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带有浓烈楚地风情的、具有浪漫主义风情的一种文体,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屈原对楚国浓浓的爱国之情白庸著的这本《幽幽香草昭昭美人(楚辞赏析)》通过浅显的语言,将《楚辞》这一楚地特有的诗歌形式展现给读者,带读者去感悟屈原灵魂深处那一抹浓重的爱国情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幽幽香草昭昭美人(楚辞赏析) |
分类 | |
作者 | 白庸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带有浓烈楚地风情的、具有浪漫主义风情的一种文体,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屈原对楚国浓浓的爱国之情白庸著的这本《幽幽香草昭昭美人(楚辞赏析)》通过浅显的语言,将《楚辞》这一楚地特有的诗歌形式展现给读者,带读者去感悟屈原灵魂深处那一抹浓重的爱国情怀。 内容推荐 《楚辞》,如兰如蕙,如桂如芷,自有一种跨越时空的芬芳,因为曾经有人愿意用生命去守护它背后的精神。 它是由屈原开创的一种全新的诗体,没有因为屈原怀抱巨石怒沉汨罗江底,就在这个世界销声匿迹。 它有诗的浪漫,词的清雅,曲的曼妙,字里行间流淌着古代贤士不肯向世俗屈服的精神。 它已经被世人冷落了太久,希望一曲《楚辞》赏析,能带您聆听历史的低吟,去感悟屈子灵魂深处的浪漫情怀。 请看由白庸著的这本《幽幽香草昭昭美人(楚辞赏析)》。 目录 第一章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九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第三章 《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第四章 《九章》: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第五章 《远游》:赴一场灵魂的盛宴 第六章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第七章 《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第八章 《九辩》: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第九章 《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 第十章 《七谏》:流于尘世的追悯 第十一章 哀时命:子胥死而成义兮,屈原沉于汨罗 第十二章 《九怀》:身离国君去,心怀万古愁 第十三章 《九叹》:追寻屈子遗风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曲《离骚》,半世红尘,说尽繁华,道尽一世伤心。 《离骚》,《楚辞》中的点睛之笔,它开创了一种新体诗的先河,创作这种诗体的人,就是两千多年前以投河自尽的方式与楚国永别的诗人屈原。 有人说《楚辞》晦涩难懂,其中更是包含了太多看不懂的字句。可无论历史的长河向哪个方向流淌,无论现代文明发展到如何先进的程度,都不可否认,《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必不可少的一笔,它是诗歌中的经典,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坛保留下来的一个奇迹。 想要读懂《楚辞》,就不得不走进屈原的世界,与他一同经历他那段可悲可叹、可歌可泣的人生。 有些人生禁不起回首,若勉强回头张望,若非一声长叹,便是一纸忧伤。人生如白驹过隙,昨日还是意气风发的青葱少年,转眼便暮年将至,早生华发。感怀从前,早已物是人非,苍穹之下,一个孤独的身影,屹立于江水之畔,似乎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决然地纵身一跃,与这个不再美好的世界诀别。 那一声深深的长叹,穿越几千年的风雨,直到如今,仿佛依然清晰可闻。那一年,屈原青春正好,是楚怀王手下的一名左徒。在诗词歌赋上,屈原早已显露了非凡的才华。诗人总是多情与伤感的,更是善良的,他最不忍心见到的,就是百姓生活在战争的灾难之中。 然而那是一个战事频发的年代,人们为那个年代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战国”。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屈原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终结这场似乎没完没了的战争。 秦国是当时最骁勇善战的国家,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齐国六国,随时都会在没有防备下遭受秦国的侵扰。屈原决定,游说六国联合起来,用团结的力量,抵抗秦国侵扰。 屈原成功了一半,他成功地联合了六国,暂时遏制了秦国的势力,却因为能力太强,遭到了楚国贵族们的嫉妒,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整日在楚怀王面前说着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相信了,屈原渐渐遭受了冷遇,再温暖的阳光也驱不散心头的寒冷。然而他想要打败秦国的决心没有动摇,楚国永远是他的家乡。 秦国及时地派出了张仪充当说客,他巧舌如簧,引诱屈原,让楚国与秦国联合,屈原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张仪又找到公子子兰,说只要拆散六国联盟,屈原就彻底跌入谷底。 张仪又向楚怀王承诺,一旦秦楚联合,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就会得到秦国的六百里土地。公子子兰联合王后郑袖在楚怀王面前散布屈原的谣言,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不成,因此才反对秦楚联合。 屈原果然反对,并非为了索贿不成,而是此事关乎楚国的安危。一旦六国联盟解散,楚国就会被孤立,秦国立刻就会进攻楚国。 楚怀王心中认定屈原是在报复张仪,命令武士将屈原拉出大殿。屈原不愿就此离去,一直站在殿门外,等待楚怀王幡然醒悟。然而他等来的只是公子子兰与一班贵族大臣们含笑离去的身影,屈原终于绝望,他的家乡楚国即将蒙难,自己却那样无力,除了一声叹息,唯有孤独的身影相伴。 他是那样看重楚国的兴盛,换来的却是奸臣的嘲笑与不屑。回想自己的出身,他并不是一名卑贱之人,虽然从未自命不凡,但祖辈留下的荣光,始终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 P1-3 序言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今天我们常说“风骚传统”,其中“风”即《诗经》中的《国风》,而“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群雄并起,战火纷飞,一位楚国的诗人目睹了祖国由兴盛到衰亡的巨变。在那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朝廷里,他饱受排挤冷落,浑浊的世道令他绝望,而他的忠诚却偏偏在绝望里开出希望的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曾放弃追求一生的宏愿。 他是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左徒,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以灵魂为笔墨,将点滴心血都转化成竹简上的文字,一曲《离骚》传唱了两千多年,依然哀婉高亢,“骚体”也由此而来。 《楚辞》有着浓郁的楚文化色彩,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在屈原诗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派系。那些唯美的诗句字字珠玑,是香草雨露的凝结,是民生多艰的太息,更是万古岁月的回音。 寻一个静谧的夜,燃一豆孤灯,捧一册黄卷,在《楚辞》的韵律里梦回战国,去感悟生命的一世花开,触摸那片落在岁月里的洞庭木叶。读《楚辞》,不仅仅是读一部千年前的诗集,更是读一场绚烂花开,一场峥嵘人生。 后记 诗词的译文,并不单纯是一种工具,更应该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将读者与诗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诗词,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楚辞这一以赋的形式出现的新体诗,则是爱国诗人屈原首创。想要了解《楚辞》,就不得不了解屈原的人生。 无论本书中的辞赋是否由屈原所创,我都喜欢把它和屈原的人生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屈原,便没有这些文字的存在。不得不承认,《楚辞》中的历史与经历,的确有些厚重,也正因为厚重,才能给人带来诸多感悟。 也许你在读过本书之后,能够感受到古时贤臣义士的执着,不懂他们为何愿意固守着一个不开明的君主,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楚辞》的意义,它让我们渐渐明白,何为家,何为国,何为对故土割舍不断的绵绵情丝。 好诗亦如好茶,经得起反复冲泡,反复品味,越品味,越香浓。 也许你已经听惯了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爽,也听惯了柳永那样“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缠绵,甚至听惯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样的浪漫,可是当听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时,内心依然会在不经意间被狠狠地触动。 就像《九叹》中的《惜贤》说的那样:“时迟迟而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时光流逝,从不等人,希望像《楚辞》这样寄予作者深厚感情的辞赋,不会在岁月的流转中,被光阴的灰尘埋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