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路历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姚鹏飞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姚鹏飞著的《行路历程》介绍:新一代的新闻记者,更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深入现场意味着食宿无着,采写受限;意味着面对突发灾难,迎难而上:意味着身处险恶环境,冲锋前沿。对此,凤凰卫视有句经典的表达:“大事发生时我在场”。正是这种做“二十四小时记者”、“全天候记者”的精神,才使有的新手记者在短短几年间,在几次战争危难中摸爬滚打的锤炼,成就了名记者,更成就了媒体自身,使凤凰卫视在强手如林的华语媒体中夺得一席之地。

内容推荐

姚鹏飞著的《行路历程》介绍:我们行走着,记录着曾经走过的岁月,把自己所有的收获、真情、感动,所有美好的回忆都藏在心中,闲暇之余浏览翻阅,不忘曾经那一段美好的激情岁月。或许哪天走累了,走的茫然了,重新阅读这些行路历程,我们依然能够吸取继续前行的能量。

目录

一、激情:记者铿锵前行的动力

 本台评论:引来洮河水助力奔小康

 马万贵:绿色“守护神”

二、电视新闻报道新趋势——全省电视新闻通联培训班学习体会

 专题片解说词: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台评论:全力做好信访工作

三、记者感言:有感而发抒真情

 记者感言:扶贫先扶志

 记者感言:在平凡岗位诠释敬业

 记者感言:干部下基层才能接地气

四、培育工匠精神打造新闻精品

 痴情一片为广电——记会宁县广播电视台职工陈祥

 专题片解说词:东方风来满眼春

五、化蛹成蝶振翅飞——学习归来话体会

 专题片解说词:甘肃玉米第一县

 本台评论: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

六、本台评论:电视媒体的灵魂与旗帜

 本台评论: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本台评论:决战“十三五”开启新征程

 本台评论:建设更加幸福美好新会宁

 本台评论:带着梦想向春天进发

 本台评论: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本台评论:克难奋进绘蓝图

 本台评论:站在新起点再创新辉煌

 本台评论:狠抓春季农业生产不放松

 本台评论: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本台评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本台评论:颂歌献给共产党脱贫攻坚不停歇

 本台评论:弘扬会师精神谱写时代华章

七、接地气:电视主题报道的突破口

 会宁:新农村建设拓出新天地

 会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新成果

八、电视新闻特写:放大细节再现情景

 新闻特写:会师塔下第一课

 新闻特写:载歌载舞庆盛世

 新闻特写:红色圣地谱华章

 新闻特写:玉树琼花贺新春

 新闻特写:吟诗赋词赏月抒怀

 新闻特写:流光溢彩闹元宵

九、正确导向金不换——“本台短评”在传达电视媒体立场方面的功能

 本台短评:多措并举抓落实

 本台短评:弘扬正能量倡导新风尚

 本台短评:扶贫开发要在精准上下功夫

 本台短评:加快旅游文化城市建设

 本台短评:植树造林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

 本台短评: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新胜利

 本台短评:勤劳在平凡中绽放

 本台短评: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本台短评:坚决拆除违法建筑

 本台短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十、侧记:新闻报道的“多棱镜”

 咏会师雄风歌长征辉煌——庆祝红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65周年文艺演出侧记

 浓浓会师情——王锐新闻专著《红军会师的地方》出版发行侧记

 大山深处有远亲——市政协对口帮扶会宁王庙乡侧记

 自草塬上播种忙——会宁县农电局帮扶白草塬乡侧记

十一、创新:让电视时政新闻更精彩

十二、可视性:电视节目走出困境新途径——县级电视台如何提高自办节目质量

 专题片解说词:春风和煦花满枝

 马艳丽:牵手乡邻奔富路

 会宁山区教师张小军的“没想到”

十三、系列报道:在演进中深化主题

 系列报道:走进蓉中

十四、发挥电视优势更好服务“三农”

 专题片解说词:涓涓细流润心田

 改革开放30年会宁农业大发展

 会宁:发展畜牧业拓宽增收路

附:永不疲倦的探索——记会宁广播电视台记者姚鹏飞

后记: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试读章节

一、激情:记者铿锵前行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年初提出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字字千钧,为新闻记者履职尽责指明了方向。各新闻媒体及广大新闻工作者只有牢记社会责任,才能担当使命、不负重托。

心怀责任,勇于担当,记者就会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济世情怀,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就会以秉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关注百姓呼声,聚焦群众关切;就会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执着精神,追求事件真相,守望公平正义。

新华社原社长、著名新闻人穆青一生笔耕不辍,采写了焦裕禄等众多典型人物。他说:“多少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和采访对象、和英雄人物思想感情上的息息相通、水乳交融,有时是掺和着血和泪的。它往往产生一种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住的冲动和激情……这种激情、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像一条无形的鞭子,鞭策着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它写好。说到底,这种激情是一种对老百姓心气相通的情感,是一种时代的责任感。”这肺腑之言,今天重温起来,仍然荡气回肠,振聋发聩,语重心长,教诲深远。作为一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应当终其一生以此为标杆.时刻铭记于心,反观自己、砥砺自己,履好职、尽好责,俯仰天地,无愧于心。

选择了记者,就意味着选择了神圣与光荣的职责,就意味着没有终点地奔跑,就意味着对真理永恒的追求。没有其他职业像记者这样,能如此焕发出生命的兴奋与激情。

2008年,新添堡乡护林员马万贵荣获“全省绿化先进个人”.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前去采访。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一进这个乡,一路打听,发现马老的事迹竟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马万贵所在的三岔村山梁上,成片的林木郁郁葱葱,鸟鸣其间,山鸡出没,我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见到须发皆白,当时已经76岁高龄的老人时,浓浓敬意油然而生。在国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绿化山川的时代背景下,发掘报道这样的典型人物,实在难得。强烈的责任心让我们下决心要采访好这位老人,通过典型引领,让更多的人加入植树造林、绿化会宁的行动当中。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同老人一起上山植树,一起吃住。本该在家围着儿孙静享清福的老人,对绿化家乡山川如此热爱,这是责任所系,使命所牵,让人折服感叹。相形见绌。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33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奉献给了家乡的一草一木。我们在现场采访时,听到他说出把这树林比自己的孙子还疼爱时,当时肩扛摄像机的我不由得眼泪夺眶而出。

没有惊人的壮举,那种只有对植树造林超越个人私利的责任与良知,那种对绿化家乡一往情深的热爱,那种脚踏实地、默默苦干的行动,远远胜过任何豪言壮语,哪里还有比这更生动、更鲜活的人生教材?新闻《马万贵:绿色“守护神”》在《甘肃新闻》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的侯长安当年来到马万贵家中,看望慰问老人,一些爱心人士纷纷捐助苗木购置资金,这也算是对老人长年奔波、卖掉自家余粮筹措苗木费用的一种精神安慰吧。

斯人已老,精神长存。这高山仰止、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境界,让我更加笃定了当初选择的人生梦想和职业志向;让我更加笃定了当好记者,用笔和镜头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和情怀;让我更加笃定了努力成为一名坚守信念,做忠于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和敢于担当,激情干事的新闻人。

因责任而拥有激情,记者就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兴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积极探求新闻事件真相,挖地三尺找线索,四面八方寻素材,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激情是对新闻职业舍我其谁的担当与使命,同时也是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用上洮河水,从此告别吃水难,这怎么不让会宁人心潮澎湃,欢欣鼓舞呢?引来洮河水,这是多少会宁人魂牵梦萦的梦想啊。“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大部分参与当年引洮的那辈人,像我的爷爷一样已经逝去,详细报道好引洮工程及发挥的作用,告慰那些离世者的在天之灵,让他们得到些许的精神慰藉,我们记者责无旁贷。P5-6

序言

行走的意义

人生还有诗和远方。换一身远行的装束,推开尘封的心扉,将自己真实的脚步落在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最美丽的风景在路上,走出去,天高地厚;走出去,海阔天空。在跋山涉水中感悟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平淡旷远、大静大美和无限魅力,在行走中反观自己,思考人生,提升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别人.正所谓“己立立人,已达达人”。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人生不过是一场行走,旅程中不仅有旖旎风光,似锦繁花,也有激流险滩,巍峨巉岩;不只有康庄大道,一马平川,还有羊肠小径,蜿蜒曲折。行走天地间,才能还原本真,才能聆听自然的心跳,才能与天地精神往来,融会贯通,进入到天地人合而为一的超拔境界。在行走的过程中.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他人,让向上向真向善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把新闻写在大地上。世界瞬息万变,记者的角色功能不变,那就是永远在路上的行者!行走是一种方式,是一种最能贴切感受真实的方式。通过行走的方式去探求真相、追根溯源,这是媒体行业的初衷,更是我们记者的职责所在。在行走中感悟人情冷暖,在感悟中洞察世间万象;在行走中记录时代,在记录中微观社会。

逝者如斯夫,弹指二十年。

心若在,梦就在,应该感恩浩渺星空;情若在,根就在,应该感恩苍茫大地。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行走在这片红色革命土地上的二十年里,我欣赏着这里四季分明、如诗如画的风景;虔诚地记录着家乡一草一木的成长、城市乡村面貌的变化;深情地诉说着自己对这片红色土地的崇敬和仰慕;由衷地赞颂着生活在这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人们。

俯仰天地,无愧于心。在行走中,是家乡的水土滋养着我,是伟大的会师精神激励着我,使我深深地懂得,在这个耕耘与收获缩小距离的时代,在这个依靠辛勤劳动就能成功的社会,我们没有理由驻足停留,风正劲,好扬帆,及时当耕耘,莫负好韶光。

这.就是行走的意义。

行走是一种精神追求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行走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执着,是一种为了攀登高峰而不畏山高路远,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80年多年前,一本《中国的西北角》让范长江声名鹊起。他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真实报道红军长征并第一个进入延安的记者。25岁的范长江.历时10个月,行程4000多公里,不畏艰险,曾穿过罕无人迹的原始森林,夜宿野兽出没的荒山野岭,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丘陵,用69篇旅行通讯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流离失所的困苦,更真实记载了红军长征和抗日艰苦卓绝的壮举。

这是新闻记者人生行走路上永远不倒的精神标杆:这是为后来者指引人生方向、高高耸立的一座灯塔。范长江先生曾说,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名利诱惑,又不为诽谤、诬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

对照标杆,仰望灯塔,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行走就意味着要有精神追求。作为一名当代新闻记者,做好新闻工作不仅是生活所需,生活来源,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追求。

新闻界有两句老话“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一直是新闻记者恪守的座右铭。今天,这种精神更是不能丢。记者走基层活动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但走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心不入,就闻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听不到百姓的心里话。广大新闻工作者只有奔赴基层一线,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才能体验社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将笔触伸到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我们的媒体要更好地发掘和弘扬普通人的精神品质,以此影响更多的普通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我们决战全面小康行进的队伍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也许渺小,甚至微不足道,但所有人能量的汇聚,却可以让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势头强劲,锐不可当。

行走是一种职责使命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行走是一种敬业,是一种奉献,是一种为了实现理想而不畏艰难困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职责使命。

时代先锋、安徽阜阳电视台记者高思杰,拼命践行着一个记者的职责使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深深眷念的那片土地。十八年如一日,他轻伤不下火线,舍生忘死,有了“拼命三郎”的称号;扎根基层,常年裤脚裹满泥土,寻找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成了经年不变的信念与坚持;心系人民,把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时刻记挂在心头,并及时深情地书写。

头脑有信仰、眼里有群众、肩上有担当、手中有方法、心中有大爱、脚下有根基,这是高思杰高贵精神品质的真正内涵。他这种扎根基层、胸怀人民、吃苦耐劳、大爱无私的精神,值得所有同仁来学习,时代需要更多像高思杰这样拼命担当的新闻记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的责任决定了自己站在怎样的高度判断新闻事实,而非简单拔高歪曲事实真相。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这是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定力之基。

“脚下的泥巴有多少,笔下的故事就有多少”,这句话给了所有新闻工作者很深的触动。行走天地间,记者就要用心记录这个时代,要做一个裤腿上永远沾着泥巴的记者,带着责任和思考去采访,带着感情和情怀走进底层人物的心里。最鲜活的新闻素材来自基层,最生动的新闻语言来自基层。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活力之根,好新闻是用脚板写出来的。

实践证明,任何精妙的构思、精良的策划,都抵不过脚踏实地的行走。只要走得深,走得远,我们就能发现生动鲜活的新闻素材。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歌颂真善美,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我们拍摄过在大山深处义务支教的年轻教师;在高温酷暑、寒风冷雨中施工的农民工;吃苦耐劳,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基层干部等等。这一个个人物。他们身上淳朴、善良、坚守、奉献的品格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也感动了无数观众。媒体需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但平凡中的伟大更需要我们去讴歌和赞颂,因为它是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能量。有了每一个人点滴的付出,有了每一点付出背后的希望和梦想,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行走是一种人生锤炼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行走是一种坚韧,是一种拼搏,是一种为了到达彼岸而不畏激流险滩,披风斩浪,扬帆远航的人生锤炼。

从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到蓬勃奋进的建设时期,人民记者穆青始终敞开身心,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感受可爱的祖国、可爱的人民;从一名年轻记者到新闻界巨擘,他始终孜孜以求,坚韧不拔.以一篇篇精品力作为时代鼓起精神之帆。穆青曾说过:“人要有新成就,就要有点精神,就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有一种拼搏精神。”

人称“激情记者”、“激情社长”的穆青同志以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一生坚守自己的信仰;以铭刻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作品,书写了人民记者的光荣与梦想。穆青是我们记者的一本人生大书,他的精神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践行。他的经历,对于我们破解工作困惑与壁垒,改变自身浮躁与懈怠,锤炼新闻精品与高尚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俗话说“涉深水者得蛟龙”、“掏深井者得甘泉”,就是对新闻采访的深入程度与新闻报道水平关系的形象表述。做到这一点,别无良策,唯一途径就是用好“铁脚板”。

在实践中锤炼,在行走中成长。站在时代的高度,用睿智的目光看世界,用勤奋的双脚跑现场,用思考的大脑写稿件,这样就会做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相信老一辈新闻记者已经证明过的经验——只有内容至上的职业记者地位,才会坚如磐石,永难撼动。只有不断地行走,才能让新闻报道鲜活生动:只有不断地行走,才能让新闻记者茁壮成长。

新一代的新闻记者,更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深入现场意味着食宿无着,采写受限;意味着面对突发灾难,迎难而上:意味着身处险恶环境,冲锋前沿。对此,凤凰卫视有句经典的表达:“大事发生时我在场”。正是这种做“二十四小时记者”、“全天候记者”的精神,才使有的新手记者在短短几年间,在几次战争危难中摸爬滚打的锤炼,成就了名记者,更成就了媒体自身,使凤凰卫视在强手如林的华语媒体中夺得一席之地。

行走也是一种阅读。我们阅读着自己对世间的一种责任,一份期盼。

我们行走着,记录着曾经走过的岁月,把自己所有的收获、真情、感动,所有美好的回忆都藏在心中,闲暇之余浏览翻阅,不忘曾经那一段美好的激情岁月。或许哪天走累了,走的茫然了,重新阅读这些行路历程,我们依然能够吸取继续前行的能量。

感谢会宁广播电视台给我一个行走山川大地、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段跟大家度过的美好时光。感谢历届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让我的记者人生之路不寂寞、不孤单;感谢我们这样一个集体,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勉励,相互传递携手同行的真情。

我想,这就是行走的最大意义。

姚鹏飞

2016年8月会宁

后记

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经常提醒自己,再忙也要回眸一下走过的脚印,体味一下自己的行路历程。一年365天,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身边的人及生活都在发生变化。在这串时间轴上,有很多美好的故事,有很多感人的情节,萦绕在脑际,浮现在眼前。那些至善至美、撼人心灵的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活着不是在痛苦和快乐之间转换,而是用一种宁静的心态回忆过去,珍惜当下,期待明天!

身无所好,唯好读书,但囫囵吞枣,往往一知半解。所以,我从没想着舞文弄墨,结集出书。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书也没读过几本,却丢弃了悠闲的爱好,倒是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些无聊的文章,将其中电视新闻专业方面的一部分结集为《行路历程》,说来不免惭愧。但扪心细问,也未必然。我太要求不朽,想对社会有益,却大大抹杀了自己。其实不朽绝不是我的初衷,有益社会也不是我的义务。我的思想如何的苍白,文章内容如何的浅陋,但自己觉得要写出来的时候就大胆地写出来,因为文章就是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平庸的文章正是凡夫俗子情感真实的表现,这倒要比那些高雅而虚伪的心灵鸡汤诚实得多。

回看行路历程,深深地镌刻着我成长的烙印。成败荣辱不仅需要铭记,更需要引起思考,一路走来,我经历过怎样的坎坷,做出过怎样的抉择?因何走到今天,在走向明天的时候,要冷静思考一下行走的真正意义。

回想行路历程,昨天已不可以假设,昨天也不可以割裂,昨天更不能背叛。

回首行路历程,是为了关照今天,珍惜今天,更是为了在思考中廓清明天的方向。

信步向前走,但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匆忙中停下脚步,想想行路历程,自己在庸碌和琐碎中跨入记者行列已然二十年。当事业变成了职业,当写作变成了工作,当狂热变成了冷静……走过二十年的我,如今还剩下什么?

回想当年怀揣“无冕之王”的梦想跨进电视台的大门时,至今心中仍有热流涌动。从一个贫寒农家子弟华丽转身,摇身变成一位国家工作人员。当时的异常兴奋与忐忑不安,至今还记忆犹新。拿到第一笔工资,首先想到的是给农村老家购买一台黑白电视机,一来让父母不再挤在别人家里看电视剧而犯难肠,二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报答。当时的那种自豪与成就感,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时移世异,在真正踏上这个复杂的社会时,面对物欲横流的诱惑,那种满足与宁静也渐渐随风而去,不得不开始与周边的同学、与一起的同事、与生活中的朋友攀比看齐。每次同学聚会,向来以松柏高洁自居的我,也被冠以“清水衙门”的戏谑。在名利的诱惑下,态度往往成为最容易牺牲的东西,没有了好恶,没有了原则,一切都以名利为中心,气喘吁吁而又虚伪异常地活着,不知不觉间偏离了当初纯真的人生轨道,走得很远,竟然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哪里?是“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还是“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这样的疑问时时充盈脑际,纠结而又撕咬着。理想似乎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遥远。好在从一穷二白中走来的我,更容易清醒迷糊的大脑,更容易校正走偏的人生航向。忘不掉父母含辛茹苦地拉扯。忘不掉跃出农门时的那种惊喜,更忘不掉当初的那份激情和执着。

我们平时总是说“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但是,随着劳动量的增加,自己有时开始偷懒,习惯把自己变成拍摄匠人和写稿机器,忽略了原创和主动,不在意工作中的些许差错,这也让自己偏离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操守。匆匆行走中,我又时时不忘警醒自己——恰恰是这种思想上的游移决定着最终的成败,我们可以玩弄人生,但千万别让人生玩弄了自己。

当新媒体以一副新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只想好好做新闻的想法,显得单纯而可贵。在这个信息碎片化传播的快速消费时代,在媒体变革的潮流中,总有很多的变与不变,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保护内心的坚守,回归当初选择职业的初衷,别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有时想,人生的行走好像过山车,有时往上走,有时往下走,无论往高处走时还是往低处掉时,都希望自己能保持清醒,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

在岁月的年轮中,我们有快意、有消沉,有对酒当歌、有失意彷徨。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行走中时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堂堂正正,本本分分,要相信,生活最终都会给我们一个意料之中的反馈,在行走过程中,心安就好,开心就好。

最后,我想把汪国真先生的这首诗再与大家分享: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热爱生命》

姚鹏飞

2016年9月会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