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内容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华文明的范围。这部举世无双的文献传遍了地球,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公认的瑰宝。在任何语言环境中,在任何种族和民族文化中,无论传到哪里——通过开启天人合一之门的钥匙,《周易》都会找到宾至如归的家园。
译者: 尤里·休茨基(1897-1938),俄国著名的语文学家、汉学家、哲学家、翻译学家。
阿纳托利·卢基扬诺夫(1948—),俄罗斯汉学家,教授。
世界文化寰宇中的《周易》
《周易》的内容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华文明的范围。这部举世无双的文献传遍了地球,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公认的瑰宝。在任何语言环境中,在任何种族和民族文化中,无论传到哪里——通过开启天人合一之门的钥匙,《周易》都会找到宾至如归的家园。据《十翼》中《说卦传》和《系辞传》的注释以及中国最早的诸子学说,《周易》是由远古时代的圣人创作的。但它没有相对的时间“终始”。追溯过往,《周易》的文字起源于宇宙的永恒,它是天地之道的复现。展望未来,《周易》延伸到永恒无尽的未来,接着又混元于宇宙的永恒。《周易》搏动在这两种永恒之中,它是永恒的当下的原型。
八卦、六十四卦的图像及诠释将自然的大干世界和人类的社会生活结合为和谐的一体,并把人——有肉身、有灵魂、有思维能力的人——置之于两者的共同中心。而此处的人拥有“中庸”的恒常不变和无常变换(“易”)中的永生。那么,恰恰是《周易》隐藏着人(即社会人和自然人)起源的奥秘。《周易》中的卦爻,作为构成这部著作平面的、垂直的、呈螺旋状结构的基本因素,从哲学的思想人手,通过富有诗意的形象,利用数字科学的手段合成人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周易》,一旦浸沉于其他某种异文化环境中,便有能力唤醒已沉睡的乃至修复已变形的文明,引领不同的世界文明实现全球化的统一,同时还保留着它们的独特风格,彻底地消除种族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社会间(国与国之间的)可能发生的冲突。
由此可见,研究《周易》并求解其中和谐的原始密码,不仅饶有趣味,而且在实践中势在必行。将《周易》翻译成世界各国语言并进行对照,便是向着这一方向迈出的第一个步伐,中国制定计划要科学指导出版《周易》的现有所有欧洲及东方语言的翻译版本,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不愧为宏伟的计划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赞扬,无疑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易学,加强各国汉学家之间的交往。
俄方提供的《周易》翻译版本是《周易》全文的翻译,其经文译者是尤·康·休茨基教授,《十翼》译者是阿·叶·卢基扬诺夫教授。该译文于2005年在俄罗斯首次出版,并于2007年、2010年两次重印,深受学者和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