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本书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奥利弗·退斯特是一个孤儿,在不幸的学徒经历后,他跑到了伦敦,谁知却落入了一伙盗贼之手。他们用尽一切手段要把他改造成一个扒手。他曾短暂地被善良的布朗劳先生救出,可又被匪徒诱拐,他们想留住奥利弗,非使他走上邪路不可。奥利弗在陪伴一盗贼偷盗时中了枪伤后落入梅丽太太和受其保护的露梓的家里。在这里他受到了友好的对待和抚育,结果发现露梓是奥利弗的不幸母亲的妹妹(即他的姨妈),后来奥利弗被布朗劳先生收养,盗匪们都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下场。
在伦敦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贫民习艺所。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当时在英国,根据新的济贫法,在各地设立有许多这类所谓的贫民习艺所。那是国家承认的惟一的济贫方式,就是把那些失业的、无家可归的、将要冻饿街头的人收容到那里去。
不要以为进了习艺所,就真的不会冻死、饿死,甚至累死了,因为你得不停地干活,直到死为止。看完我们的故事你就会知道。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下着雨。一个瘦弱的女人浑身湿漉漉的、满是泥泞,被几个人抬到习艺所。女人苍白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痛苦地呻吟着,她是个孕妇,就快生了。镇上的医生被请来了,习艺所里一个老贫妇充当护士,帮助女人生产。女人痛苦地、无力地呻吟着,终于产下一个男婴。她还没来得及用冰凉的嘴唇亲吻一下男婴,就死去了。
屋里愈加寒冷,那盏破油灯被夜风吹得左右摇曳,孩子突然啼哭起来,伸着小腿,太冷了。老贫妇拿过一块破布把孩子裹起来。
“喂他点什么呢,又没有奶!”
“给他点粥吧,反正也饿不死。”医生边收拾边说,“这个女人长得倒不错,也不知是从哪来的?”
“我也不知道,她昏倒在街上,从那双破烂不堪的鞋上看,好像走了很远很远的路,谁知道昵?”老太婆说。
母亲死了,又不知道父亲是谁,于是这个婴儿就成了习艺所收容的孤儿。为了方便,像这样的孩子习艺所都是按着字母的顺序给他们起个名字,这个孩子被排到T字头,于是,“奥立弗·退斯特”这个名字就诞生了。
奥立弗是个苍白而瘦弱的孩子,和一群脏兮兮同样瘦弱的小孩一起在习艺所里生活,每天只喝清得可见底的稀粥,帮助大人割草、烧火、烫衣服,有的孩子由于不小心往往割掉了手指,还有的把腿割出血;还有的孩子烧火时太饿了,昏昏沉沉地掉到火里活活烧死了,奥立弗烫衣服时身上也落下不少火泡。就这样,长到九岁时他的伙伴就只剩下他、狄克还有两个女孩和一个比他大几岁的男孩。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