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一只小狗成就了三口之家
那时候,年轻的我们正沐浴在爱河里。在新婚之初那段妙不可言的日子里,我们尽情地说笑、欢闹,生活似乎展现出了最美好的图景。
我们如漆似胶,几乎一刻也无法分离。
那还是1991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与新婚15个月的妻子一起匆匆用完了晚餐,然后我们便着手回复在《棕榈海滩邮报》上看到的一则分类广告。
我并不十分确定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事情的缘由还得回溯到几个星期以前,那一天天刚破晓,我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发现床的另一侧已空无一人。我赶忙起身,四处寻找詹妮,发现她正穿着睡衣,坐在摆放于我们那间小屋的走廊里的玻璃桌旁,俯身阅读着一张报纸,手里还拿着一支铅笔。
这幅景象并没有任何不寻常之处。《棕榈海滩邮报》不仅是我们当地的一份报纸,而且还是我们一半家庭收入的来源。我们两口子分别供职于两家报社,詹妮是为《棕榈海滩邮报》的特写版面撰写文章的作者,而我则是南佛罗里达地区与《棕榈海滩邮报》存在着竞争的另一份报纸——《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的新闻记者。这家报社位于罗德岱堡以南,距该地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每天清晨我们都是在浏览报纸中开始一天生活的,看看周遭的生活每一天都在上演着什么样的故事,看看两家报纸是怎样相互展开较量的。我们会狂热地画圆圈、标下划线、做剪报。
然而那天早上詹妮感兴趣的却并不是新闻版面,而是分类广告。当我走近的时候,看到她异常激动地在标题《宠物—狗》的下面画了一个圆圈。
“亲爱的,”我用新婚丈夫那种特有的温柔嗓音说道,“有什么我应该知道的消息吗?”
她没有回答。“詹妮?”
“是植物。”她终于开了口,可是声音里似乎带着一丝绝望。“植物?”我有些不解。“不会说话的植物,”她说道,“被我们弄死了。”被我们弄死了?我一时间还弄不太明白,但是根据“历史记录”,詹妮指的应该是那株我买给她、却被她弄死了的植物。有一天晚上我买回了一株植物,作为送给詹妮的一份惊喜。那是一株可爱的花叶万年青,枝叶斑驳,混杂着翠绿色和米色。“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她问道。然而那一天并非是什么特别的日子,我送给她这株植物,只是想对她说:“婚姻生活真是太棒了,不是吗?”
她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以及这株植物感到万分欣喜,把手臂绕在我的脖子上,亲吻了我的嘴唇,以表达她对我这番心意的感谢之情。然后,她便用一种铁石心肠的杀手般的高效率,迅速地弄死了我送给她的这份礼物。当然她绝对不是故意为之,只是,她所养育的任何东西最后都难逃悲惨死去的命运。詹妮确实不具备养育绿色植物的天赋,她的工作原理是:一切生物都需要水。但她显然忘记了另外一条原理,那便是:它们同样也需要空气。她开始每天都给花叶万年青浇水。
“当心别浇太多水了。”我提醒她。“好的。”她回答说,然后又倒了一加仑的水。她浇的水越多,这株植物就越病恹恹,直到最后,消失在一堆污泥之中。我看着窗户旁边陶罐里它那柔软无力的枝干,心想:老天,那些相信征兆的人们应该早已预料到这株植物枯萎凋谢的结局了。
现在她的思维逻辑不知是怎么从陶罐里一株已经枯萎的植物,飞跃到了宠物分类广告中一只活着的小动物身上。养死了一株植物,就买一只小狗。当然,这个想法也挺有意义。
我凑近一步,更加仔细地看了看摆在她面前的这份报纸,发现有一则广告似乎尤其能够引发她的兴趣,因为她在这则广告的旁边画了三个大大的红色星形符号。广告上这样写道:“拉布拉多幼犬,黄色。经美国养狗俱乐部认证的纯种,血统有保证。”
“那么,”我说道,“如果我再买回一只类似于那株植物的宠物,你能够养好吗?”
“你知道,”她抬起了头,说道,“我已经尽力了,可是看看都发生了什么,我甚至连一株静止不动的家庭植物都养不活,我的意思是,养株植物能有多难呢?你所需要做的,不过是浇浇水就可以了。”
然后,她开始切入真正的主题:“假如我连一株植物也养不活的话,那么我怎么能期待自己养活一个小孩呢?”她看上去似乎都要哭了。
关于小孩的事情,已经成为詹妮生活中一个经常要考虑的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一天天地变得迫近和重大。当我们在密歇根州西部一家小型报社初遇时,她还只是个步出校园才几个月的职场新人,严肃的成人生活似乎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概念。对于我们两个来说,这是我们离开校园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我们吃了许多比萨,喝了许多啤酒,完全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告别这种无拘无束吃比萨、喝啤酒的年轻的单身生活。
然而时光流逝。不同的工作机会使我们几乎无法正常地约会,因为我修读了一年的研究生课程,这使得我们被分隔在美国东部的不同地方。一开始我们只是相隔一小时的车程,后来我们得驾车3个小时才能相聚,接着是8个小时,然后是24个小时。当我们终于在南佛罗里达定居下来结为夫妇时,她已经将近三十岁了。而她的朋友们都早已为人母,她的身体正向她发出奇怪的信息,似乎暗示着生育的机会正在逐年减少。
我倚靠在她身后,手臂环抱着她,亲吻着她的头发。“没关系的。”我安慰她道。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她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俩在各自的生命里都从来没有真正地养育过一个生命,当然,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曾经有过宠物,但是它们并不能真的算数。因为我们知道,父母会把它们照料得很好的。我们俩都很清楚,有一天,我们也会拥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我们真的能够胜任父母这一新的角色吗?抚养孩子毕竟是如此的……如此的令人感到恐慌。他们是那么无助、那么脆弱,似乎一跌倒就很容易碎掉一般。
詹妮的脸上绽放出了一丝微笑。“我认为,或许抚养一只小狗,将是为人父母前一次很好的实践。”她说道。P5-9
这本小说讲述的不仅是一只狗的故事,更是爱的故事,是作者夫妇对家庭的凝望和沉思。因为对于想要孩子的他们来说,养狗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实践。正是与马利的朝夕相处,让他们最终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纽约时报》
爱狗的人一定会爱上这个关于家庭和宠物的、爆笑又感人的故事!至于不爱狗的人呢?别傻了,哪有人不爱狗的!—《华尔街日报》
饲养过程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连“崩溃精”马利都可以,没什么我们做不到的,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不离不弃,我们一样可以拥有一段如作者与马利的深情对话。——著名作家朱天衣
这真是一本活蹦乱跳又可爱的书!你愈往下读就愈会发现,马利的故事就是一个家庭的形成以及生活中所有的喜悦和泪水!你会发现,马利是上天赐给格罗根一家人的礼物,也是我们的礼物!——《华盛顿邮报》
序言一只完美的狗
1967年的夏天,那时我还只是个10岁大的男孩。父亲禁不住我一再苦苦哀求,只好投降,同意送给我一只属于我自己的狗。父亲驾驶着那辆家庭旅行车,将我载到密歇根乡间的一处农场,这个农场是由一位性格大大咧咧的女人和她年迈的母亲一同经营的。农场仅出产一种产品——狗,各种大小、形态、年龄以及脾性的狗。这些狗仅有两个共同点:每只狗都是血统不明的杂交品种;每只狗都可以免费送给一个宅心仁厚的家庭。我们正置身于这样一个杂种狗的大农场中。
“现在,慢慢挑选吧,儿子,”父亲说道,“你今天的决定,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一直陪伴着你。”
我很快就做了决定,我认为年老的狗是其他慈善人士的选择,于是便立即跑向了装有小狗的笼子。“你需要挑选一只不太胆怯的狗,”父亲指导我说,“试着摇晃一下笼子,让它嘎嘎作响,然后看看有哪些狗不会害怕。”
我抓住由链条连接起来的笼门,然后猛拉一阵,使其发出巨大的金属碰撞声。大约有12只小狗开始摇晃着往后退缩,纷纷跌倒.一只叠在另一只的上面,成了一堆扭动着的毛球。只有一只小狗仍然站立着,这只狗是金黄色的,胸部有一块显眼的白色,它用身体撞向笼门,毫不惧怕地狂吠着。它跳起来,兴奋地透过栅栏舔着我的手指。见到它的第一眼,我便爱上了它。
我把它装进一个纸箱子里带回家,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肖恩,肖恩对于一只小狗来说是个挺不错的名字。它毫不费力地掌握了我所教的每一个命令动作,而且很自然地就能做得非常好。我可以放一块面包皮在地上,而肖恩不会去碰它,直到我说“OK”。我一唤它,它便会来到我的身旁。我们可以让它在夜里独自外出,因为知道它巡视完后就会回来。我们还可以将它单独留在屋子里好几个钟头,因为相信它不会在房子里面大小便或者打碎什么东西,虽然我们并不会经常这样做。它跟汽车赛跑,但不会去追赶它们。它走在我旁边,脖颈无须拴上项圈。它能够潜入湖底,等到钻出湖面的时候,嘴里常常衔着石子,而这些石头因为太大,所以有时会弄伤它的下颚。它最喜欢的事便是坐着飞驰的汽车兜风,在家庭旅行的途中,它会安静地和我一起待在后座,心满意足地用几个小时来凝视窗外飞驰而过的世界。或许最好的事情是,我训练它学会了用邻居家的狗拉小雪橇拖着我,而我则坐在自己的小自行车上,这无疑使我成为朋友们羡慕的对象,而它从来没有一次让我陷入危险之中。
当我抽第一支香烟(以及最后一支)时,当我亲吻第一个女朋友时,它都陪伴在我的身边。当我偷偷摸摸地驾驶着哥哥的汽车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兜风,它就坐在驾驶座旁边的位置上。 肖恩精神饱满.活泼勇敢,却又懂得克制;听从主人的训令,情感充沛,但又镇静沉着。甚至当它蹲伏着方便之前,也会将自己的身体藏进矮树丛里,仅仅把头探出来,这种讲究礼貌的做法使它显得高贵起来。多亏它这种爱整洁的习惯,我们才可以赤脚在草坪上行走。
亲戚们周末会来拜访我们,当他们回家时,便决定也买一只属于自己的狗,因为肖恩给他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或者是“圣肖恩”,我有时会这么叫它。不确定的血统如同一个与生俱来的诅咒.使它成了美国成千上万只被入遗弃的狗当中的一员。然后,承蒙幸运之神的一次偶然眷顾,又有人想要它了。它进入了我的生活,而我也进入了它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它给予了我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拥有的那种童年生活。
我与它之间的深厚感情持续了14年。当它死去的时候,我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把它带回家的小男孩了。我成长为一个男人,离开了大学校园,并且在密歇根州西部拥有了自己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我搬出父母家之后,“圣肖恩”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我的父母那时候已经退休了,他们通过电话将这个噩耗委婉地告诉了我。母亲后来对我说:“在我50年的婚姻生活中,只见你父亲流过两次泪。第一次是我们失去了玛丽·安的时候,”——安是我的姐姐,她生下来时便已经死了——“第二次就是肖恩死去的那天。”
“圣肖恩”便是我的整个童年.它是一只完美的狗,至少我始终都是这样纪念它的。肖恩为我确立了判断所有其他后来收养的狗的标准。
“请好好对我,因为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朋友、你的工作和快乐,而我,只有你。”这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发出的心声。
约翰·格罗根编著的《马利与我(精)》不仅是关于一只狗的故事,更是关于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家庭从一只极其捣蛋的拉布拉多犬身上,体会到了人生中微小却简单的快乐。而马利,无疑是上天带给我们的特别的礼物,让我们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马利心地纯洁善良,无拘无束,和这个家庭血脉相连,不离不弃,却是名副其实的“闯祸大王”,犯下了桩桩“恶行”:屡次咬坏门、大嚼家具、爱跟墙皮较劲、吞掉一条金项链、对脏尿布有着“浓厚兴趣”;它同时教我们人类学会了去欣赏一些简单的事物——在树林里进行一次散步,欣赏一场新落的雪,在冬日缕缕暖阳下打一次小盹儿;它分享了一家人所有的快乐,也分担了一家人所有的苦痛,即使在生命尽头的时光也不放弃对主人的跟随……
贪吃、捣蛋、调皮,忠诚、勇敢、善良,这就是马利带给我们的深切的感动!它让我们渐渐懂得:爱无处不在,只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的重重逆境,生活终将变得幸福美好!
这不仅是关于一只狗的故事,更是关于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家庭从一只极其捣蛋的拉布拉多犬——马利的身上,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对于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为什么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约翰·格罗根编著的《马利与我》让我们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