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
分类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作者 刘海涛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物联网核心标准取得突破

物联网本身涵盖的技术跨越了传感、控制、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涉及数据采集、通信、网络、标识和安全等技术。而从物联网概念和内涵来说,笔者认为,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以感知互动为目的,以社会化属性为核心,关注实体世界的事件,超越智能化、超越互联网,建立在智能化和互联网基础上的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体系。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国际物联网标准化组织的主要特色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国际物联网在参考体系结构、通信技术、协同信息处理等核心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

1.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标准

由于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标准缺位,一方面,导致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之间兼容性差,产品、平台等需要定制化的硬件、软件,产品设计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物联网行业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另一方面,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标准缺失导致其他基础和应用标准无从下手,标准之间兼容性差。因此,体系结构是任何系统设计的首要前提,物联网更需要一种具有框架支撑作用,且有效、可靠、可扩展性强的科学系统架构。参考架构的设计也决定着物联网的技术细节、应用模式和发展趋势等。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和特定性决定了其参考架构必须具备兼容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作为物联网系统的顶层全局性描述,指导各行业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对梳理和形成物联网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有许多国际标准化组织或联盟研究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包括ISO/IEC JTC1/WG10、ITU—T SG20、IEEE P2413、IIC、IoT—A、OneM2M等。他们给出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表现形式不同,但内容本质基本一致,主要与描述物联网的视角和行业有关。其中,尤其以我国专家在ISO/IEC JTC 1/WG 10牵头提出的Iso/IEC 30141《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标准涵盖内容最全面,所映射的行业应用最广。该标准编写也是基于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织编写的国家标准《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成果。在国家标准《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中首次定义了物联网概念模型和多视角的参考体系结构。物联网的概念模型如图1.4所示,它给出了对物联网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从概念模型扩展出了系统、通信、信息等视角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物联网行业应用繁多,各类行业应用具有自身需求和特点,将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根据行业应用特点对参考体系结构模块设计进行剪裁和一定程度上差异化系统设计,从而指导和规范不同行业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实现。将物联网通用的参考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应用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可以系统性梳理出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主要软硬件实体及接口,降低设备和系统重复部署,提升数据价值和业务之间协同,保障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提高数据利用率,降低系统成本。

当前,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已经逐渐成熟,已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中推广和使用,对物联网的标准及产业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牵头制定ISO/IEC 30141《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预示着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中掌握更高的话语权。同时,掌握物联网顶层架构的国际话语权,不仅仅体现我国在这一领域技术的领先性、应用需求把握的精准性、系统架构设计的合理性,更在于这使得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占领新兴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可能。

2.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

通信技术是支撑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基础,由于通信标准研究和产业化起步较早,当前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发展较为成熟。将物联网通信技术从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两个角度分类,当前应用较普遍的通信技术如图1.5所示。

P17-19

后记

早晨对于我来说,是最自我的时间。

通常我四点多起床,五点多到办公室直到八点前的两个小时是我每天最奢侈的静思时间。物联网的一些核心问题,往往之前纠结不清的,在这个时候我能思考出求解的途径。

是啊,从1999年至今已经17年了!这样的早晨也有数以干计了。

而这个中秋的早晨,如同17年里无数个早晨一样——最早一个到办公楼,今天陪伴我的除脑海里翻腾的思考外,还有心海里涌动的感谢。

爱因斯坦说过,度过一生只有两种方式,一种似乎一切都平淡无奇,另一种似乎一切都是奇迹。

物联网就是我生命里的奇迹,它注定了我无法停歇的今生。如果没有理想与梦想高高照耀,我和团队怎能有力量翻越障碍踏平坎坷坚定地奔向目标呢?

17年前1999年的那个夜晚,大脑中的火花闪现,从“微系统信息网”到“传感网”;从“课题小组”到“感知中国”……在物联网的开拓路上,我们“感知中国”人一路跋涉。

17年的前行路上,一路贵人相扶、相助;17年的拼搏途中,一路团队支持、支撑。

往事回首间,历历在目,心存感谢。

感谢中学物理老师周德国,让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滋长起探究大干世界原理和机理的好奇心;感谢硕士生导师许祖润和已故博士生导师杨衍明的言传身教,使我这个攀缘在浩瀚学海中的青年获得现代物理学的思维方法,没有在科学的迷宫里“迷路”……正因为恩师们薪火相传的教导,让一个无知少年成长为一个物理学博士。课堂上带着我读的物理课本,在课堂后我用一生来捧读、研习、探究。

感谢杨根庆老师,让我有幸踏进中国科学的最高殿堂——中国科学院,并在大脑刚刚有物联网想法闪现时给了我足够的勇气与信心,勉励我大胆向未知叩击。

感谢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已故副所长林心如,是他在我脑际问仅有物联网火花时,特批给我40万创新课题经费,得以带领团队开始独立研发,物联网感知社会论的构想也在这里奠基。

感谢时任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封松林,为物联网课题申请、为物联网的研究一起工作到深夜。

感谢田静、叶甜春、王曦、周也方等科学家的指导和推动,让我开始全面研究物联网。

感谢上海市科委,是中国第一个支持物联网的、也是第一个支持我的科研团队的政府主管机构,让我从实验室探索走向物联网的现实应用。

感谢国家发改委与国标委,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并给予经费的大力支持。感谢两委对我们“感知中国”团队的认可,将国家传感网标准工作组和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的组长单位授予我们团队,并在国际标准组织物联网标准化上彰显国家意志给予的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感谢科技部,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与信任,任命我为国家973“物理网理论与实践”的首席科学家、国家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

感谢工信部将传感网和物联网纳入国家03专项的重要内容,给我国物联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并曾经让我做03专项的总体组专家。

感谢时任宁波北仑区俞雷区长,给予当时仅仅有物联网理念的我巨大的信任,放手让我做了或许是中国第一个物联网的应用项目,为我开启了物联网产业实践的大门。

感谢嘉兴市政府,给予了我们团队做产业化的起步实验平台,但最终我没能成功,早期没能给嘉兴市经济发展做贡献,我一直心怀歉疚。

感谢时任四川省安监局局长林书成,在我的团队物联网产业实践起步之际,我们思维的碰撞,撞击出应用的火花,使我们在旅游、煤矿、安防等领域取得应用实践。

特别感谢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无锡市市委市政府和无锡新吴区(原无锡新区),给予我们团队重要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们在规模应用和产业化的道路上,铺就发挥一技之长的平台,进一步验证感知社会论体系,给了我从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型及企业成长的一方沃土。

感谢民生银行洪崎董事长对物联网银行、动产金融等创新模式的高度赞誉;感谢天安财险高焕利总经理对物联网保险应用的积极贡献;感谢东方富海投资公司陈玮董事长对物联网投资的胆识谋略;感谢达晨创投董事廖朝晖女士的鼎力支持—银行家、金融家、投资家的高屋建瓴,推动我们初步搭建起物联网金融的体系,并在银行、保险、投资等领域逐步落地。

感谢小天鹅家电品牌的缔造者——朱德坤先生,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企业家,视同己出般给了我在创业和企业管理上无私的指导。

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还有现已是身居要职的国家领导人,他们的视察、鼓励,代表着国家对物联网这一战略新型产业的关注,体现着在物联网时代扬我中华国威的期待,我有幸赶上了这样的时代机遇,心存感激,谨此一并致谢。

十分感谢我的团队,特别感谢我的高管团队以及跟随我迈过沟沟坎坎、风雨兼程十几年的成员,是你们的努力和拼搏,使得感知声名远播并成为物联网领域的领军品牌。我们没有辜负“感知中国”的国家责任、没有辜负物联网时代的民族使命!

感谢我的家人,年逾九旬高龄的父母,他们陪伴着我让我深感生命之恩泽;感谢我的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她让我体会到生活之幸福。这17年一路狂奔地往前冲,无论是不分寒暑的物联网学术研究还是不辞昼夜的产业化闯荡,家人是我拼搏时最坚定的后盾、停靠时最温暖的港湾。

感谢本书的编校设计人员李玲、陈书义、吴明娟、季丽娟、李建慧、潘天吉、钱维林和王超等同事,各位的辛苦付出,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最后,我要感谢尚未谋面的读者,物联网产业征程伊始,尚有许多新的课题并需要我们的求解。读者朋友或许是物联网的研究者、探索者、关注者,毫无疑问都将是物联网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期待大家的真知灼见,一起谱就物联网时代的中国篇章。

刘海涛

2016年9月15日中秋

目录

第一章 国际物联网发展态势

 一、国际物联网技术路线

 二、各国政府重视物联网发展

(一)美国物联网应用发展

(二)日韩物联网应用发展

(三)欧洲物联网发展

(四)中国物联网应用发展

 三、产业巨头布局万亿物联网市场

(一)物联网产业布局

(二)物联网并购狂潮

 四、物联网核心标准取得突破,标准联盟成为竞争焦点

(一)物联网核心标准取得突破

(二)产业标准联盟群雄逐鹿

第二章 “感知中国”——物联网发展之路

 一、“感知中国”团队的物联网创新实践

 二、“感知社会论”驱动的物联网发展路线

 三、微系统信息网,“感知中国”的星星之火

 四、“感知中国”战略促进我国物联网快速发展

(一)物联网发展里程碑

(二)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五、物联网标准之争,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一)物联网标准化启航

(二)物联网标准进展

(三)为物联网明天而战

第三章 物联网——新浪潮、新挑战

 一、物联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再次回归

 二、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三、物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支撑

 四、“共性架构+应用子集”发展模式

第四章 物联网是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体系

 一、面向实体世界,实现虚实深度交融

 二、物联网超越智能化

 三、物联网超越互联网

 四、物物互联不是物联网的本质特征

 五、从大数据服务到大事件服务

 六、物联网为什么需要社会化

第五章 物联网的机理——感知社会论

 一、物联网的四大特征

(一)关注外部

(二)非确定性

(三)不可重现

(四)事件驱动

 二、社会化属性

(一)网络社会化

(二)协同社会化

(三)服务社会化

 三、感知社会化的理论描述

(一)物联网网络社会化的理论描述

(二)物联网协同社会化的理论描述

(三)物联网服务社会化的理论描述

第六章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产业发展新形态

 一、互联网具备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基础

 二、“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更高形态

(一)“物联网×”行业:实体化改造传统产业

(二)“物联网×”工业:工业4.0

(三)“物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

(四)“物联网×”电商:物联网电商

(五)“物联网×”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模式

第七章 物联网金融,客观信用金融模式新革命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捌B战

(一)互联网金融及其主要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挑战

 二、物联网金融,客观信用体系新秩序

(一)金融的核心是信用

(二)物联网金融推动客观信用新秩序

 三、物联网保险,开启保险新模式

(一)大数法则和概率论是传统保险的基础

(二)物联网保险:对事故的发生可测、可控、可预防

 四、物联网银行,缔造银行新时代

(一)互联网银行面临信用风险挑战

(二)物联网银行缔造银行新时代

 五、物联网证券,一切皆证券

(一)证券的本质是价值的表现

(二)物联网推动一切皆证券

 六、物联网投资,推动投资新模式

 七、物联网租赁,助力购买到租赁转变

 八、物联网P2P,防范互联网P2P风险

第八章 物联网交易与电商,买家无假货,卖家可贷款

 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骗贷风波

(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现状

(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骗贷风波

 二、互联网电商的假货之殇

(一)互联网电商发展现状

(二)互联网电商的假货之殇

 三、互联网是主观信息,解决不了交易与电商的本质问题

 四、物联网交易与电商,买家无假货,卖家可贷款

第九章 物联网推动创业创新

 一、“物联网×”推动形成双创新模式

 二、物联网产业提供巨大创业创新空间

 三、物联网金融带来无限创新资本

 四、社会化协同形成创新社会组织结构

第十章 物联网思维,中华思维主导世界

 一、西方思维和中华思维区别

(一)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

(二)分析逻辑思维和整体综合思维

(三)确定性思维和非确定性思维

(四)西医思维和中医思维

 二、物联网思维是中华思维

(一)互联网思维是确定性思维,物联网思维是非确定性思维

(二)互联网思维是以人为本的思维,物联网思维是天地人合一的思维

(三)互联网思维是人人平等思维,物联网思维是社会化组织架构思维

(四)互联网思维是大数据思维,物联网思维是大事件思维

 三、物联网推动西方思维世界向中华思维世界转变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我相信,路必须走,方能到达。

有的长路是一种仪式,就像信徒的朝圣,求道者的冥想。唯有热爱与热诚,才能抵御漫漫长路。

物联网之于著者刘海涛,始于1999年至今已17年,就是这样的一条长路!

《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就是他朝圣“物联网”长路上的“冥想”。

(一)

17年前的1999年。

刘海涛中科大物理博士毕业入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这是个历史久远的老所,仪器庞杂门类众多:“要是有个系统把散落各处的设备连起来就好了”。

这就是刘海涛后来讲物联网中国原始性创新时必提到的1999年那束闪在脑海中的“小火花”,他命名为“微系统信息网”——这是中国物联网的“乳名”,并启动课题研究。

同期国际上在开展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后来为了更好地与国际交流,但又区别传感器网络,我们把微系统信息网更名为传感网。

2008年6月,由于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突出,国际标准组织ISO首届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刘海涛团队专家代表中国提交的一系列核心方案,获得成员国代表的认可,自此中国成为该领域国际标准四大发起国及主导力量,是国际物联网标准化举足轻重的领跑者。

2009年8月7日,在刘海涛团队研究的10年之际,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听取了团队汇报,针对美国的智慧地球,刘海涛立足国家战略提出建设“感知中国”受到高度肯定,“感知中国”团队就此诞生。

2010年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启动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这也是中国物联网启动国家战略的原点。

“物联网”这个新词高频率地出现,媒体因此称这位1968年出生的科学家为“中国的物联网之父”、“中国物联网的弄潮儿”、“他发现了一片崭新的蓝海,让大洋彼岸听到了来自中国的涛声!”

2012年9月15日,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让物联网更好地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签批(《中国制造2025》……

刘海涛的“感知中国”团队也交出了答卷12015年5月,国际标准组织(ISO/IEC)的物联网标准化大会,“感知中国”团队代表中国赢得继续主导国际物联网体系架构。媒体称为“开创了IS()六十多年来、IEc一百多年来第一次由中国从提案到标准编写主导未来信息基础网络架构的历史”,在物联网领域国际话语权竞争中站到了历史高点。  2016年9月,李克强出席第39届国际标准组织IS()大会,强调强化标准引领,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互联网架构是美国人的,但物联网架构是中国的。”同时刘海涛先生带领的“感知中国”团队也参与了上述多项物联网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

物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成为这个创新时代的集体语言。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真的来了!而与我国错失前两次信息产业浪潮机遇不同,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研发以及产业化领域,具有同步甚至领先优势。

谷歌曾预言在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将消失!这个时代的我们都将亲历物联网时代的“感知”予生活的渗透、予社会的变革、予技术的重构、予行业的重塑、予文明的贡献,凡此种种的叠加呈现给大家的《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可见一斑。这也是著者刘海涛呈现给读者的真诚探讨,也是“感知中国”团队产业化实践的凝练。

(二)

以思想者、以探路者、以先行者,刘海涛先生在物联网长路上探寻,理念、理论需要时间佐证与实践检验。

“沿着以感知为核心的方向研究,是中国物联网的方向;沿着以感知为核心的模式发展,为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探索一条感知大道。”是刘海涛先生所坚持的。如同古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企业“丛林”中开辟出一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突破点,颠覆传统技术和模式,打造物联网杀手级应用”。著者以实践证明着物联网金融就是其中一个突破点。

此书的章节记录了刘海涛“感知中国”团队的实践:不是纵向行业应用项目如物联网交通、物联网安防、物联网环保等碎片化罗列;而是横向建构前瞻如物联网金融、物联网×、物联网交易……不断丰富其物联网思维。

著者认为,物联网以其全新的架构体系,让实体世界实现主动的感知互动,让虚拟经济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全面感知实体经济行为,准确预测实体经济的走向,让虚拟经济的服务和控制融合在实体经济的每个环节中,这必将推动传统金融模式的一场新革命,并催生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物联网金融。

在该领域刘海涛团队已经走在全球的前列。“互联网金融只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是主观信用体系,并未降低金融的风险。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的,通过物联网终端和系统形成的物理世界的镜像反映,物联网金融是客观信用体系。物联网金融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全面降低金融的风险,将深刻而深远地变革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

互联网是面向虚拟世界、实现的传统产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改变的是传统产业的核心。刘海涛先生针对产业转型升级,他提出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技术改造、模式再造,并成功应用于实践。

那么,超越智能化、超越互联网的物联网体系,带给工业4.0的到底是什么?“物联网以其社会属性的架构,关注的是制造环节间的协同,产业链间的融合,研、产、融、商深度融合的边际效应,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和运营商,这是中国工业4.0要做的事情。”

(三)

庄子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物联网思维恰恰是我中华思维。”刘海涛先生书中论断。

五年前的2011年,刘海涛先生的《物联网之感知社会论》出版。在物联网理论研究上第一次明确了物联网的目的是感知,核心是“社会化”,厘清了物联网与互联网、通信网、云计算等的关系,从理论上对物联网进行了顶层设计,基于“感知+社会屙性”构成刘海涛物联网理论研究、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的物联网思维。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面向实体物理世界,以感知互动为目的,以团队化的社会属性架构为核心,是建立在智能化和网络化基础之上的,超越智能化、超越互联网的,是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系统,关注的是实体世界的事件。

“感是感觉、感性,是我们触摸世界的观感;知是理性、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判断。”感知,两个字代表了人类认知体系的两极:一个是现实世界极、是物理极;一个是精神体系极、是人文极。

他告诉笔者:“越琢磨物联网越能体会到快乐,甚至是无穷的快乐。物联网实现人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如同我们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而功能不同的物体也组成的‘人类社会’。”

《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是刘海涛的第二本物联网专著,是他基于物联网思维的产业打造、商业模式再造的前瞻性理念及产业实践凝练。

“物联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使然,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的实体世界、到中世纪的精神世界、到现在以互联网为主的虚拟世界,但现在的实体世界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问题等,虚拟世界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实体世界的物联网,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联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再次回归。”

“如果说互联网带来的地球村是信息的地球村,那么,物联网则是实体世界的地球村。”

“而对于纷繁复杂多变的万物的透彻感知一定是东方的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去中心化的扁平思维,是确定性思维,非常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物联网是非确定性架构,是有组织、有分工、有协同、有纪律的社会化体系思维,追求的是人与实体世界的和谐、共融、共存、共发展,是天地人的合一,这正是中华思维。”

“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联网思维也将推动全球从互联网的西方思维为主演变到中华思维为主。”这就是物联网时代的中国机遇。

观之现今互联网发展的顶峰时期,著者刘海涛先生的这一“冥想”,格外期待明天的实现。

许多事情进出刘海涛的人生,但只有物联网这一件事情融入进刘海涛的生命。作为同事、创业伙伴,我曾问过刘海涛两个问题:

“如果你有半天空闲,你会做些什么?”

“这么多年来,还真没有半天闲着。但假如有,我想去湖边发呆。”如果哪天他去发呆了,笔者一定再探问一下他的“冥想”。

“假如你离世了,你的墓志铭上会写什么?”

“在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我希望墓碑上刻下这样的字:这个人想用一生告诉世界——物联网是物理,是哲学,是社会。他这样理解物联网,并为之奋斗一生。”

这就是刘海涛的人生况味:“唯一的人生没有彩排,更不能重来。我竭力让每一个当下都活得最有意义,并承担此刻的责任。”的确,物联网在发掘着刘海涛生命意义的同时,也成为了他生命的终极意义。

作为同事随刘海涛创业五年多来的2000个日日夜夜,不由自主地会被卷入一种状态:一路狂奔的追逐感;争分夺秒的压迫感;创新创造的亢奋感……

生命并非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你并不是在发现你自己,而是在重新创造你自己。物联网的世界已经创造了另外一个刘海涛。

世界上一定有这样一种人,内心自带发动机,不需要别人来发动,他与自己的“冥想”激情地对撞出爆发力,搅得风生水起并乘风破浪。

这就是笔者作为同事认识的刘海涛。

感知集团副总裁

李玲

2016年9月16日

内容推荐

刘海涛著的《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和产业的现状和趋势。详细介绍了我国物联网从“感知社会论”理论技术驱动、到“感知中国”应用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再到国际物联网顶层架构等标准主导引领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核心本质,提出了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以及“共性架构+应用子集”发展模式等创新性见解。

作者开创性地提出了“物联网×、物联网金融、物联网银行、物联网证券、物联网保险、物联网电商、物联网思维”等物联网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理念,预言物联网将开创客观信用体系的金融新模式,开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开拓中华思维主导世界的新格局。

编辑推荐

刘海涛著的《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和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以感知社会论驱动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路线,以及我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国际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核心本质、物联网的社会化属性进行了理论描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