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怀素草书千字文》是其中一册。
江西美术出版社著的《怀素草书千字文》讲述了:《怀素草书千字文》绢本墨迹,八十四行,共一千零四十五字。纵三十三点七厘米,横一千七百三十厘米,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怀素(七二五-七八五年),字藏真,俗姓钱,僧名怀素,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其草书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米芾《海岳书评》:“怀素书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的《草书歌行》,曼冀的《怀素上人草书歌》。
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全帖无《自叙帖》之纵放奇趣,不颠不狂,不急不躁,气调尤为清逸,且中规中矩,字体大小一致。初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笔笔合于法度,脱去狂怪怒张,专尚平淡古雅。反映了怀素艺术创作上的另一种追求。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直一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