辑手记 试读章节 在苏区,人们对金钱的观念非常淡漠。到了保安,我向海伦·斯诺借的钱还剩下十五块大洋,放在我的裤兜里,丁零当啷的,很累赘,我把它们交给了林老伯渠(苏区政府的财政部长)。他很高兴地说,谢谢,这是苏区金库的第一笔个人捐款。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我和王林同志按约定时间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对我说,一二·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以来最伟大的群众运动。只是因为消息闭塞,在一二·九之后好久才知道。 在保安,斯诺采访毛泽东之后,访谈了上百位中共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周恩来副主席亲自帮斯诺制订了采访计划。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三位老革命是名列前茅的采访对象。在采访中央书记洛甫(张闻天)和宣传部长陆定一时,他们往往直接用英语交谈。洛甫对斯诺用了四个多小时介绍了我党的理论、政治路线和当时的政策。斯诺同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即苏区政府外交部负责人李克农几乎天天见面,斯诺一有事就找李克农商量。红一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向斯诺提供了有关红军的各种重要数据,增加了斯诺采访的说服力。林彪、蔡树藩、罗炳辉、张爱萍、耿飚、黄镇、伍修权和许多红军干部、战士和红小鬼向斯诺畅谈了红军在长征中创造下的大量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 8月下旬,斯诺在陕北的采访计划大体完成,就要出发去红军在宁夏的前线了,那里有国民党包括马鸿逵的二十万大军同红军对峙着,战斗频繁。我们去向毛主席告别。斯诺提议给毛主席照一张相。我们走出窑洞,在明亮的阳光下看到主席穿的衣服还挺整齐,就是头发比较乱。斯诺就把自己头上缀有红星的崭新的八角帽摘下请主席戴上。这张照片成为斯诺最得意的作品,后来更成为全国人民家家户户最喜欢摆放的毛泽东像。1971年冬,斯诺病重,他的好友玛丽·戴蒙德女士到他瑞士的家探望,拍下了他凝视这张照片的镜头,透过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深深地沉浸在对那段往事的回忆之中。 离开保安前,毛泽东曾交代请斯诺先把他(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与政策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要我译成中文,即时派通信员专程送回保安,他好核定。我们利用去前线路上中午休息时间,在阳光底下,斯诺用打字机打出笔记记录,我一面就译成中文,译完一篇就卷起封好,请红军派通信员送保安交毛泽东。这样工作了三次,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任务。 在去宁夏前线的行军途中,我和斯诺、马海德三人由一个班的红军马队护送。出发前,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给两个外国人各一匹马,给我的是一匹六岁的温顺的母骡子。一次,我骑在这匹骡子上,正悠闲地观看四周的风景和地貌,忽然前面的马队看见一大群黄羊,骑士们急忙纵马飞奔,追捕黄羊。我的骡子也紧跟着蹿上去,一下子肚带给崩断了,我没有提防,还未来得及拉紧缰绳和踏好马镫,早就连人带鞍子摔了下来,顺着草坡滑了几米远,制服胸前五个扣子全都蹭飞了。马海德连忙下马给我检查,发现我很侥幸没有受伤。由于红军非常吝惜为数很少的子弹,没有人开枪打黄羊,追了一阵子就都遗憾地归队了。 在宁夏前线的预旺堡,斯诺访问了一方面军和前敌总指挥部,他用敏锐、客观、深刻和探索的眼光观察和采访了红一方面军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红一师师长陈赓、红军骑兵一团团长张爱萍、第一师政委杨成武、第二师师长杨得志和红二师政委萧华等同志和许多干部战士,参观了部队训练和防空演习,他在访问苏区前拟定的九十个问题都找到了解答。 P10-11 序言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发展画卷中,闪耀着一批外国友人的身影,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或是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外国友人出自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热爱,以各种方式帮助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他们或用文字记录了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瞬间,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使命,或用其智慧开启世界大国的封闭之门……这些外国友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在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历史上留下绚丽的一页。 埃德加·斯诺冲破重重阻拦,冒着生命危险,踏上陕北苏区的土地,成为对陕北苏区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在这期间亲眼目睹了苏区崭新的气象,拜访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许多中共领导人。1937年,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10月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1938年2月,中译本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斯诺在他遗嘱中写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史沫特莱是继斯诺之后到陕北苏区采访的美国革命作家。1937年她来到延安,在延安的七个多月里,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多次交谈,撰写了《中国红军在前进》等多部专著,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中苍松翠柏下竖立着史沫特莱墓碑,墓碑上朱德题词:“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把骨灰安葬在中国,这是史沫特莱生前的遗嘱,充满着她挚爱中国的丝丝情愫。 白求恩是加拿大著名的外科医生,柯棣华是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外科医生。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们来到中国抗日前线,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众多的八路军伤病员的生命,而他们却无私地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评价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使白求恩成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怀的国际友人。 路易·艾黎在中国创办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为中国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和开展工业合作运动;约翰·拉贝记载南京大屠杀日军罪行的《拉贝日记》,成为使日本无法为南京大屠杀狡辩的一部信史;陈纳德的美军空军“飞虎队”、史迪威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问对中国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司徒雷登则是中美关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宣布了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司徒雷登“使命”的了结。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是个不能不提的美国人。1971年,作为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为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发挥了关键作用,似乎已经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符号。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的盛况至今让人激动不已,同时也让人回想起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他为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国成功中办2008年奥运会作出重大贡献。他曾说:“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我才能享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我的热爱,这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情感。30年来我29次访问中国,我从中国收获了爱和友谊,也学会了爱与尊重中国人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外国友人,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后记 我是一个80年代初出生的人,一边看《新闻联播》一边吃晚餐是我们这代人在儿时共同的记忆。从《新闻联播》里听到的一些惯用词汇和语句,总是让年少的我觉得有趣又充满好奇。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就是一个这样有意思又让人想探寻个究竟的在《新闻联播》里学到的词汇。直到编辑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所谓“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就是党和政府褒称长期对华友好的重要外国人士的正式用语。 在开始计划做这一本小书的时候,我和本书的主编李佳金博士必须从大约600住人物的故事里去寻觅出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老朋友”。 时间,是我们的一点线索。 按照常用的中共历史时期的脉络,我们挑选了15位“老朋友”,他们分布在中共历史的各个时期,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很多。 “老朋友”都是外国人。除了长相,脾气秉性也与中国人有很多差异。阅读他们的故事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故事有趣,有趣之处可能是故事本身,也可能来自于这些人本身。很多故事完全打破了我们对“老朋友”最开始的认知,原来“老朋友”不一定是谦逊的,原来“老朋友”也不一定是时刻招人喜爱的。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中共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他们互相之间也有许多交织的往事。小书毕竟篇幅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只能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读到一些更精彩的故事。 回首过去的几十年,那些帮助过中国的温暖的双手绝对不能被我们遗忘。希望这本小书可以让人们再一次去感受历史里的那些温度。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或许就是本书的一点点心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