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讲,柔性头脑的修炼就是柔性思维的修炼,就是高级智慧的修炼。柔性思维是指以动态逻辑为基础的复杂性思维方式。它具有多视角、多层次、多模式的思维特征,适用于处理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创造性的问题和情境。
柔性思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不过以往它多是以一种个人经验的形式存在于少数人的脑海里,为了使柔性思维成为一门人人可学的智慧之学,本书作者历经20多年的思维研究和培训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柔性思维理论体系,它具有标准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唯一原创的拥有基础理论、方法工具和训练技术的思维训练体系。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了柔性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法则,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柔性思维理论的整体轮廓。中篇介绍的是柔性思维方法工具,它是目前最庞大的思维方法工具体系,共包括六大类:12思维视角、12思维杠杆、12思维脑图、12思维模式、12思维技能、12思维模板。下篇是关于思维训练学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这部分属于训练技术范畴的内容,仔细研读可以帮助人们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思维案例丰富生动,方法工具体系完备,不仅可用于个人头脑智慧的修炼,而且也可作为企业、机关、院校、社团等组织机构的思维培训教程。
有一个外族人想研究犹太人的生活和习俗,他读了不少书,但始终不解其中的奥妙。最后他明白了,只有读懂犹太人的法典《塔木德》才能真正理解犹太人。于是他去拜访拉比,并表示了自己想学习《塔木德》的愿望。
拉比说:“虽然你想研读《塔木德》,但你现在还不具备翻阅《塔木德》的资格。”
“我想研读《塔木德》,”这个人请求说,“至于有没有资格,你不妨测试一下。”
拉比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个男孩帮助家里打扫烟囱。他们打扫完钻出烟囱后,一个满脸乌黑,另一个脸上却没有一点烟灰,那么你认为哪一个男孩会去洗脸呢?”
这个人说:“当然是那个脸上脏的男孩去洗脸。”
拉比却冷冷地说:“可见你还没有资格研读《塔木德》这本书。”
那个人马上反问道:“那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
拉比解释道:“两个男孩打扫完烟囱后,一个脸是干净的,一个脸是脏的。脏脸的男孩看到干净脸的男孩,就会认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干净脸的男孩看到对方的脏脸后,会认为自己的脸也是脏的。”
听到这里,那个人突然叫道:“我知道了。”然后,他要求拉比再测验他一次。于是,拉比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两个男孩扫完烟囱后,一个脸是干净的,另一个脸是脏的。到底那个男孩会去洗脸呢?
由于这个人已经知道答案了,所以立刻回答道:“当然是脸干净的男孩会去洗脸。”
但是,拉比又冷冷地说:“你还是没有资格读《塔木德》。”
这个男子沮丧地问道:“那么,《塔木德》上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释的呢?”
拉比回答说:“两个男孩一起打扫烟囱,而且又是打扫的同一个烟囱,不可能会有一个干净一个脏的道理。”
从本质来看,人类智能的进化就是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随着人类智慧程度越来越高,人类不仅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复杂,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越来越丰富,而且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也越来越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思维方式也相应需要向更高层次的柔性思维方式进化升级,才能适应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步伐。
那么,什么是柔性思维呢?
简单讲,柔性思维是一种多视角、多层次、多模式的复杂性思维方式。人们在思考过程中发现一般的刚性思维对于处理模仿性、静态、简单的问题还可以做到应付自如,但当遇到动态、复杂、创造性的问题时头脑就常常陷入思维茫然空白状态,究其根源在于后者的问题涉及更多的思维要素、更复杂的思维规则、更模糊的思维坐标、更动态的思维界面、更开放的思维交流,而所有这~切是简单思维的狭小封闭空间无法包容的,也是静态单维的头脑无法处理的。这就像一个内存空间小、软件功能单一的电脑,如果面对大信息量、复杂的问题,即使投入的长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功能的局限决定了有些东西是它无法处理和运算的。
解决三流的问题是看不出一流头脑与三流头脑区别的,只有一流的问题才能显示出一流头脑与三流头脑的巨大差距。计算“1+2”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1+2”的问题即使是专业数学家也非常吃力。柔性思维的优越性体现在它解决处理那些高难度问题的强大智能上,从思维结构的角度来说柔性思维与刚性思维存在着巨大的区别。
(1)多视角的思维结构 思维视角是指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思维视角去观察分析结果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经济全球化”这个问题我们从有利的思维视角和有害的思维视角去分析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一般的刚性思维在分析问题时,其思维结构中的视角是单维的,它只能从一个思维视角来看问题,例如“问题——有利视角”或“问题——有害视角”,得出的思维结果是“有利”或“有害”。而柔性思维结构中思维视角是多维的,它可以同时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例如“问题——有利视角+有害视角+整体视角+局部视角”,得出的思维结果是“整体的利、局部的利、整体的害、局部的害”。柔性思维的思维视角维数越多,其思维结构就越复杂,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全面周密,保证了思维不会偏执一端。
(2)多层次的思维结构
思维层次是指头脑思考问题的层次,对于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思维层次上去观察分析所涉及的领域范畴是不同的。如果要研究一条鱼的话,在微观层次我们可以研究鱼的不同器官以及每一个细胞,而在宏观层次我们则只能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如果说刚性思维结构是扁面的,只能在一个层次上去分析考察问题,那么柔性思维结构就是立体的,它可以同时在多个层次上分析解决问题。还是以“经济全球化”问题为例,刚性思维在分析时只能想到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而柔性思维会站在全球与地区、社会与个人、国家与企业,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等多个层次来考察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讲,柔性思维结构的层次越多,其思维空间也就越深广。
(3)多模式的思维结构
思维模式是指头脑思考问题的范式。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有效的思维范式,比如,发散思维范式、系统思维范式、艺术思维范式、数学思维范式等等,这些思维范式对帮助人们思考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柔性思维结构的多模式表现为宏观思维范式的多样性,也表现为微观思维范式的多样性。多种思维模式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根据思维的需要灵活组合,发挥倍增的效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思维模式在本书中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既可以表示宏观的思维范式,也可以表示微观的思维范式。以系统思维模式为例,推而广之它就是一种宏观的思维范式,小而化之它就是一个微观的思维范式,可以作为其他宏观思维范式框架下的一个小模块。比如,在宏观创新思维范式下,系统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思维工具。
最后,让我们来给柔性思维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1)柔性思维是以动态逻辑为基础的复杂性思维方式。
(2)它的特征:多视角、多层次、多模式。
(3)它的功能:适用于处理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创造性的问题和情境。P3-5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革命和互联网的兴起使人类社会呈现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无限广阔的地域空间归零,无限耗散的时间成本归零,无限漫长的因果联结归零,从此人类步入了一个快节奏、求新求变的时代。当今的世界图景越来越错综复杂,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超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刚性头脑已经无法理解日新月异的变化变革,人们只有修炼柔性头脑才能适应这个动态复杂的世界,找出解决个人或组织困境难题的办法。
从本质上讲,柔性头脑的修炼就是柔性思维的修炼,就是高级智慧的修炼。
柔性思维是指以动态逻辑为基础的复杂性思维方式。它具有多视角、多层次、多模式的思维特征,适用于处理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创造性的问题和情境。
思维活动中最大的弊端是,人们在思考时习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这种单维的思维方式不仅没有广度和深度,还大大束缚了人们的头脑,使思维日趋机械僵化,扼杀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天才们一般采用的多种思维方式交叉应用,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的思维阶段采用最适合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他们不是像普通人一样不假思索地凭本能去思考,而是先问自己:“有多少种方法认识这个问题?”“有多少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方法?”等。
如果说常人使用的思维方式是刚性思维,那么天才们使用的思维方式就是柔性思维。刚性思维像是坚硬不动的冰,柔性思维像是灵活流动的水,尽管两者同出一源,但层次高下相差悬殊。相对于刚性思维而言,柔性思维具有更高的智慧性,它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模式去解读同一事物。因此,当面临动态变化时,刚性思维是因循守旧,柔性思维是随机应变;当身处复杂环境时,刚性思维是以繁应繁,柔性思维是以简驭繁;当需要创新创造时,刚性思维是呆滞僵化,柔性思维是灵活发散。
柔性思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不过以往它多是以一种个人经验的形式存在于少数人的脑海里,为了使柔性思维成为一门人人可学的智慧之学,本书作者历经20多年的思维研究和培训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柔性思维理论体系,它具有标准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唯一原创的拥有基础理论、方法工具和训练技术的思维训练体系。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了柔性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法则,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柔性思维理论的整体轮廓。中篇介绍的是柔性思维方法工具,它是目前最庞大的思维方法工具体系,共包括六大类:12思维视角、12思维杠杆、12思维脑图、12思维模式、12思维技能、12思维模板。下篇是关于思维训练学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这部分属于训练技术范畴的内容,仔细研读可以帮助人们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思维案例丰富生动,方法工具体系完备,不仅可用于个人头脑智慧的修炼,而且也可作为企业、机关、院校、社团等组织机构的思维培训教程。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一点,在本书中作者反复强调柔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刚性思维就不重要,就不需要训练了,实际上刚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可缺少和不可超越的,这就像如果不先学认字的话,是不可能学写文章一样。但是,如果只懂得刚性思维而未能发展出柔性思维,那就像只会认字而不会写文章一样,其成就也是非常有限的。
刚性思维是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而在创新时代,柔性思维将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方式,每个人都需要头脑升级换代,修炼更高的智慧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和聪慧的民族,关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
在从小教育孩子尊重知识的同时,犹太人更注重教育孩子重视智慧,对于那些只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他们将其称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犹太人家庭中,孩子到了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肯定会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智慧”。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智慧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
犹太人从小就教育孩子,一般的学习仅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主,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思考是学习的基础。他们教育孩子学习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懂得越多,产生的怀疑就越多,问题就随之增加,所以提问使人进步,提问和知道答案一样重要。出于这样的教育观念,犹太人的家庭非常注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与感情交流,父母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探讨,并常常对孩子加以引导,诱发孩子进行思考。犹太男孩一到13岁,就要参加被称为“巴·米茨瓦赫”的成人礼仪式,自己选择《圣经》中的一节,在众人面前宣读。不仅是读,还必须阐述自己对这节经文的解释。虽然刚刚13岁,但已经被要求发表独立见解了。
这样做的结果,使犹太人的孩子从小就拥有了雄辩的口才和智力测试中的优异成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这样写道:“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人类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政治、学术、文化……在所有领域,犹太人都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绩,据日本《现代周刊》2003年8月16日一期报道,在根据资产排名的美国前400个富豪家族中,犹太人占了23%。如果仅限于前40个,那么实际上有40%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在全美人口中仅占2%。在《福布斯》杂志曾经报道的世界前400名亿万富翁中,以迈克尔·德尔为首,有60人是犹太人,占总数的15%。
犹太人在诺贝尔奖领域也获得了惊人的成绩,从诺贝尔奖设立的1901年—2001年的100年里,总共680名获奖者,其中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者获奖有129人,约占全球诺贝尔奖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医学奖45人、物理学奖31人、化学奖22人、经济学奖13人、文学奖10人、和平奖8人。
犹太人之所以能在各个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秘密就在于其独特的智慧教育观。当其他民族的父母在孩子童年忙于灌输知识时,犹太人已经开始重视训练孩子的智慧了,这使得他们的后代在“质”上远远胜过其他民族的“量”,如果说其他民族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手足型人才”,那么犹太民族培养的就是“智慧型人才”、“头脑型人才”。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是一条重要的自然法则,正是因为深刻地理解了这一法则,虔诚地遵循奉行了这一法则,才使得犹太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人类精英中的精英。
如果说知识是重要的,那么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智慧了。因为智慧是知识之母,是智慧孕育了知识,创造了知识,并且指导知识在实践中的正确行动方向。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数百年来,这句警世格言一直激励无数志士学子孜孜以求钻研和掌握知识,去努力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命运。不过,当时间由16世纪发展到21世纪的时候,培根时代那种蔑视知识、压制求知的情形早已不复存在。今天是一个知识爆炸、鼓励创新的时代,相对而言,人们对“智慧”的理解如果还是停留在知识的层次上,那显然是一种停滞落后的表现。
21世纪的现代人不仅要掌握改变命运的力量——知识,更要拥有驾驭力量的力量——智慧,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在今天的社会中生存。但遗憾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知识的崇拜和迷信使许多人忘记智慧是知识之母,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浅显的道理。思想境界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学习观、教育观,许多人拿出一生80%的时间努力学习积累知识,最后却发现自己学成了一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今天人类已经进化到了智能型社会阶段,大量传统的概念开始融入智能的元素,呈现一种向更高端进化升级的趋势,如智能经济、智能员工、智能领导、智能职业、智能技能、智能企业、智能商品、智能建筑、智能资本、智能管理、智能营销、智能服务、智能生产、智能电脑、智能机器、智能产业、智能学习、智能知识、智能教育、智能娱乐、智能外交、智能战争、智能科学、智能国家、智能实力、智能财富……
面对诸多新生的“智能”事物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智能型社会里,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生存之地,怎样做才能够获得超常的发展机遇?
对此,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1)学习和提升头脑智能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课程我们在正规学院里缺之甚多,只能靠个人在业余时间自我修炼补课。当然,智能的高低是与修炼的刻苦与否成正比的。
(2)个人在智能型社会中生存要有“头脑奉献”意识。今天的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奉献自己的时间、知识和汗水,更要懂得奉献自己的智能、创意和想象力。那些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员工将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那些具有卓越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精英才会成为时代的宠儿。个人的价值高将低取决于他向社会奉献的智能多少而不是所拥有的知识多少。
智高者胜,脑强者赢!在大变革的时代,头脑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