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的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骋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开封府、悬空寺、龙泉大窑遗址、人间仙境蓬莱阁、江西龙虎山、苏州怡园“过云楼”、藏书楼、云南丽江、婺源古村落、三清山、藏北高原、藏地江南……本书以随笔的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带大家一览我国最诱人的人文历史遗迹。

内容推荐

也许我们需要重复亲历的记忆,去行走在历史遗存的文化遗迹之中,徜徉于充满乡风民俗的田园小镇里,或许才会有机会走进历史的时光隧道,让我们切身感受历史文化的脉络,在一路捡拾历史记忆的同时,链接个人经历和现实世界,做一次次刻骨铭心的精神体验,以开启苦闷愚钝的心灵,期盼达到顿悟的人生境界。于是我不断地在一些集中体现民族古老文化精髓的遗迹中奔波,在至今仍延续着久远的乡风民俗的生活空间驻足,接受历史老人一次次的点化,积攒起由无数历史文化碎片缀合的行走的记忆。

目录

自序

人信有清官

“玄”“空”示人

千峰翠色

身在蓬莱即为仙

龙虎山中出英雄

乡情

烟云过眼“过云楼”

一声叹息藏书楼

漫漫魂路

走进婺源,一种文化的诱惑

牌坊无语

土楼不“土”

三清山的“蓝宝石”

“蛊”获男人心

阅读喀纳斯

绿洲之源

神奇的藏北高原

幽雅的藏地江南

信仰民俗的风采

下西洋

两个人的五原路(代后记)

试读章节

我82岁的老父亲2008年4月乘鹤仙去。父亲这一辈子在我的印象中少言寡语,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他跟我说过多少话可以扳着手指数出来。母亲解释说父亲因为身体弱,也就不爱说话了。确实,我父亲年轻时就患过三次怖结核病,很多时候一直半病休在家,然而我总觉得父亲除了性格内向外还有点郁郁寡欢,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语的隐情梗在胸中而又不愿表达,情绪始终低沉徘徊,这也使我们父子之问因长期缺少交流而显得有点生疏。父亲直到临终前也没有说一句话,带着同样的沉默而去。

我父亲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二三岁的时候就相继失去了父母,靠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大姐拉扯长大。在我念小学的时候正是唯成份论的年代,所以我就属于“根正苗红”那一类的。那个时候父亲是上海公安部门的干部,小学六年级的我已身高1.72米,腰束父亲给我的正规军用武装皮带,脚蹬短帮军皮靴,着实风光,这使我觉得父亲带给我的是一份荣耀。

翻阅父母的旧相册,有一张上海解放后不久父亲和两位战友身穿军装在上海照相馆里照的相,照片上的父亲笑得嘴都歪了。这个年轻人从山东农村到大上海,又参加“革命工作”,走上了一条宽广的人生大道。他那时侯也许还不知道,之后竟又出乎意料的作为“调干生”被选派上了大学,还娶了上海职员家庭出身的女孩结婚生子,按理应该心满意足,意气奋发才对,但之后怎会意气消沉昵?也许是病躯阻碍了这位当年理该踌躇满志的年轻人。

作为山东人的后裔,出生在上海的我从小对那块陌生的土地缺少一份乡情,受当时的教育,只知道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是国共两军生死角逐的沙场,解放军部队里有许多山东籍贫苦农民出身的战士,仅此而已。那时候我们的文化生活十分枯燥,《南征北战》是除了八部样板戏电影之外少有的几部还能放映的片子,小学里便一连组织看了五六次,使我从小便从荧幕上感受了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战场上的较量。直到今天仍然清晰记得影片中被解放军围困在“凤凰山”战场的敌李军长对着报话机,声嘶力竭地向被阻挡在“摩天岭”的敌张军长的喊话:“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以至于我们这些孩子在玩战争游戏的时候,扮演敌方的孩子一定要在被“打败”前学上一句敌李军长的喊话。

“文革”结束,也终止了整个民族文化禁锢的时代,这时我才明白,电影中的“凤凰山”战场就是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李仙洲兵团的山东“莱芜战役”,而影片中的“摩天岭”战场更是解放战争史上几乎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山东“孟良崮战役”,那位“张军长”即是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军第一王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中将。也几乎在这同时,我第一次吃惊地了解到国民党军队中也有很多贫苦农民出身的山东籍士兵。获得金马奖的台湾电影《老莫的第二个春天》,就描述了一个随国民党军队退到台湾的山东籍老兵老莫在台湾的第二次婚姻。我的一位邻居玩伴,父亲是海军干部,山东临沂人。据他父亲回忆,张灵甫的整编74师从淮南、苏北一直打到山东临沂,部队进了临沂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许多山东籍士兵也和解放军战士一样,为老百姓挑水担柴呢。

历史继续在世人面前翻开一页页真实的内容——国民党军队中还有很多抗战英雄。

2008年1月,团结出版社出版了《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一书,该书记载了解放军将领皮定均对淮阴保卫战中与国民党整编74师激战的回忆:“我们为了保卫两淮……全旅对突过运河东岸滩头之敌,进行了反复地冲杀……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抗日战士被国民党惨无人道地屠杀了。他们是抗日有功的英雄!”然而作者钟子麟继续写道:“在痛悼牺牲战友之时,皮定均不会了解,与皮旅的战士们同样倒在运河中的敌74师官兵,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曾经是优秀的抗日战士,也曾经是抗战有功的英雄……作为军人,因着不同的阵营和理念,在同一场内战中相向撕杀,与对手一同命归运河……选择的不同,决定了历史在他们身后的评价迥然而异。”  就在我为父亲的追悼会准备答谢词的时候,母亲告诉了我一个永远埋藏在父亲心中的往事。父亲的大姐夫在抗战中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后来因伤退役回到家乡务农,那时候随大姐一起嫁到大姐夫家的父亲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里被视为“社会关系复杂”的原因,使得年轻的父亲在政治上无法“继续进步”,最终在万般无奈之中将自己的内心永远地封闭了起来。

当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史实被历史公正地予以肯定的时候,我们已经无须为山东家乡有这样一个参加抗战的“复杂社会关系”而有所顾忌,但父亲已经老了,应该属于他们的时代永远过去了。我明白在父亲那个时代,“政治上的继续进步”几乎是人生唯一的崇高选择。

挥泪引悲弦,临风怀故人。我虽然不太了解我的父亲,但坚信自己在追悼会上对父亲作出的评价:“人品清于水,天怀畅若风。”

2008年8月,我带着儿子踏上了寻访从未涉足过的山东家乡的旅途,我不仅想亲眼看看父亲从小生长并出走的这块土地,也试图去寻找自己自幼对于这块祖籍地缺失的那份乡情。

P26-28

序言

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将历史唤作“记忆”,然而随着亲历一段段“记忆”人群的消逝,留给文字的记忆就变得那样的零星与破碎。若要深层次地感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世俗生活的境况,总有隔靴搔痒的窘迫。此外,基于“古为今用”的现实要求,任何对历史文化、世俗生活的诠释都是时代的诠释,是时代精神、社会思潮和个人经历、精神体验的感应和反映,由时代精神延伸出的“书写的记忆”,不知有多少偏差和失真,读多了文人的笔墨,有时候反而感到难以追寻历史,难以追溯时代精神风貌体现的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

也许我们需要重复亲历的记忆,去行走在历史遗存的文化遗迹之中,徜徉于充满乡风民俗的田园小镇里,或许才会有机会走进历史的时光隧道,让我们切身感受历史文化的脉络,在一路捡拾历史记忆的同时,链接个人经历和现实世界,做一次次刻骨铭心的精神体验,以开启苦闷愚钝的心灵,期盼达到顿悟的人生境界。于是我不断地在一些集中体现民族古老文化精髓的遗迹中奔波,在至今仍延续着久远的乡风民俗的生活空间驻足,接受历史老人一次次的点化,积攒起由无数历史文化碎片缀合的行走的记忆。

在每次行走中总能体验到对以往抽象阅读的具象诠释,认知了百姓自己的历史观和被普遍认同的民间伦理规范和正义观,体验了中国式深奥的宗教语言和儒学文化经典在世俗社会形成的张力,领略了人性的追求和爱的真情实感、感受了大自然的神秘和人类的未知世界。在感叹民族文化垢病的同时,也切身感悟到在历史文化和世俗生活的表象下透射出的那一股勃勃生机与凛然正气。更让我切切实实地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与这一切具象符号代表的历史文化不能割断的联系,以及中国社会现状所携带的遗传密码,这确实令人记忆深刻,挥之不去,于是终于按捺不住写下了这一篇篇行走的记忆,成为记录个人经历和精神体验的“书写的记忆”。

是为序。

马骋

2010年4月于沪上“马骋姜术”

后记

两个人的五原路

我的孩提时代是在上海西区的一条充满了老洋房和法国梧桐树的五原路度过的。如果说“天堂隔壁”的西藏是一种梦想的象征,是一种灵魂的归宿,令我们唱赞和颂祷的话,那么,五原路是我充满童年梦幻色彩的地方,她同样给我的思想和情感注入了生命和灵魂,使我的生活有着某种值得回想和留恋的意义。

这是一条有着西洋格调的繁华静处的小街,极富文化魅力。在高大茂密的法国梧桐的掩映下,荟萃了欧州古典式、英国乡村式、西班牙式、法国式、中西混合式的老洋房和公寓。这条街十分宁静、安谧,似乎将大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全部滤去了。岁月的荡涤并没有磨去过去的记忆,我们家住的法式小别墅的高高的落水管上,铸着“1933”的字样,这大概是房屋的建造年代。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是“文化大革命”,这条路上经常有被带着高帽子游街、或者跪搓板、“坐喷气式”(双手被倒剪再高高脱起)被批斗的人,很显然,这里住着的很多人是与当时所称的“劳动人民”格格不入的。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这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钢琴和小提琴的旋律又会在夜空中悠悠的回旋,在走廊里还能偶然听到压低嗓音哼出的英语歌曲。

五原路居住着很多艺术家,我小时候喜欢画画,最崇拜的就是住在我家隔壁弄堂里的大画家张乐平,我家楼梯的窗户,斜对着张乐平家,经常看见这位大师在屋里晃动的身影,他笔下的“三毛”形象成为无可替代的艺术经典。如今想来,这些孩提时代身居其中却并不在意、留着斑驳岁月痕迹的老洋房,也是我们这个城市不可替代的艺术经典,它那浓郁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表现出了这些老房子无尽的生命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我17岁那年告别了五原路,父母把家搬到了毗邻的武康路上。但近来我老是会想起这条充满西洋建筑神韵的五原路,这缘于我的小学同桌女同学、同住在五原路上的Julie。

小时候Julie是个剪着短发的漂亮女孩,像男孩一样的浓眉大眼,血色很好的嘴唇像永远擦着口红,显得十分健康。她会拉小提琴,也画了一手好画,为此,老师就将班里的宣传黑板报交给我们俩。星期六的下午,在撒满阳光的静静的教室里只留下我们两个人,用手中色彩斑斓的粉笔,在黑板上画着我们心中最美的图画。

当时用来画素描的中华牌铅笔中,最软的只有6B。一次Julie的母亲为她买来了一支7B和一支8B铅笔,她将8B送给了同桌的我,不料竟成为全班同学开玩笑的话题。一个调皮的男生课问在黑板上画了一支8B铅笔,逗乐了很多同学,把我们俩弄得很难为情。一些调皮的男同学干脆叫Julie为“8B”,但我听到了就会给他们来一个“喷气式”,尽管那时我们只有十三四岁,但我长得人高马大,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不敢与我较劲。我是个不听话的顽皮鬼,除了在同学里“摆大王”外,就是难以驯服,常与老师辩论,一次竟把班主任语文老师当场辩得哭了出来,同学们都惊呆了,但Julie对我投来的目光,我只读出了两个字“欣赏”。

记得当时我与Julie上课时总爱说话,班主任发现后请她母亲帮助做工作,要求她上课时不要理睬我,Julie真的做了。上课时,看着她一语不发、一脸认真的模样,玩皮的我便拿出那支8B铅笔树在我们桌上,Julie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

小学毕业后我与Julie就分开了,我进了五原中学,她去了市二中学。一晃将近十年过去了,孩提时代的记忆也渐行渐远。1984年早春,那时我大学毕业后不久,一次竟在15路电车上巧遇Julie,她同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我们俩都十分高兴,记得之后她还到我家里去了一次。但不知为什么,以后我们竟再也没有见面,一直到21年后的2005年。也许改革开放初期,正是许多抱着理想的年轻人发奋进取,孜孜以求的年代,我又进了华东政法学院继续学习,而Julie去美国留学,我们都在努力追寻着自己的人生梦想。这21年里,在我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2005年7月的一个晚上,我家的电话铃响了,电话的那头竞传来了Julie的声音,她从美国到上海,想约我见面。我惊奇得有点反应停顿,21年没有见面了,她怎会找到我的电话号码?我有点如坠雾里。原来她的大学同学中有个田博士与我有一面之交,以前就是他告诉我Julie去了美国。Julie说这么多年她一直没有忘记我,这次回来她曾想象用一种寻梦般的方式沿着五原路行走,并能与我不期而遇。Julie说:“当田博士在大学同学聚会上笑嘻嘻地坐到我跟前,对我说他认识我一个小学男生时,我期待着他能说出你的名字,不想竟然真的就是你!”

我拿着电话,Julie的声音似乎十分遥远而又如此相近,我惊奇这些只有在电影中设计的情节竟会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当Julje坐在我面前的时候,实实在在把我似乎已经遗忘的孩提时代的情景,又像电影似的在我的记忆中清晰地放映起来。

Julie基本保留着她的模样,只是因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略显得发福,她就职于一家美国的建筑设计师事务所。我们的见面充满了感慨,30年前的孩提时代忆来是那样的亲切,五原路的每一栋房子我们几乎都如数家珍,甚至能回忆出哪一栋住着我们的同班同学,那里有我们无法抹去的童年记忆。那次匆匆见面后Julie就回了美国,8月,我与好友李斌进了西藏。

西藏的魅力出乎我的意料,电视画面和照片都不能同日而语,说实在的,云南的中甸、青海的格尔木和四川的稻城等藏地风情与西藏相比,也觉得相差甚远。

西藏是说不尽的西藏,不仅风情民俗抓人眼球,其历史、文化、传说也很吸引人。在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传奇式的故事在我脑海里长时间的萦绕,久久不能忘却,生发了许多人生感慨。这使我注意到西藏历史、民间故事里的文化事象,使我对西藏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也更增添了西藏那具有历史积淀的文化魅力,于是我有了写西藏的想法。

回到上海,我接到了Julie从大洋彼岸来的电话,听说我走了一趟西藏,要我把照片发给她,但我并没有做,也许是在西藏体力透支,也许为了赶写西藏,我病倒了。扁桃腺发炎带肿了整个喉部,影响呼吸,我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制订实施了两个阶段的治疗方案,先消肿再手术切除扁桃腺。看着我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打点滴,我6岁的儿子抱着我懂事地哭了起来,我心中禁不住一阵悲伤,只想着把孩了养大成人的与生俱来的责任。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我才完全恢复了健康。

不久,我接到了Julie从美囝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两三个月以前她病得很重,甚至在病中曾经禁不住担忧两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现在终于康复了。我略暗吃惊,怎会那么巧?!Julie说在病中她产生了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在今后的某一天,我能陪着她走一趟五原路,看看那些老洋房和梧桐树……

不知怎么,以后的几天里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惆怅,竟连连挥之不去,我去找好友李斌喝酒,那天晚上我醉了。

当我走进西藏,感受那弥漫着千古神秘和诱惑的时候,我感到这块雪域高原的土地已经不是一种地理意义上的存在,她是一种充满人生哲理意义上的存在。去过的地方都忘记了,只有西藏忘不了,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走过的路都忘记了,只有五原路忘不了,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因为对于我和Julie来说,五原路也已经不是一种地理意义上的存在了。

当我们告别孩提时代,人生30个舂秋已逝,也许再过30年以后的某一天,五原路上会出现一男一女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结伴而行,并深情地环顾着周围的一切,这就是我与Julie,行走在让我们一生梦牵魂萦、两个人的五原路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3: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