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操控术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熊敏编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奇妙的“三分之一效应”

一条繁华的步行街,生意最好的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而是处于该条街道三分之一处的,因为消费者不会一来到这条街上就购物,也不会逛到最后才掏腰包,这就是“三分之一效应”。

考试中,经常会出现选择题,一般会有四个选项:ABCD,如果你不知道正确答案是哪一个,你通常会猜哪一个呢?

考场上可以抛硬币吗?既然是猜,那么从道理上来说就不需要再耗费额外的心思,从概率上来说,有四个选项时,把所有的答案都选择同一个选项会保证大概有25%的胜算,应该比每题选一个选项的平均得分机会大。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还要耗费心思每一题都去猜测呢?

人在任何时候都希望能够把握自己的未来,即使是完全未知的猜测。这是属于典型的考生一思考,老师就发笑!

很多人会认为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的答案不会很早出现也不会很晚出现,所以,更多的人会选择B或者C,而选择A和D的人则比较少。回忆一下自己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的呢?

这就是心理学中讲到的“三分之一效应”,“三分之一效应”属于决策中的心理偏差,生活中的我们,经常要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而选择无非有两种:二者择一,或多者择一。“二者择一”,虽有难度,但难度不大;而在“多者择一”的决策中,随着选择对象的增多,选择余地的增大,选择难度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加大,使得抉择者不知如何选择,左右为难。

有一个大学生电影节的颁奖闭幕式,大家都很想去,可是只有两张票,人多票少,怎么办?只能抽签决定,运气好的去参加。于是,班长把签排成一排,让大家来抽签,为了以示公平,他让同学们先抽,剩下的一张才是自己的。大家一个个把签都抽走了,全是空白,只剩下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两张上都写着“有”字,班长和倒数第二个抽签的人有幸得到了票。

这个班长之所以能够最后胜出,其实是玩了一个小小的心理战术,这个心理战术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三分之一效应”。班长做了那么多签,从概率的角度考虑,每张签被抽中的概率都差不多,但大家对第一张和最后一张都有点抗拒,总认为不可能那么巧,两张票正好落在了最后和最前,所以,大家都觉得从中间随手抽一张的成功率要大一些,而大家的这一心理,恰恰被班长所利用。

在生活中,“三分之一效应”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我们购物时对店铺的选择,对于这一点,我的朋友珍妮是最有代表性的。

珍妮喜欢逛街,她大部分的闲暇时光都用在了逛街上面。有一次,珍妮去一条繁华的步行街买裙子,她是一个很较真的人,又对逛街十分着迷,所以,每次都是几乎逛遍每一家店铺,从第一家店铺开始直到最后一家店铺结束,但逛完了整条街,她依然两手空空,然后再回到之前看过的店铺,不过每次她买衣服的位置差不多都在整条街的三分之一处。即便没有时间,珍妮逛街也不会凑合,不会一下子就轻易出手,总要逛到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进行消费。

珍妮的行为或许会让很多人不理解,其实,用“三分之一效应”就能很好地解释珍妮的行为。之所以不会在第一家店铺成交,那是因为她总认为前方会有更合适的,通常不会在最后一家成交,是因为一旦前方没有可选择的店铺,她的心里就会后悔,认为前边看过的好像更好一点,这就是珍妮为什么会在逛完整条街,又回到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进行消费的原因。如果一条街道是一眼看不到头的,她没有时间逛完,就会在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消费。

“三分之一效应”启示大家,不要不切实际地过分地追求完美,该做出选择时,就要当机立断。

【敏言慧语】

逛街与购物通常是两个概念,逛街的概念里并没有购物的成分,而购物是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并且要买回来。为什么人们在该做出选择的时候做不出选择?排除那些选择障碍的情况,人们对于自己的内心需要,其实并没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知。

P2-4

目录

第一章 不可思议的消费行为大揭秘

 奇妙的“三分之一效应”

 你为什么愿意接受价格歧视

 口袋缩水,花销却越大

 停不下来的奢侈品消费

 爱上“秒杀”的感觉

 为什么你总是和身边的人撞衫

 “月光族”的消费心理是什么

 疯狂的买买买,为了满足什么

 心理测试:你有怎样的消费观念

第二章 冲动的魔鬼是如何逃出潘多拉魔盒的

 左口袋里的金币与右口袋里的金币

 越多选择,越难满足

 为什么每次进超市都会把购物车装满

 让人欲罢不能的“饥饿感”

 商家的促销组合拳,你招架得住吗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免费试吃背后有陷阱

 为牛排的嗞嗞声买单

 购物狂的心理是什么

 心理测试:你是否是一个冲动的消费者

第三章 那些多余的东西是怎样买回来的

 心中住进了“鸟笼”,欲望就会无止境

 你为那些促销商品付出了更昂贵的价格吗

 捆绑销售的真正受益者是商家

 改头换面的价格障眼法

 上了面子的当

 你为什么会爱上团购

 有多少东西是因为好奇买回了家

 你为赞美付费了吗

 心理测试:你有怎样的金钱观

第四章 女人的衣橱里为什么总缺少一件华服

 消费有时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女人都爱跟着感觉走

 有一种回忆叫挥之不去

 明星款为什么那么火

 越是稀少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它

 暗示的力量

 价格心理是如何影响你的购买行为的

 说谎的试衣镜

 “名牌控们”不为人知的心理

 心理测试:你是购物狂吗

第五章 为什么上当的人中总有你

 难以抵抗的外表诱惑

 为什么销售员总是先给你介绍最贵的商品

 商家欲擒故纵,让你甘心掏腰包

 “中杯”的陷阱

 你是否中了“以退为进”的诡计

 为什么越贵的商品越畅销

 千万别带着亏欠的心理去消费

 价格标签背后的心理游戏

 金额细分、化整为零,让你掉进不贵的温柔陷阱

 砍价,是一场心理博弈

 心理测试:你是精明的消费者吗

第六章 盈与亏之间,你缺少的是什么

 山羊为什么会排着队去跳崖

 为什么你总会高估了所拥有东西的价值

 当你被套牢,最佳的逃脱办法是什么

 面对不良资产,最好的办法就是割肉

 人人怕风险,人人又都是冒险家

 一夜暴富的心理有多么可怕

 打破投资的惯性思维

 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你的投资行为有多大关系

 为什么有人愿意一直守着鸡肋不愿意放弃

 疯狂彩民的穷途末路

 为何别人的投资项目总是那样诱人

 如何实现家庭资产收益最大化

 心理测试:你的理财能力如何

序言

谁是经济行为背后的黑手

在消费投资领域,有很多很多奇怪的现象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有时感觉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天啊!我怎么会这么做!”这种懊恼的情绪人人都曾有过,不信?看看下面的故事,一定会让你感同身受。

事例一:李四这个月的表现非常棒,老板奖励他800元奖金,拿到奖金的李四,第一时间约朋友去饭店大吃了一顿,800元奖金所剩无几。又过了一个月,老板决定给李四每月涨800元工资,朋友们要他请大家吃饭,李四却说:“这800元可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不能随便浪费了。”并以此为由婉言拒绝了朋友。同样是800元,为什么奖金花起来就不心疼,工资花起来就心疼得不得了呢?

涉及情绪:安全感。因为固定的消费支出形成较为固定的消费模式,或者说这个模式就是一种心理安全模式,就好比做金融的人会设置一条止损线,固定收益因为长期的固化基本有了固定的流向,而非固定收益则可以随意安排其他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如果李四是一个毫无安全感压力的人,那么他自然对于任何一个800元都可以随意处置。

事例二:一瓶500毫升的冰红茶在街边的便利店只卖8元,而在公园的休息区购买需要12元,如果是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购买,则需要25元。虽然是同一种饮料,在不同的地点购买,价格却相差悬殊,但我们对这种价格歧视并不反感,反而乐意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同理心嘛。记得爬山时山脚下的黄瓜5毛一根,而山顶上的黄瓜3块一根。当看到背夫们背着重重的一筐黄瓜往山上走时,轻装前进的自己已经气喘吁吁,自然很容易理解山上黄瓜贵的原由。

事例三:一家商店降价10%销售库存洗衣液,无人问津,之后,店老板在门口贴出一条广告:“本店出售洗衣液,每人限购一瓶,两瓶以上者需加价15%。”结果,人们争先购买,洗衣液很快销售一空,这是什么道理呢?

饥饿营销,这一招被很多营销者所用,屡试不爽。刻意制造一种恐慌感,如同那年的抢盐风波一样,人们在很多时候被某种情绪所控制时,会暂时性地屏蔽理性分析。

事例四:小贾因需要现金必须卖出所持有的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其中,一只股票账面盈利,另外一只股票账面亏损(盈利与亏损都是相对于买人时的价格而言的),结果,小贾不假思索地卖出了盈利的那只股票,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吗?

看过以上的事例,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呢?有些经济行为看似十分荒唐,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你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是谁在操控着我们,让我们的行为变得怪异,无法理解呢?没错!幕后黑手就是心理学!

行为由个人思想或欲望决定,行为的产生首先受意识的影响,心理意识的思维影响着个人行为,而个人的行为又对个人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其心理意识,即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当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瘪了、投资理财打了水漂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试图找出那些令我们的金币偷偷溜走的原因,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即便发现了问题,下次还是会重蹈覆辙。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追本溯源,行为是由心理决定的,行为不当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刨根问底,找出在经济行为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在操控着我们,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可思议的消费行为吗?你想知道自己是如何步入商家的陷阱,掏光口袋里的银子的吗?你想知道自己的每一次投资为何都血本无归吗?那么,就请你翻开这本书,本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它会帮助你还原每一个经济行为背后的心路历程,找出那些影响你正确决策的心理因素。

理性消费其实有个九字箴言:你喜欢,你需要,你适合。遗憾的是十人当中怕是有九人难以做到这九个字。所以,我们还需剖析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信在本书的陪伴下,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精明的投资人!

内容推荐

熊敏编著的《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操控术》对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消费”“投资”“团购”“砍价”“奢侈品购买”等经济行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心理学剖析,将冲动消费、名牌控、购物狂等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帮助大家找出钱包上的“心理漏洞”,远离“冲动消费”和“商家打折促销”的非理性购物陷阱。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有趣的科普性质的经济行为心理学读物。

编辑推荐

超有趣的经济现象,很实用的心理剖析,让你从现在开始告别“冲动消费”!

熊敏编著的《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操控术》教你用心理学看消费行为,解密独特视角下的“购物”真相!

为什么奖金花起来不心疼?

有多少东西是因为好奇买回了家?

为什么销售员总是先给你介绍最贵的商品?

你被牛排的“滋滋声”诱惑了吗?

为何别人的投资项目总是那样诱人?

……

这些看似平常的经济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陷阱。你的金币为什么总会被掏空?你的钱包为什么总是迅速干瘪?购物狂们都在想些什么?在这里统统都能找到答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