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其中一册。
江西美术出版社推出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讲述了:《九成宫醴泉铭》为唐代碑刻。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六三年)。楷书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欧阳询(五五七-六四一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为一时之绝,世称“欧体”。欧阳询的书法端庄整齐而不板滞,方正浑穆而不局促。转折处干净利落,于雍容大度中透出险劲之趣。此碑笔法慎重严谨,凝重沉稳,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被视为“楷书之极则”,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被喻为“天下第一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为范本。此篇铭文巧妙地插入了心忧天下、居安思危、治不忘乱的观点,既是对皇帝的诤言劝谏,又给后世治国理政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情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