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持续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商业创新简史)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美)安德鲁·哈格丹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诚如马克.吐温所说,历史不会重演,但却会惊人的相似。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变化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比如,创新通常会酝酿许久,然后集中进发。或者就像已故经济学家鲁迪。多恩布什(RudiD0mbusch)说的那样,事情发生所酝酿的时间要比你想象得更久,它们发生的速度也比你想象得更为迅猛。

让我们以电力照明的发展为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在19世纪的第一个10年间,随着第一个电化学电池的发明,欧洲的科学家们便开始努力制造电灯了。在这个过程中,两项新技术迅速出现了,即可以让火花越过导体间隔的弧光灯和会让导体变热的白炽灯。在接下来约75年的时间里,这两项技术一直在并行不悖地发展,可它们却并没有给商业及社会带来多大影响,直到1882年,爱迪生在曼哈顿珍珠街上建立发电站。于是在随后的10年间,现代实用新型电力诞生,电力行业以及引领了下个世纪该行业发展的公司也出现了。

事实上,从电化学电池的发明到爱迪生创办珍珠街发电站的时间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这段时期里发生的许多事推动了那次大进发。在那段时期里,科学家和企业家们一直孜孜不倦地钻研发电、电力传送以及电力使用的新方法,因此推动了该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一一电报出现,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池和电线的发展,也推动了当吋美国和欧洲的所有科学家、技术人员以及小发明家对电报技术领域的研究,这其中也包括年轻的爱迪生。‘可是当时电报系统仍然只能依靠电池来供电。在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个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发电机出现了。70年代末,新型发电机便已经可以给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和中央公园的弧光灯供电了。‘此后不久,企业家们便开始出售可以供船只、旅馆、办公大楼甚至个人使用的独立电力系统(包括蒸汽机、发电机、电线和灯具)了。 在75年的时间里,电力照明的各种相关元件一直在缓慢出现并发展着。可当爱迪生将电力进行商业推广之后,该行业的主要元件仅用了10年便发展成熟。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爱迪生的直流电系统很快就面临着西屋电气(成立于1886年)等公司在远距离传送方面更具优势的交流电系统带来的挑战。而交流电恰是在爱迪生首创的直流电系统上改进而来。从那之后,电力行业一直在不断成长壮大,但形式上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现如今该行业的几家主要公司一一西门子、通用电气(爱迪生所创公司与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立)、西屋电气以及阿尔斯通公司(最初是汤姆森。休斯顿公司)均诞生于那个时期。

像类似这种在经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后,革命性变革便接踵而来的例子,远比你想象得要普遍。其实,早期的铁路、汽车和互联网的变革速度与电力行业相同。在1830年第一条商用铁路一利物浦到曼彻斯特铁路问世之前,铁路行业早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此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铁路便遍布了整个欧洲和美国。汽车行业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蒸汽动力汽车(无轨火车)的出现为标志。在戈特利布.戴姆勒、威廉.迈巴赫以及卡尔。本茨等人的努力下,第一辆商业化汽车在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然而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以电力和蒸汽为动力的汽车数量远多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数量,这使得该行业面临着发展方向的选择难题。1908年福特T型车的问世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点,因为在随后的10年里,几乎美国所有主要的汽车制造公司及其主要零件供应公司都建立起来,包括雪佛兰、克莱斯勒、别克、凯迪拉克以及通用汽车。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起的一个项目,用于连接不同大学的大型计算机主机资源。

P6-7

后记

本书原版于201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企业研究中心的安德鲁.哈格丹(Andrew Hargadon)教授。作者以跨越几百年的视角,以十几万字的篇幅,主要探讨了一个核心问题:在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可持续创新的能力?

本书呈现的内容全部来源于作者20年来对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涉及了适合于企业与组织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创新方法。作者在创新和持续创新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炼了企业推动可持续创新所必要的关键能力,并列举了历史和当今的许多案例来说明企业是如何通过持续创新而保持生存并不断前进的。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初起的大背景下,本书的翻译与出版也恰逢其时。既然创业和创新的主体单位是企业,那么,创新企业又该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并充满活力?这是企业家和学者们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本书给我们带来了有关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构建的许多宝贵经验与启示。

很荣幸受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委托,有机会承担本书的中文版翻译工作。本书的翻译和校对工作是由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完成的。先后参与本书翻译与校对工作的人员包括:龙少波、朱枫、杨洁伊、李相洁、胡丁、万扬奕、谈徘、王承皓、文诗韵。其中,龙少波、朱枫和杨洁伊参与了后期校对和统稿工作。

著作的翻译工作貌似一项“搬运”工程,但似乎又不尽然。著作翻译的过程也是译者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我们需要精确地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当然,尽管我们尽力地做到“无破损”的细致“搬运”,以求最大限度地忠于作者的思想和原文,但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们多多批评指正。

目录

第1章 持续创新

 为何是现在

 经久酝酿,集中迸发

 持续发展的要素

 用合适的工具做合适的工作

 瓦特的困境

 启示

第2章 大胆变革

 完成起步

 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

 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追求创新

 智能电网浪潮

 制定创新战略

 需要注意的要点

 持续创新

第3章 持续创新的挑战

 不断减少的资源

 棕地与绿地

 更快、更好、更便宜,你只能三选二

 风险与不确定性

 对突破性创新的偏见

 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4章 关联型创新

 建造坚固的关系网

 关联型创新的定义

 清洁柴油背后的关系网

 关联型创新的运作

 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5章 管理科学与政策

 科学、政策和可持续创新

 了解自己

 了解这个领域

 塑造创新

 形成市场

 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6章 重组式创新

 亨利· 福特的旧理?

 为何新理念比不上旧理念

 建立重组式创新的能力

 实现重组式创新

 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7章 设计革命

 设计的力量

 谁在设计你的变革

 特洛伊木马战略

 当穿孔卡片统治地球

 将稳健的设计融入创新进程

 融入未来

 网络设计

 长远规划

 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8章 商业模式创新

 投资太阳能

 开辟道路

 午餐的革命

 定义商业模式创新

 惠普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

 持续创新

 实施商业模式创新

 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9章 改变世界

 引爆创新

 漫长征程

 没有一劳永逸

 明确你的目的地

 明确路径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一些零星之感

译后记

注 释

序言

持续创新是现阶段公司领导层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在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既包含挑战,也暗含着机遇。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有毒废物或有毒原材料、发展中经济体(甚至是发达经济体)中的饥荒、发达经济体(甚至是发展中经济体)中的肥胖症,以及正在让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的社会不公平问题,但我们首先要提出的应该是战略层面的问题。

如果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真实并迫在眉睫的(确实是这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保持竞争力呢?如果不可持续的环境和社会行为已经在资本市场上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成本和风险(它们确实已经是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如果消费者和整个市场开始改变偏好,转向具有可持续性的产品和服务的话(事实上已经转变了),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联邦、州甚至是地方性的政策改变了我们的公司、供货商和顾客的行为(它们确实改变了),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没有谁愿意追逐每一个昙花一现的潮流,与此同时,没有谁愿意错过任何一个重大的战略性机会,也没有谁愿意被突然的转变搞得不知所措。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公司迫切需要这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发觉隐藏的机遇与威胁,并做出大胆的全新应对战略的持续创新能力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对于我们提到的那个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是连参考答案都没有。处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公司,所面临的持续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且绝大部分影响其实是间接的,比如冰盖融化和饥荒问题。你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它们,而是由它们而引起的市场偏好的改变、强有力的新技术,以及你的竞争者、供货商及客户更大胆的管理战略和其他市场推动力因素的变化。作为领导者,你需要根据公司面临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它未来的发展路线。领导者们不能再停留在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上面了,他们应该做的是建立起一个能够通过创新来应对可持续发展中潜在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有能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保持革新的组织。

具体而言,持续创新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根据布伦特兰委员会给出的定义,它意味着研发并推出能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流程。’但是为了让这个概念在当今工业社会具有可实际操作的意义,我把这个定义稍作了修改,即持续创新意味着在能够比现有的选择消耗更少的环境资源,更能够促进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并且在消费者和生产者同样都支付得起的情况下,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工艺流程。第二,鉴于单一的创新既不可以维持一个组织的生存,也不能够推动行业的变革,因此持续创新的含义还应该包括,建立起一个可以在至少十年的时间里都能够一直保持创新步伐的组织。可以断言,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公司必将繁荣兴盛,否则,只会难以为继。  在与公司高管们就有关可持续性问题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少有人在准备制定大胆的新战略,更不用说实现这些战略所需要的重大创新了。如果在十年前,这样做还可以行得通,毕竟持续性问题只关系到少数几个行业的生死存亡,比如能源、汽车制造、化工、种子、农药等行业。而对于当时的食品、服装公司及小杂货铺来说,这仅仅关系到它们能否更具有竞争力而已。也就是说,对其他行业而言,持续性问题是无足轻重的。可现在,情况大为不同了。持续性问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刻地影响着各个行业,为了应对,公司可以开发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开发新型原材料以及制造工艺,寻求新的供应商和分配渠道,甚至是挖掘新客户。这些都是公司可以利用的创新办法,可是却鲜有人做好了此类战略性投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因为你还没有弄清楚你所面临的问题的实质。有时,持续性问题看起来好像只是市场偏好改变了而已,比如人们对高里程汽车、节能设备、健康食品或有机棉的喜爱(或者反过来说,对某些商品的抵制、投资激进主义以及不断增长的保险费率)。有时,持续性问题看起来像竞争性技术,比如屋顶式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生物性杀虫剂以及LED光源。有时,持续性问题看起来又像是变化的政策,比如里程标准、能耗评级、碳排放交易系统项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而有时,持续性问题看起来又像是一个泥潭。

当我们大胆制定新战略的时候,有三大难题摆在我们面前。第一,当面.临着持续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时,大多数公司(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会偏向于消极的等待不确定性的降低,而不是去积极地采取措施。不幸的是,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别人带来创新机遇。第二,即使公司采取措施,它们也仅仅是复制其他公司的做法而已。组织研究院将这种行为称作“模仿”。从本质上而言,这意味着公司在从大流中找寻安全感。这些从众的公司仅仅是采取在商业期刊中反复提到的现成的方法而已。比如要开发屋顶式太阳能技术,就去聘请一个专家,任命一个主管,把太阳能移至屋顶,接着就宣布大功告成,但是却丝毫没有改变公司的核心业务。让我们想想福特公司著名的胭脂河工厂,它那面积达10英亩,造价1500亿美元的绿色屋顶曾一度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标志。即使是现在,这个工厂仍然大量生产着那种高效能汽车。’在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碳排放来自于汽车工业。因此,程度。因此,他们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这其中的不同。 第三个难题则是轻敌。企业家和革新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如果他们取得了一次成功,便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在所有情境下都能取得成功。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风险投资家从对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中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于是,便把目光转向了清洁能源领域,因为这一领域还无法有效抵御住冲击(同时也已经成熟到可以募集新资金)。与此同时,国家能源部门也发现了同样的机会。接着,引发了社会对此话题的热议,大家都认为如果让硅谷最聪明的大脑来处理气候变化难题的话,这个问题不久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可显然,结果并不如人意。我和我的同事马丁.肯尼对此种风投模式和政府制定的清洁技术企业的政策的失败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在经历了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yndra、菲斯克汽车、电池制造商A123以及其他一些代价高昂、知名度较高的新兴公司失败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在清洁能源领域进行创新的难度并不亚于让一个普通民众开发出eBay、脸书以及谷歌的难度。能让互联网行业发生变革的力量并不足以让传统的能源、农业、交通领域发生变革。

持续创新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挑战,而这些挑战不同于最近一些创新模型,例如谷歌、苹果和脸书所带来的挑战。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差异是绝对存在的一一在心中有着特定社会或环境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和在行业技术和消费者的体系内进行创新当然不同。创新常常会选择阻力最小的一条路径进行。在新市场培养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显然比在原有市场中打破原有的消费习惯所面临的阻力小得多。比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推行显然会比让传统油气公司提高燃料效率所面临的阻力小。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些差异则是相对的。比如说,所有的创新都需要科学与政策支持的结合,而持续创新更加需要二者紧密且有效的结合;再比如,所有的创新都需要跨越价值链的关系网络,而持续创新则需要建立并协调好这些关系网络。总之,做到持续创新是有难度的,更重要的是,它们也不同于一般的创新。明白这些挑战的不同属性,会帮助你获得一种准确判断并应对持续创新的有利视角。

最后,我要说的是,所有的创新一一开发和传播新事物一一都需要你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而追求持续创新的企业所面临的唯一的挑战是,它需要拥有一种特殊优势。通常来说,这个优势不同于那些专注于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的公司所拥有的优势。一直以来,商业在实践中形成了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诚如在此书中所写,持续创新既是机遇,也是责任。只是,在过去让我们取得成功的因素再也无法推动下一次的变革了。

内容推荐

历史上无数公司失败的案例说明,单一的创新无法给企业带来持久的成功,只有顺应潮流和趋势的持续创新,才能让公司拥有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龙少波译的《持续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商业创新简史)》作者安德鲁·哈格丹身处全球创新中心的硅谷,通过对苹果、谷歌、通用电气等公司高管的持续访谈,以及自己多年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企业在持续创新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那些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包括如何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融人研发之中,如何重新整合创新基因,等等。同时,作者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为企业通过可持续创新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系统的指导。

本书是作者近20年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对于国内的创业者、高科技产业公司的管理者、创投基金的从业人员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编辑推荐

龙少波译的《持续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商业创新简史)》作者安德鲁·哈格丹通过对苹果、谷歌、通用电气等公司高管的持续访谈,以及自己多年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企业进行可持续创新过程中会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包括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研发之中,如何重新整合创新基因等,并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为企业通过可持续创新来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系统的指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