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钧涛同志是一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1932年他因在战争中负伤离开战斗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在毛泽民同志领导下,参与创办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并以此为起点为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奋斗了一生。他是我国第一代红色银行家之一。本书记录了莫钧涛从童工到红色银行家的革命岁月,有助于读者了解有关我党银行事业的史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童工到红色银行家(莫钧涛的革命岁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莫小涛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莫钧涛同志是一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1932年他因在战争中负伤离开战斗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在毛泽民同志领导下,参与创办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并以此为起点为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奋斗了一生。他是我国第一代红色银行家之一。本书记录了莫钧涛从童工到红色银行家的革命岁月,有助于读者了解有关我党银行事业的史实。 内容推荐 莫钧涛,在他六十多年的一生里,走完了从汉口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从西安到北京的革命道路莫钧涛同志是一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一九三二年他因在战斗中负伤离开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在毛泽民同志领导下,参与创办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并以此为起点为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奋斗了一生,他是我国第一代红色银行家之一。 目录 引言 一、上井冈山当红军 (一)在家乡汉口的日子 (二)上井冈山当红军 二、在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时期 (一)毛泽东推荐他去国家银行 (二)第一次进国家银行 (三)同曹菊如喜相逢 (四)解救黄亚光始末 (五)为国家银行筹集资金 (六)建立国家银行的秘密金库 (七)毛泽民的努力和无奈 (八)长征途中 三、暂时离开银行的日子 (一)长征中在红军总供给部 (二)滞留在红四方面军 (三)在国家审计委员会 (四)在陕甘宁边区政府 (五)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1.关于建立国际统一战线 2.周恩来的风范 3.驱逐门前“狗 四、在陕甘宁边区银行时期 (一)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盖办公大楼 (二)陶才桢有关陕甘宁边区银行大楼的回忆 1.大楼的建设背景 2.大楼的落成和银行开幕 3.大楼的设计者是莫钧涛 4.梁思成、林徽因拜访莫钧涛 5.莫钧涛自学建筑设计 6.大楼设计图纸的下落 (三)为发展绥德的金融和经济呕心沥血 五、在西安市分行和陕西省分行时期 (一)在西安市迅速建立起新中国的金融系统 (二)让人民币站稳市场 1.推行人民币 2.打击白银、银元的投机 3.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三)从一篇《新中国最早的飞钱》的考证文章说起 (四)支持常香玉的爱国义举 (五)重视党的干部政策 1.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 2.善于使用“留用人员 3.培养有前途的青年干部 4.大胆使用曾经犯过错误的干部 六、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时期 (一)筹建中国农业银行 (二)召开“全国农村金融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三)一双皮凉鞋的故事 (四)一副助听器的故事 (五)有关苏处长的故事 七、日常生活中的莫钧涛 (一)艰苦朴素,一尘不染 1.一生恪守艰苦朴素 2.一生没有跳过交际舞 3.一生从未用过女秘书 (二)对子女的严格要求 (三)爱护和关怀身边工作人员 (四)打桥牌下象棋趣闻 1.同华罗庚打桥牌 2.与郭沫若下象棋 八、莫钧涛的夫人和战友陶才桢 (一)“九妹”当红军 (二)银行工作从这里起步 (三)附记:贺子珍访问记 (四)搭救乡村眉户戏班 (五)带领银行家属大队脱险 (六)身处“金山”分文不取 九、长征后幸存的国家银行干部的二三事 (一)毛泽民 (二)曹菊如 (三)钱希均 (四)任远志 (五)黄亚光 (六)曹根全 (七)郭金水 十、从童工到红色银行家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上井冈山当红军 (一)在家乡汉口的日子 1905年10月19日,莫钧涛出生于湖北省汉口市一个穷苦店员家庭。兄弟共四人,没有姊妹,他排行第二。由于他父亲早逝,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柱,以致家境非常贫寒。为了生计,他十二岁就辍学开始做童工。他在饭馆里当过小伙计,到商店做过小学徒,在轮船上当过小伙夫……在做童工的年月里,他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和苦难。在他年幼的心灵中种下了对剥削者和旧制度的仇恨。他成年后,在汉口市英国和记洋行开办的和记蛋厂做过搬运工,在汉口铁路的江岸机务段做过道叉工,在英资银行中做过杂工及文件传递员,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当过传令军士,军校第六期见习生及学员,在汉口铸造厂做过翻砂工。当工人时,他经常要一天不停歇地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但劳动所得往往还不够糊口。在和记蛋厂当搬运工时,由于这是一个极费体力的工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饱一顿饥一顿的困苦生活让他落下了胃痛的病根。因为痛恨资本家的压迫和工头们的层层剥削,他屡次与志同道合的工友一道,以怠工、窝工等手段同他们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他的勇敢和无私赢得了伙伴们的拥护和尊重。但他也受到了资本家以及工头们更严厉的压榨和剥削。为了寻求革命真理,在收入微薄的情况下,他省吃俭用,同要好的工友一起订了《新青年》杂志。他经常一边阅读,一边把重要的内容记在小本子上,许多宣传革命道理的文章渐渐在他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经常同工友们交流思想,在他周围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向往好生活,反对剥削压榨的工人。莫钧涛追求进步思想的举动和对资本家以及工头们斗争的勇敢和坚决,很快引起了工厂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注意,经过党组织对他的考察和培养,他被地下党组织吸收为成员,成为工人中的骨干。从此,他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在1926年底,莫钧涛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当了传令兵。1927年2月,他担任了军校总政治教官、共产党人恽代英的传令军士。恽代英很赏识身边这位思想进步的青年,为了进一步培养莫钧涛,恽代英介绍他到军校六期做见习生,后来转为正式学员。但是没有几个月,汪精卫叛变革命,策动了“七一五”事变,武汉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927年7月18日,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接着学校整体改变为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从此,武汉分校便不复存在。但是,在这个熔炉里锻炼出来的数千优秀儿女,却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莫钧涛按照恽代英的指示,回到汉口从事工人运动。 莫钧涛来到汉口铸造厂当翻砂工,他很快就被工人们选为汉口铸造厂的工人纠察队队长。当时汉口工人纠察总队的总队长是项英,项英总队长曾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对汉口各厂的工人纠察队队长进行集训。在集训过程中,项英对莫钧涛革命意志坚决、工作有魄力印象深刻。项英还以纠察总队长的身份到汉口铸造厂工人纠察队视察,他对这个纠察队的效率和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并对纠察队队长莫钧涛给予了表扬。 在汉口的汪精卫步蒋介石的后尘叛变了革命后,汉口的共产党组织和革命工人团体、工人纠察队都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破坏和残酷镇压,莫钧涛也奉命转入了地下斗争。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他的许多战友和工友都倒在了血泊中。也有的人因为惧怕反革命屠杀脱离了革命队伍。但是,莫钧涛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气焰吓倒,他的革命意志也没有丝毫动摇,他继续在汉口铸造厂坚持斗争,领导了数次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斗争。 当时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为了反击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领导下部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东和赣西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随后几经周折,毛泽东带领起义军于9月29日到达永新县三湾村。 P5-7 序言 我读了莫小涛撰写的《从童工到红色银行家——莫钧涛的革命岁月》,万千思绪油然而生,仿佛又回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火热的革命年代。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我在莫钧涛同志的领导下,参加了接收西安市国民政府银行系统的工作。之后,我又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市分行工作了三年多。莫钧涛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大胆的开拓精神,稳健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让我终生受益。 莫钧涛同志是一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1932年他因在战争中负伤离开战斗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在毛泽民同志领导下,参与创办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并以此为起点为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奋斗了一生。他是我国第一代红色银行家之一。 莫钧涛同志是一位历经风浪、久经考验的老革命,是我党的一位经历过千锤百炼的老干部。他面对危局,能沉着应对,指挥若定。我记得西安解放不久,国民党军队曾有过一次反扑,其先头部队已打到西安市郊区。在西安市内已可听见隆隆炮声,看见阵地上的火光,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莫钧涛同志沉着镇静,采取了妥善的应对措施,我们的银行工作一直保持着正常状态。 莫钧涛同志工作有魄力。他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大胆决策。解放之初,西安的白银投机活动十分猖獗,严重危害着金融市场。人民银行西安市分行在莫钧涛行长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同公安机关配合,采取了“引蛇出洞”等策略,狠狠地打击了白银投机活动,稳定了金融秩序,为西安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货币市场条件。 莫钧涛同志善于学习,接受新鲜事物快。进西安后,迅速掌握了大城市银行业务的特点和规律,大刀阔斧地推行人民币上市流通;开展现金管理,争取币值稳定;积极开办存款、放款和异地通汇等业务,使解放后的西安银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莫钧涛同志思维敏捷,通常演讲不用讲稿,非常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大家都很爱听并由衷佩服。 莫钧涛同志出生和成长于武汉市,又曾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多年,他熟悉大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见过大世面。这为领导当时大批留用人员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知识分子带来很大的方便。 莫钧涛同志重视党的干部政策,爱护和注意培养青年干部。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从解放区来的青年干部,既能严格要求,又能放手使用,帮助我们尽快成长。比如我当时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在解放区工作不到两年的青年,莫钧涛同志就曾大胆地让我先后在金库、密押、文秘、货币管理等不同工作岗位上负责,后来又送我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本书的作者莫小涛是莫钧涛同志的小儿子。虽然他从事的不是金融工作,但他自幼热爱他父亲从事的金融事业,曾从他父亲、母亲和他父母的老战友口中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有关我党银行事业的史实。最近,为了撰写本书,他又亲自到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延安的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进行了实地考察,又收集、核实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新中国金融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海宽 2009年5月11日 后记 这本书是在我的兄弟姐妹及我的家人关心下写出来的。在写本书的过程中,他们都给了我无私的支持。有时为了回忆父亲的一些往事,我们一通电话就是几个小时。他们把心中对父亲的记忆和怀念毫无保留地娓娓道来,常常是欲罢不能。他们对父亲的许多回忆珍贵而生动,对父亲革命一生的缅怀真切而动情。只可惜我这支笔未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让我感动的是,当父母亲的老战友任远志和肖志珍的儿子高潮得知我写此书,尽管我们已经几十年不曾谋面,他还主动热情地提供了第一代红色银行家们的许多宝贵资料,为本书增色不少。 这里特别要感谢我父亲当年的同事赵海宽同志和申晓棠同志,为了给后人留下我党第一代红色银行家们的革命经历和革命精神,他们一再鼓励我写此书。赵海宽同志不顾高龄且患有眼疾,还手持放大镜仔细地阅读了本书的初稿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本书定稿后,他饱含对本书主人公的革命深情,给本书作了一篇激情洋溢的序言。 银行史家许树信同志为此书的出版提供了许多协助,在此也深表谢意。 在写本书时,我为了收集和核实一些有关史料,曾走访了北京、瑞金、西安、延安、绥德等地,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银行同志和有关纪念馆同志如朱水发、李群、王红月、张建、宋小杰、谭丽、上官习琴以及许多其他同志的诚挚帮助。对此,我极为感激并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还要对中国金融出版社的赵燕红及有关诸同志表示感谢,他们对本书的出版发行倾注了巨大的心力。 百年沧桑,祖国巨变。昔日贫弱的中华民族,如今已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年在中国赣南一幢民宅里诞生的人民的银行,今天已经在世界银行业中名列前茅。追昔抚今,令人无限感慨。对于我们后人来说,那亘古不变的宝贵财富就是开创新中国的红色革命家们留给我们的革命精神,我们子孙万代将牢牢记住他们。 作者于默思斋 2009年7月2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