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喝粥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出生在贫苦家庭,早年丧父,母亲在生活难以维持之下,带着范仲淹改嫁了。继父家的家境也较贫寒,加之还有年幼的弟妹,范仲淹没钱读书,被迫辍学了。穷且益坚,范仲淹立志自学成才。为了能有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他去离家一里之遥的醴泉寺里,说尽好话,请求借一间旧僧舍做读书处。
长老为这个年轻人的好学精神所感动,满足了他的要求。
此后,范仲淹在醴泉寺里早临明窗,夜伏烛案,一心向学。深夜里,和尚们诵完经休息后,范仲淹带着书卷,蹑手蹑脚地走进大殿,借着佛像前的长明灯全神贯注地攻读。
虽然有了读书的地方,但生活过得却极其艰苦。每天五更鸡啼时,范仲淹就披衣下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取来糙米,煮好一小锅稀粥。待稀粥冷却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再切几块咸菜,早晚各取两块,和着咸菜填腹充饥。为求得更多的知识,范仲淹在刻苦读书之余靠打柴积蓄了一点钱,于是他便拜别慈母,步行去南都乡校深造。乡校里有众多的贵胄子弟,锦衣玉食,高车驷马,范仲淹毫不羡慕,依然过着“划粥断齑”的艰苦生活,聚全副精力于学习。
范仲淹在“划粥断齑”的艰苦条件中刻苦攻读,持之以恒,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后人的尊敬与赞扬,连同“划粥断齑”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成长悟语
艰苦的生活只能吓退没有自信的人,真正的强者是敢于与困境抗争的。他们相信自己,不轻易向生活低头。就像范仲淹一样,艰苦的生活反而成为他不断进步的动力。因为他相信,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因此他成功了。
名人箴言:
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应该去爬行的。——海伦·凯勒
日积月累:
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教育家。她并没有因自己的缺陷而失落,而是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拔去自卑的钉子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回答:“凡·高是个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又过了一年,父亲又带儿子去了丹麦,到安徒生的故居去参观。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怎么他生前会在这栋阁楼里?”父亲回答:“安徒生是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他的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二十年后,伊东·布拉格在回忆童年时说:“那时我们家除了很穷以外,还是黑人,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是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也是父亲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并不卑微,这两个人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上帝没有看轻任何人。”
成长悟语
自卑是成功的绊脚石。因为自卑,就会怀疑自己,就看不到巨大潜能的存在。沉重的自卑感会使人心灰意懒,无所事事。自卑是心灵上的钉子,若不拔去,就总会受它的折磨。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把机会放到每个人的面前,卑微者同样拥有机会。
咕咚来了
清晨,三只小白兔正在湖边快活地扑蝴蝶,忽然,湖中传来“咕咚”一声。这种从未出现过的声音把小兔们吓了一大跳。刚想竖起耳朵听个究竟,又听见“咕咚”一声,这一下可把小兔们吓坏了:“快跑,咕咚来了,快逃呀!”
小兔们转身就跑。狐狸正在同小鸟跳舞,与跑来的小兔撞了个满怀。
狐狸一听“咕咚来了”,也很紧张,跟着就跑。它们慌乱的脚步声又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小熊和小猴。小熊和小猴也不问青红皂白,跟着它们跑起来。大象感到很惊讶,拉住狐狸问:“出了什么事?”狐狸气喘吁吁地说:“咕咚来了,那是个三个脑袋,八条腿的怪物......”于是一路上跟着跑的动物越来越多,包括河马、老虎、野猪......
岸上的这阵骚乱,使湖中的青蛙感到十分惊奇,他拦住了这群吓蒙了的伙伴们,问:“出了什么事?”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咕咚”是个多么可怕的怪物。青蛙问:“谁见到了?”小熊推小猴,小猴推狐狸,狐狸推小兔,结果谁也没有亲眼看见。
动物们相互打气,决定回去看个明白。回到湖边,又听见“咕咚”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树上熟透了的果子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不禁释然,大笑起来。
成长悟语
如果我们遇事急、慌、乱,就会把事情越弄越糟,就像小动物们一起慌张地逃跑,等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慌乱往往使得一件简单的事情变成一件无法预料的事情。
若有所思:
这个故事是不是让你发笑了,回想一下过去,你是不是也常常因为自己手忙脚乱导致事情没有做好?
成长心得: 把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
P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