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细腻的感动,而不是快乐或痛苦的简单堆砌。细腻的感动源于思考之后的心灵震撼,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会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带给孩子持久而绵长的能量。它需要作者拥有深沉的思考、细致的观察、精巧的笔触以及合理的想象与从容不迫的叙述。而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沉淀如宽容、慈悲、坚韧、责任、奉献等等,都蕴含其中。
《世界儿童历史小说经典》丛书选本精良,译写专业,每册附有图文并茂的历史宝盒,为读者答疑解惑。希望给孩子更精致的阅读体验。
本丛书由台湾童书出版家、作家陈卫平先生(《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作者)与沙永玲女士(《朗读手册》系列译者)发起策划,邀请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历史小说经典,针对9岁以上中国儿童阅读习惯精心译写,并首创与正文息息相关、图文并茂的“历史宝盒”附于书后,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小朋友关心的历史问题,生动有趣的呈现出来,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此次大陆版重新修订全书文字,新增经典插图近百幅。
本书为马景贤所著的《小英雄与老邮差/世界儿童历史小说经典》。
马景贤所著的《小英雄与老邮差/世界儿童历史小说经典》记述了如果家乡发生战争,你会怎么办?昨天还在发愁写不完作业,今天却要发愁没饭吃,没地方睡,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七十多年前,每个中国小孩都得面对这些问题,赵大胆儿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起初,他的家乡美丽而宁静,孩子们每天去关帝庙上课,下琉璃河摸鱼,有时候还偷偷去坟地里捉蟋蟀……和你们一样,善良而又淘气。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打破了家乡的宁静,战争伸出恐怖、冰冷黏湿的魔爪,抓住了所有孩子的心。令人钦佩的是,在长达八年的艰辛岁月里,孩子们不仅没有被恐惧打败,还在太阳旗下默默抗争,直到迎来最后的胜利。
后来,赵大胆儿离开了家乡,等他四十多年后再回来时,一切都变了。回到台湾后,他流了很多眼泪,当年的家乡像电影一样在他心里一幕幕重放,于是他提笔写了这本书。赵大胆儿就是本书作者马景贤爷爷。现在,马爷爷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终于可以回到梦里的故乡,和小伙伴们在琉璃河里一起游泳了……
北国,秋天的太阳像一团火。
这种秋老虎的天气,比六七月里的三伏天儿还要热。
咔嚓!咔嚓……
老邮差骑着破自行车,发出有板有眼的声音。别说这种秋老虎,就是十冬腊月,小北风儿吹在脸上像刀子割似的,他仍然骑着破自行车,挨家挨户去送信。
镇上信多的人家,老远听到他破白行车“咔嚓咔嚓”的声音,早就在门口等着啦!
小镇北边有一座十二孔的大石桥,样子很像卢沟桥,只是没有刻着石狮子。邮局子就靠近大桥头。
老邮差每天沿着大街往南骑,到了大街最南边的城门楼子,再骑着咔嚓咔嚓响的破自行车往回骑。有时候没有信,他也闲不住,照样从桥头往南骑。在小镇上唯一的一条大街上打个转儿,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送不送信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这个靠近平汉铁路的小镇,四周都是河。河岸边有很多垂到水面上的大柳树。春天时,用柳条做笛子吹着玩;夏天时,成群的孩子在大柳荫下捉迷藏,折下长长的柳树枝,绕成一个圆环,戴在头上当帽子。
有时候,大伙儿光着屁股,爬到大树上,捏着鼻子,闭着嘴,合着眼,一个一个扑通扑通跳下水,像一群小鸭子,在水里扎猛子,打水仗。大家也不管水深浅,也没想到危险,虽然谁也没学过游泳,可是不久后,一个一个全都会游了。
当然,这群人中少不了赵国强——赵大胆儿。他一个猛子下去,扎到河底下,用手抓地往前钻,一口气可以钻出两丈远,所以他还有个外号叫“水耗子”。
有一次,赵大胆儿逃学,在河边玩水玩得正来劲儿的时候,被他爸爸赵胖子抓到了。赵胖子像绑猪一样把赵大胆儿绑起来,打得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
“臭小子,”赵胖子用力把赵大胆儿推到猪圈旁,“你别给我上学去了,你跟我学杀猪算了。”
这件事被老邮差知道了,指着赵胖子的鼻子说:“胖子,你是个睁眼儿瞎子,卖肉连个账也算不清,难道你吃的亏还不够?这年头儿不识字,成吗?”
经过老邮差这么一开导,第二天赵国强又大摇大摆地去上学了。
横跨在河上的还有一座火车过的大铁桥,正好和大石桥遥遥相对。
平汉铁路从北平往南下,经过丰台、长辛店、良乡到了小镇后,铁路变成了“人”字形,往南继续下去是涿州、保定、石家庄;往右转就是到发现“北京人”的地方—一周口店。
大石桥是陆运要道。
大铁桥是平汉铁路的嗓子眼儿,万一桥断了,整个平汉铁路的火车就别想动了。
这也就是小镇重要的主要原因。 有时老邮差骑在破自行车上,还会跟着“咔嚓咔嚓”的声音,摆晃着身子,一直不断地唱着:“中华民国二十年呀,九月十八那一天,关东起狼烟……”
镇上的小孩子都听过他唱这首歌,但是从来没有人听他唱完过。每当他唱到“关东起狼烟”时,就会像小孩一样,伤心地流下眼泪,再也唱不下去了。
邮局子斜对面是关帝庙,镇上的小学就在庙里头。小学生听到老邮差唱着那首没有唱完过的歌时,大家就在后面追着起哄,“嗨,关东起狼烟的下一句呢?”尤其是赵大胆儿,老在自行车后面追着,一直喊一直问,直到把老邮差给惹火了,他心里才算舒坦了。
老邮差抽抽搭搭的,用袖口儿擦擦眼泪,其实并没有一丁点儿的眼泪,只是干哭。他大声骂着:“小兔崽子,我告诉你爹去!”
“嘻……”赵大胆儿做个鬼脸说:“去呀,去呀,我不怕!”
一转眼,人早就一溜烟儿跑走了。
老邮差也只是嘴里说一说罢了,如果真的去告状,第二天包准在他送信的邮差袋子里,不是有一条蛇就是有一只毒蝎子。
P1-6
这一篇序,是作者马景贤爷爷写给小朋友看的
失去的河
一条细细的小河,细得像一条断成一节一节的绳子,乍然出现在我的眼前。说它是河,不如说是几截小水沟儿,因为它最宽的地方也不过一丈多,窄的地方只要屈膝一蹦,就可以跳过去。
这条河,原本不是这样的。我闭上眼,心中浮现出一条滚滚大河,在我的记忆中,它是那样的真实,甚至超越了真实,而早已成为我感情的一部分。
河的两岸有成排的柳树,像一条湖绿色的围巾环绕在小镇的四周。夏天一到,镇上的孩子们便呼朋引伴地来到河边,在柳树间捉迷藏,用柳条儿编帽子;有时候,大伙儿光着屁股,一个一个扑通扑通跳下水,像一群小鸭子似的,在河里游泳、抓鱼、摸虾……到了冬天,这条河变成了一个天然溜冰场,每一个孩子都裹得像个小雪人似的,聚集在这儿,嬉闹不断,笑语频传……
十六岁那年,我离开这个小镇。从此,这弯流水,与一切环绕着它的美好记忆,便永远地埋藏在我的心里。不知曾在多少个深夜里,我梦见自己返回老家的情景。
梦中,我从北京搭平汉铁路南下火车,经过丰台、卢沟桥、长辛店、良乡,差不多一个钟头便抵达琉璃河镇,下了火车往西走二里多路,越过小石桥,路经一口老井,上个大斜坡,穿过了大街进入一条巷子,倒数第二个小门楼,那就是我童年的家。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真的回家了,一切恍如隔世。不知道是巷子变窄了,还是因为身材、动作已不若少年时代那般细瘦灵巧,虽然小巷空无一人,但我却像是硬挤着走进去的。站在过去与母亲离别的家门前,望着那斑驳的门框、门槛儿和两扇大门,它们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打,像是被狗啃了再啃的骨头,岁月在上头残留的痕迹,触目惊心地跳进了我的眼帘。
出了巷子往北走,沿着大街的老宅子、做点心月饼的五芳斋,还有高家店、邮局子、福音堂以及那所关帝庙小学,全都因马路拓宽给拆光了。街道宽了,但却显得很荒凉。最北头儿是一座十二孔的大石桥,根据地方志上的记载,这座桥明朝以前就有,后来又重修过,样子很像卢沟桥,只是没有石狮子。
我站在大石桥上张望,那清澈的河水早已干涸,那丝丝的垂柳早被砍光,那条古老大街,虽依旧是人来人往,但每个人的眼神却是这般冷漠而陌生。我抚摸着桥上的栏杆,回忆欢乐的童年,一幕接着一幕,飞快地闪过我的眼前,我的泪水不停地流,朦胧的眼望着那干涸的河水,我不停地问:
这里是我的故乡吗?
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吗?
送信的老邮差、关帝庙小学的老校长和田老师、福音堂的雷牧师,还有我那些好伙伴:项大头、屁篓子……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这条曾经伴我度过许多美好时光的小河,它的河水都流到哪儿去了?失去的河水,也会跟我一样,在外头流浪了四十多年后,又回到故乡来吗?
我带着一颗激荡不已的心,回到台湾,久久不能平复。
是谁这么狠心硬把我与故乡之间那条依恋的脐带割断?是谁那样残忍,要让我的母亲、我的乡亲和那些可爱的儿时玩伴们从我生命中消失?
是自私的军阀?是挑起卢沟桥事变的日本人?是只会高喊爱国,却不知团结自强、救国家、救人民的中国人自己?或者,只是一道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我想也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
然而,我却清楚地知道,自从我开始为小读者们写故事,二十多年来,我第一次感到如此迫切地想要说一个故事,故事里,没有有趣的国王,没有可爱的小红狐狸,却有一个小孩——一个和当年的我、和现在的你一样的中国小孩,在烽火延绵、一片战乱的世界中,没有忘记要以恶作剧、斗蟋蟀、戏水……来点缀他的童年;在敌军环伺、是非模糊的时代里,没有忘记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乡人、对朋友的情……
你问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不为什么,只因为我不想让这些关于中国人、属于中国人的故事,也像小河中的流水,经不起岁月的磨蚀而干涸,禁不住人们的健忘而消失。小朋友,你们可愿意跟着我,也来听听老邮差的破自行车声,看看关帝庙小学的老师同学们,或者,到清澈的琉璃河水里去游游泳?
啊,当年的赵大胆儿,如今也做了爷爷,写下了这本与众不同的、带着历史资料的回忆录,画下了书中那二十几幅回忆的画儿,朴实而真诚。我非常喜爱这本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具的儿童读物。
——林海音
作者布局有蓝图,呈现有先后,处处有伏笔,时时出奇兵,再加上明快的叙述风格,更使整个故事充满吸引力。一会儿生机乍见,一会儿枝节横生,正当万念俱灰,却又绝处逢生。“好看的小说”令人惊奇,“好小说”给人勉励。《小英雄与老邮差》,是一部好看的好小说!
——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