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和“俗”的区别在哪里?一个是站在山顶,一个是蹲在谷底。这,不过是眼界问题。站在山顶的,登得高、望得远,心胸自然开阔;蹲在谷底的,一点沟沟坎坎似乎都变得望不到边。想站到山顶成为“小仙人”吗?那就来阅读海伦·凯勒编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经典名著吧!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的精华,小学生阅读名著可以开阔文化视野,领略艺术美妙,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美好心灵,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文学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站在这些经典作品上看世界,必将使他们豁达地面对这个善变的多元世界。
海伦·凯勒编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由三个部分组成。海伦·凯勒从她的出生写起,贯穿第一部分的是她成长故事的点点滴滴,一个不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给每一位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第二部分着重写了海伦战胜自己、战胜困难,并且为社会尤其是为盲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三部分海伦以她火热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引人入胜而又感人至深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无论身体健全与否,读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无穷的力量。
我的出生和一般孩子一样,简单而平凡。我是家里诞生的第一个小生命,和其他家庭一样,家人既紧张又欣喜。我呱呱坠地,睁开了双眼,全家人的目光都投射到了我的身上。一会儿,大家开始搜肠刮肚地给我取名字,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他们吵吵嚷嚷,都觉得自己想出来的名字最适合我这个中心人物。父亲希望以“米德尔·坎培儿”做我的名字,因为那是他最尊敬的一个祖先;而母亲认为应该用外祖母少女时代的名字“海伦·阿尔弗雷德”做我的名字。后来,父亲就不再发表意见了,大家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依照母亲的意思,用外祖母的名字。
结束了取名字的分歧之后,大家又手忙脚乱地带我去教堂接受洗礼。或许是父亲过于紧张和兴奋,或许是本来就不想用那个名字,总之,在前往教堂的途中,他怎么也想不起我的名字。当牧师问他孩子的名字时,父亲这才想起要用外祖母的名字,于是脱口而出“海伦·亚当斯”。可是这个名字是外祖母婚后用的,而不是她少女时代的名字。后来,我的名字也没有纠正过来,就一直沿用“海伦·亚当斯”。
后来,家里人讲起我小时候的事情,都说我很小就显露出好学、自信又倔强的个性。最可爱的是对什么事都很好奇,常常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等我长到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已经能够奶声奶气地说“你好”了。还没满周岁,我就能清晰地发出“tea(茶)、tea、tea”的声音,家人听得明明白白,觉得非常奇怪。我成了盲聋人之后,虽然忘掉了以前学的单词和发音,但我仍然记得几个月大的时候学会的那个单词——水。就是在我完全丧失说话能力之后,我还能模模糊糊地发出“水”的音来。后来,老师教我用拼写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就再也没有用这个音来表示“水”了。
虽然我享有光明和听觉的时间不多,但是美好的大自然依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春光短暂,百鸟啁啾,莺歌燕舞;夏天,丰满的果子和美丽的蔷薇花在枝头招摇;深秋来临,草黄叶红,满园飘香。只是这三个美好的季节来去太过匆匆,在我活泼好动、咿呀学语的年幼时期一晃就过去了。
也许好景总是不常在,幸福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一个本应是百花争艳、知更鸟和百灵鸟放开婉转歌喉的春天,却在一场高烧的病痛中陷入了黑暗和沉寂。第二年阴郁的二月,我没有任何前兆地发高烧,久久没有消退。医生们诊断是急性胃充血和脑充血,他们竭尽全力挽救,最后还是对我的家人表示爱莫能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清晨,我突然退烧了,这高烧发得奇特,退得也奇特。全家人都为我的死里逃生欣喜若狂,感天谢地。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因为这场高烧,我从此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听不见任何声响了。我被残酷地放逐到一个混沌无知的世界,像婴儿一样蒙昧地生活,而对这些,家人却全然不知,甚至连医生也没有预料到。 现在,我还能回忆起病中的一些情景,对母亲的印象尤其深刻。她在我高烧不退、昏昏沉沉的时候,轻柔地抚慰我,耐心地哄劝我,鼓励我勇敢地接受治疗,这些减轻了我的痛苦和烦躁。我还记得那可亲可爱的阳光,当我从痛苦和迷乱中醒来时,只感觉眼睛灼热疼痛,阳光投射进来,刺得眼睛生疼,我翻身面向墙壁,蜷伏在床角。接下来的日子,我的视力日益下降,阳光日益暗淡,再后来就只剩下一团模糊的光影。
一天,我睁开双眼,眼前一片漆黑,耳边一片静寂,我就像跌入了噩梦的深渊,不知道怎么回事,恐惧袭遍全身,我想叫,却怎么也叫不出来。那种悲痛和恐惧让我永远难以忘怀,也不知道如何形容。 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后,我逐渐对寂静和黑暗习以为常,对以往的事也渐渐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是觉得我的世界充满了黑暗和冷清。直到她,我的老师——莎莉文小姐来了,我心中的负担才卸下了许多,是她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点燃了我心灵的烛火,照亮了我寂静黑暗的世界。
我的一生只拥有十九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但那美丽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翠绿的小草、茂密的树木和妩媚的花朵,这些零零碎碎的景色却一直停驻在我的心房,装点着我黑暗沉寂的岁月。P11-13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获取新知;阅读,可以跨越时空,纵横古今中外;阅读,还可以和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取得作文高分的同学都有相同的诀窍——喜欢课外阅读。因为可以从阅读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掌握写作技巧,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小学生爱读本”丛书,让小学生们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看的“小学生爱读本百部经典”。根据评选结果,我们邀请全国100位优秀小学校长和老师联合编审,本着“强大阵容打造经典精品”的宗旨,精心编纂了这套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型丛书——中国小学生爱读本百部经典。
这套“小学生爱读本”囊括了中国小学生学习、成长、生活的各个方面,堪称国内较权威、完整的小学生家庭阅读书架。
约翰生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屋子没有窗子。”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殷切地希望你们能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品味,在品味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我们也由衷地相信通过阅读这套“小学生爱读本”,你们必定能够吸收到书籍中珍贵的阳光雨露,为日后成长为对人类有贡献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大家都读过一些令人激动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仅仅活在有限并且特定的时间内,有时长达一年,有时短到二十四小时。但我们总是有趣地发现,那命中注定要死的是那些有选择自由的人,而不是那些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定了的判了刑的犯人。
这样的故事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相似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作为终有一死的入,在那最终的几个小时内我们会安排什么事件?什么经历?与什么人交往?在回顾往事时,我们该找到什么快乐?什么悔恨?
有时我想,过好每一天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似乎我们明天就会死去,这种态度鲜明地强调了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以优雅、精力充沛、善知乐趣的方式过好每一天,而当岁月推移,在经常瞻观未来之时日、未来之年月中,这些又常常失去。当然,也有人愿按伊壁鸠鲁的信条一一吃、喝和欢乐一一去生活(译注: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生活的主要目的是享乐,所以伊壁鸠鲁的信徒现今变为追求享乐的人。他们的信条是:让我们吃喝,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亡。),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被即将面临死亡的必然性所折磨。
在故事里,注定要死的主人公往往在最后一刻因某种命运的突变而得救,但几乎同时他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他们变得对生活的意义和它永恒的精神价值更具欣赏力了,常常看到那些生活或已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中的人们都赋予他们所做的每件事以芳醇甜美。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把生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知道,某一天我们一定会死,但通常我们把那天想象在遥远的将来。当我们心宽体健时,死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很少想到它。时目在无穷的展望中延展着,于是我们干着琐碎的事情,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的倦怠杰度。
恐怕,我们全部的天赋和感官都有同样的懒惰的特征。只有聋人才珍惜听力,唯有盲人才体会到能看见事物的种种幸福,这种结论特别适合于那些在成年阶段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们。而那些从没有遭受视觉或听觉损伤之苦的人是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天赐的官能的,他们模模糊糊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毫无重点,不会鉴赏。还是那句老话:对我们所有的官能不知珍浩,直至失去它;对我们的健康意识不到,直至生病时。
我常常想,如果每个人在他成年的早期都有一段时间致瞎致聋,那会是一件幸事,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力,寂静会教导他享受声音。
我不时地询问那些能看见东西的朋友们,以了解他们看到什么。最近,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从一片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看到了什么,她答道:“没什么特别的。”如果我不是习惯了听到这种回答,我可能都不相信,因为很久以来我已确信这个情况:能看得见的人却看不到什么。
…… 也许,我的这篇简短的关于怎样度过这能看的三天的概
述和你们自己在遭致失明的情况下所设想的不一致,然而,我确信,如果你真的面临那不幸的命运,你一定对你过去从未看
见过的事物睁大眼睛,为你今后的漫漫长夜保存下回忆,你将以过去从未用过的方式去利用你的眼睛。你所看到的每件事物会变得珍贵起来,你的眼睛会触及并抓住进入你视线范围之内的每件事物。然后,你最终真正地看见了,于是,一个美的新世界在你面前展开了。
我,一个盲人,可以给那些能看见的,人一个提示一一对想充分利用视觉天赋的人的一个忠告:用你的双眼,就好像你明天就会遭致失明一样。这同样的方法也能用于其他的感宫上:去听悦耳的乐声,鸟儿的鸣唱,乐队的强劲旋律,就好像你明天就遭致失聪一样;去触摸你想摸的每个物体,就像你明天会失去触觉一一样;去闻花朵的芳香,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就好像你明天再也不能闻到、尝到一样。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赐予你的几种接触方式去更多地体验愉快而美好的事物。但是,在所有的感觉之中,我相信视觉可能是最让人感到愉快的。
“中国小学生爱读本百部经典”活动好在让小学生推荐,让小学生阅读,让小学生成为书的主人。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
让孩子们从第一本开始,读到一百,那人生就可以读到一千、一万。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张颐武
希望“中国小学生爱读本百部经典”可以让父母、老师、同学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分享读书的浓浓乐趣。
——台湾教育学专家、美国UCLA博士王宝玲
“中国小学生爱读本百部经典”包含了让中国小学生“相伴一生,终身受益”的经典图书。
——香港东方教育研究院院长陈仲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