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六年(1836)11月18日,安徽省庐江县北乡石嘴头村(今丁家坎村)村民丁灿勋家中有了喜事,人们看到他平日因生活困苦而缺少光彩的脸上绽出了笑容:他的儿子出生了。大家见了面都道一句“恭喜恭喜”,还有不少亲友前来看望。虽然生计艰辛,但对传宗接代观念浓厚的中国人来说,家中添丁进口总是件大事、好事。在贫苦的家庭中,家里多了一张嘴,意味着吃穿用度又多了一份支出,但更意味着一个带着力量的新生命来到家中,这个新生命承载着无穷的希望,不但有传续香火的意义,而且可能凭借努力在长大后改变家庭的贫苦面貌。老话说,过日子过的是人,有了人,日子就红火。
丁灿勋满含爱意地凝望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好像怎么看也看不够似的。他左思右想,给孩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先达。这名字显然是有寓意的,寄托着父亲的美好希望,希望孩子有一天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光宗耀祖。
丁汝昌满周岁那天,不少亲戚带着礼物前来祝贺,也都想看看这孩子抓周时抓什么。
丁灿勋夫妇跟前来道贺的亲友一一寒暄后,摆好了文房四宝、钱币、算盘、账册、零食、玩具刀剑等。他们还特意摆了卖豆腐用的铲刀、织土布用的纱穗,甚至有意把这两样东西摆得显眼一些。虽说抓周时应该排除干扰,由着孩子自己,但家境贫寒的丁灿勋夫妇还是希望孩子能早一些挣钱养家糊口,而对一个农家子弟来说,学一门手艺就能保证吃饱饭,干好了还能让日子过得比别人强。如果抓了卖豆腐的铲刀,就说明将来能学会做豆腐的手艺。可以开个豆腐坊,这在农村已经是很令人羡慕的事了。农民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肉,对穷人家来说,吃顿豆腐就算改善生活,日子稍微宽裕点儿的更是经常买豆腐吃。所以学会做豆腐就不愁安身立命。如果抓了纱穗,就预示着将来能当个“机匠”,成为织土布的匠人;衣服也是人人要穿的,布料有各种各样的用途,所以学会这个也能养活自己。村里会这些手艺的人家,日子过得都比别人家好一些。如果抓了文房四宝,那就是将来念书的意思。虽然人人都知道念书是好事,“学而优则仕”,“一举成名天下知”,即便在村里人们也对识文断字的人格外尊敬,但穷人家孩子念书又谈何容易,那既要让家里少去一个劳动力,又需要一笔额外开销。抓了刀剑自然更不妥,那意味着参军,而兵荒马乱的年月参军是凶多吉少。不管穷人家富人家,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去打仗受苦,宁肯让学个手艺吃苦耐劳本本分分在家过日子。
丁汝昌被抱过来,端坐在这些小物件前面,亲友们含着笑,都睁大眼睛看他抓些什么。
P4-P5
每次看中国地图,我都深为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和历史悠久自豪。中华民族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战斗、生与死的考验。明清两朝,由于国势衰微,国家陷入灾难深重、任人宰割的境地,多次受到侵略者的肆意欺凌、掠夺和瓜分。国家饱经外患而仍生生不息,是人民群众团结战斗、奋力反抗的结果,在这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卫国英雄。这些英雄人物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不畏强敌,挺身而出,带领人民群众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这才使得国家一次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敢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奋勇杀敌,舍生取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真英雄的写照。面对侵略敢于战斗,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方显英雄本色。卫国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
我们都有一个梦,名字叫“中国梦”。目前,全国人民正并肩携手走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少年强则国家强,我辈少年当自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学习英雄精神,接力团结奋斗。卫国英雄的浩然正气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卫国英雄的光辉事迹彪炳千秋,催人奋进。卫国英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为青少年所敬仰。当代青少年有幸生活在我国几十年没有战争的和平环境中,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觉得天下太平。环视周边安全,需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轻心。我国国土尚未完全统一,台湾一直孤悬海外,没有回归祖国。目前,台湾政权轮替后,岛内分裂势力更加猖獗,两岸和平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变数。同时,从东海到南海,从钓鱼岛到永暑礁,我国主权受到域内外的多方挑衅和侵犯。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何况今日之周边战云密布。在国家安全环境复杂的新形势下,用历史告诉现实,引导青少年弘扬前辈英雄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向卫国英雄学习什么?我认为,核心即是学习他们炽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时刻关注国与国之间每日存在的科技、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还面临许多不公平的国际规则,常常受到发达国家的不公正对待。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青少年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爱国路径。
我高兴地看到,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卫国英雄丛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介绍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名将俞大猷、明平息倭患的胡宗宪、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清朝道光时期严禁鸦片的林则徐、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抗法名将冯子材、抗法抗日的刘永福、甲午海战名将丁汝昌和邓世昌等十位卫国英雄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故事。十位卫国英雄尽管所处时代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战斗故事不同,但都敢于同外敌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用奋勇杀敌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这套丛书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我相信,青少年读者阅读这套丛书,一定会为卫国英雄的爱国故事所感动,为卫国英雄的凛然正气所感染,从卫国英雄的故事中汲取勇气、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人生梦想,绽放绚丽青春。
丁汝昌,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刘广利所著的《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卫国英雄》以白描笔法,讲述了丁汝昌成长经历、抗击外敌的气壮山河故事。
刘广利所著的《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卫国英雄》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本书面向青少年读者群,配以手绘插图,装帧精美,作品版本经典,作者为相关领域研究专家,是值得收藏阅读的人物传记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