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能没有激情。历史的长河不会没有浪花。在历史的发展中,有许多年份给人留下抹不去的记忆,王朝更迭,革故鼎新,霹雳政变……这些具有“转折”或“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关键”而复杂的影响,使历史饱满而又摇曳多姿。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咸丰十一年的历史。本书淘洗新材料,切入新视角,用清新可读的散文笔调展示历史,述说人物,使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遐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幻灭与觉醒(咸丰十一年实纪)/历史关键之年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池子华 |
出版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不能没有激情。历史的长河不会没有浪花。在历史的发展中,有许多年份给人留下抹不去的记忆,王朝更迭,革故鼎新,霹雳政变……这些具有“转折”或“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关键”而复杂的影响,使历史饱满而又摇曳多姿。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咸丰十一年的历史。本书淘洗新材料,切入新视角,用清新可读的散文笔调展示历史,述说人物,使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遐想。 内容推荐 本丛书不同于传统的史学教科书、史学论著,也不是某一年人物事件记录的“流水账”,或人物事件简单的罗列堆积,而是淘洗新材料,切入新视角,用清新可读的散文笔调展示历史,述说人物,使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遐想。 丛书各册均以时间为经,以重要人物或事件为纬,选取若干重要之点,以点带面,连缀成书,人物、事件、时空,纵横交错,上接下连,有立体感、整体感,力图再现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丛书不是通“俗”读物,虽然写作手法灵活多变,但不失历史之尊。求“真”是本丛书的重要目的。 目录 引子 一、“行在”热河:破碎的梦 1.不堪回首的“洋祸” 2.天子“蒙尘” 3.诅咒“上帝” 二、新春霉运——苗沛霖分庭抗礼 1.大海蛟螭 2.养痈遗患 3.天顺王:“争山”新对手 三、幻灭与觉醒 1.公使驻京:“天朝”神话的幻灭 2.皇弟奕 3.睁开蒙8龙的睡眼——“洋务内阁”的诞生与中国的觉醒 四、纷扰之夏 1.淮北捻军“远征” 2.山东“大半糜烂” 3.“借师助剿”乎? 五、“龙驭上宾”——咸丰驾崩之后 1.“破碎的蛋壳” 2.“肃老六”与“鬼子六” 3.“天生丽质难自弃”——那拉氏的芳心在权欲中异变 六、军事上的大转折——曾胡洞开天京门户 1.曾国藩:在“自杀”中崛起 2.曾国藩与胡林翼 3.洞开天京门户 七、惊心动魄的政治权力角逐 1.叔嫂之间 2.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 3.垂帘听政 八、“中兴”之基 1.尘埃落定——“借师助剿”的实施 2.“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 3.安庆内军械所——中国近代化的新起点 尾声“抗议” 后记 试读章节 曾国藩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去年秋,恭亲王留京督办和局时,他就猜透,“恭亲王之贤,吾亦屡见之而熟闻之,然其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若驻京太久,圣驾远离,恐日久亦难尽惬人心”。所谓“难尽惬人心”,当然指的是皇上周围的“热河派”。果然不出所料,奕昕被排斥于政治权力中心之外。“聪明”的恭亲王当然于心不甘。 由于安庆的胜利,军事上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来自外部的压力减轻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于是乎白热化起来。 就在曾国藩洞开天京门户的当天,即八月一日(9月5日),恭亲王奕一路风尘赶到了热河…… 1.叔嫂之间 恭亲王风风火火来到热河,正赶上小皇子为父皇举行殷奠礼,他顾不上旅途的疲劳,立即叩谒梓宫,伏地痛哭,“声彻殿陛”,泪如涌泉,在场的人“无不下泪”。据化名“樵客”的目击者透露,自从皇上驾崩以来,“未闻有如此伤心者”!兄弟毕竟是兄弟,手足之情,萼棣之谊……能不伤心?他受的委屈太多太多,兄弟参商,竟未及消融,更令恭亲王痛心疾首。情也重,怨也深,这种复杂的情感纠结在一起,化作满腔悲伤,随声泪喷发而出。 P233 序言 历史不能没有激情。历史的长河不会没有浪花。在历史的发展中,有许多年份给人留下抹不去的记忆,王朝更迭,革故鼎新,霹雳政变……这些具有“转折”或“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关键”而复杂的影响,使历史饱满而又摇曳多姿。为再现历史的“关键”,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历史关键之年丛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丛书不同于传统的史学教科书、史学论著,也不是某一年人物事件记录的“流水账”,或人物事件简单的罗列堆积,而是淘洗新材料,切入新视角,用清新可读的散文笔调展示历史,述说人物,使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遐想。 丛书各册均以时间为经,以重要人物或事件为纬,选取若干重要之点,以点带面,连缀成书,人物、事件、时空,纵横交错,上接下连,有立体感、整体感,力图再现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丛书不是通“俗”读物,虽然写作手法灵活多变,但不失历史之尊。求“真”是本丛书的重要目的。 “历史关键之年丛书”第一辑共4种:《王朝鼎革与英雄悲歌——崇祯十七年家国兴亡止观录》(余同元著)、《幻灭与觉醒——咸丰十一年实纪》(池子华著)、《变政与政变——光绪二十四年聚焦》(董丛林著)、《彷徨与顿悟——一九一九年实录》(张同乐著)。 丛书从酝酿到出版,历时两年有余,虽然我们竭尽全力,但难免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批评。 后记 《幻灭与觉醒》就要面世了,笔者反倒忐忑不安起来,本书能得到读者认可吗?能为学界同仁接受吗? 记得几年前,有位前辈寄来他的新著,令我吃惊的是,书的发行量还不足500册。是该书没有价值吗?绝对不是,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它是一本纯而又纯的学术著作。史学“曲高和寡”,从来被视为理所当然,可是为什么不能让“曲高和众”起来?“历史”能否松开板起的面孔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些? 毫无疑问,“历史”应该是属于全民族、全人类的,而不应是史学家的“专利”。作为“历史”的载体,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承传”历史,让历史走近现实,接近大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走出史学界,走向大众,应该是一种(不是惟一)选择。史学工作者理应学会推销自己的“产品”。 让历史鲜活起来,史学才有“市场”。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属这方面的上乘之作,茅海建先生的《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黄兴涛先生的<闲话辜鸿铭》等,也作过有益的尝试。可惜这类有血有肉、文字清新可读而又不失历史之尊的史学著作太少了。本书也只是一种尝试,但究竟做得如何,心中没底,只好请读者来评说了。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了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这些都尽可能在书中一一注明了。如果说本书写出了些新意,那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 感谢本书责任编辑任文京先生及成晓军教授的指教,研究生汪远忠、李红英也帮了不少忙,夫人、孩子尽可能为本书的写作提供方便,谨此一并致谢。 池子华 1998年11月15日于河北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