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新插图普及本)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英)凯恩斯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深刻影响了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政策;触发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

凯恩斯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新插图普及本)》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内容推荐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 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此书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凯恩斯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新插图普及本)》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目录

前言

引 论

第一节 释 名

 古典经济学派的前提

 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的缺陷

 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工人下意识的行为与古典经济学理论

 “非自愿”失业

 古典经济学体系应保留之处

 古典经济学者的失误之处

 总结

第二节 有效需求原理

 有效需求公式

 就业理论的简述

 乐观和虚假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第一章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经济单位的选择

 传统经济学研究单位的缺陷

 需求函数与生产

 生产函数

 第二节 生产预期与就业量

 生产预期

 生产预期对就业量的影响

 第三节 收入、储蓄和投资

 现期收入

 基于生产的收入算法

 基于消费的收入算法

 对于净收入的定义

 投资和储蓄

 附录:使用者成本

 第四节 储蓄和投资的规范定义

 投资的定义

 储蓄的意义

 强迫储蓄

 投资与储蓄的恒定相等

第二章 消费倾向

 第一节 客观因素影响下的消费倾向

 论述就业量和消费

 论述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

 论述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函数

 论述财物政策对消费的影响

 论述公共事业对消费的影响

 第二节 主观因素影响下的消费倾向

 论述营销消费的主观动机

 论述利息率与储蓄

 第三节 边际消费倾向及乘数

 论述边际消费倾向

 论消费乘数

 论述影响就业乘数的社会因素

 论述未知增产对就业的影响

 论述公共工程和就业率

 论述失业和社会财富

第三章 投资诱导

 第一节 资本的边际效率

 资本价值与预期收益

 和资本边际效率有关的传统名词

 未来预期对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

 影响投资的风险

 总结

 第二节 对资本的长期预期

 预期与信心状态

 投资预期和股票交易

 经济形势不变的成规

 成规不可靠的原因

 资本流动性与投资预期

 第三节 利息率的一般理论

 流动性偏好与利息率

 流行性偏好

 货币影响经济的补充说明

 第四节 古典经济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古典利息率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的失误

 图说古典经济学家的失误之处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失误

 第五节 偏 好

 持有现金的动机

 持有现金的投机动机

 现金数量与投资偏好

 长期恒定的利息率

 货币管理者与利息率

 第六节 资本的性质

 储蓄的决策

 资本的未来收益

 资本与社会富裕

 理想社会下的资本利息率

 第七节 利息和货币的性质

 利息率的衡量标准

 资产的三种性质

 货币利息率的重要性

 货币工资的必然性

 人对持有财富方式的选择

 中性利息率

 第八节 综 述

 经济体系中的各种因素

 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

 经济体系的稳定条件

第四章 货币工资

 第一节 论货币工资

 古典经济学中货币工资理论的谬误

 货币工资变动的影响

 弹性工资和弹性货币政策

 弹性工资和刚性工资

 本节附录:对庇古教授《失业论》的阐述

 第二节 论就业函数

 解析就业函数

 总有效需求和就业函数

 充分就业问题的变量

 第三节 论社会价格

 货币与经济学体系

 货币论需要考虑的5 个复杂因素

 5 个复杂因素的解析

 有效需求函数的解读

 长期内货币与价格间关系

试读章节

本书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名,强调的是其中的“通”字。本书如此命名在于能将我的观点和结论与古典经济学派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和结论加以对照。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古典经济学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支配着我这一代人的统治阶级和学术界的经济思想,具体到我自己,企业也是在古典经济学派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不过在下文中,我需要对古典经济学派进行说明的是:它往往只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才能够成立,而不适用于一般的情况。古典经济学派所假设的情况是一个极端的点,它只出现在各种可能的均衡状态中,而这种状态恰恰是我们实际生活中所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古典经济学派的假设往往只存在于理论当中,而不具有广泛的实践效果。如果不加以辨别地将这种假设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就会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古典经济学派的前提

古典经济学派大部分有关于价值与生产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的讨论上:一是如何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分配于多种用途当中;二是在使用这一定量资源的前提下,各种资源的相对报酬及其产品的相对价值应该怎样来决定。此外,对于现有可用资源的数量,如适龄就业人口的多少、自然资源的多少以及被积累起来的资本设备的数量,这些论述往往仅使用对既定数量进行描述的方法加以处理;而具体到在这些可用资源之中,实际就业人数究竟有多少,普遍受什么因素影响,则基本没有翔实的理论加以说明。

当然,我也不能说古典经济学派对于此类问题毫无涉及,因为讨论就业人口数量变化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在这些人当中,不免有涉及此类问题的。所以,此类问题并不是被忽略了,而是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都只是太肤浅了,没有涉及核心的内容。

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的缺陷

古典经济学派关于就业的理论,从表面上看简单明了,也就是基于两个基本的前提。这两个基本前提是:第一,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物;第二,在就业量不变时,工资的效用等于当时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但是古典经济学派对于这两个前提本身,则几乎毫无讨论。

这两个前提的具体含义是:

第一,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物。即就业人员的工资,等于把就业人数减少一人所引起的价值之净损失。这里这个“净”字,指的是刨除因为产量减少而可以避免的其他成本开支。假如市场与竞争不完全,则工资不等于劳动的边际产物,但在此种情形之下,还是有其他原则可以推敲出来的。

第二,在就业量不变时,工资的效用等于当时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即每一个就业者的真实工资,正好等于他最低的期望工资,这刚好让该实际就业人数都继续工作。正如第一个前提因竞争的不完全而会产生例外一样,假如可就业人员组织起来,则第二等式亦未必适用于每一位劳工。P3-5

序言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巨著,可以媲美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著作。

从学科的角度看,凯恩斯的《通论》开创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宏观经济学。而这之前的经济学内容,大致属于现在的微观经济学范畴,这个二分法来自于新古典综合派。这就是有了凯恩斯的《通论》,再有了萨缪尔森、希克斯等人的新古典综合派,有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新古典综合。因此可以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而凯恩斯的《通论》则是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

从理论意义上说,1936年之前的经济学以个体经济行为分析为主、属于研究个量的价格理论。凯恩斯的《通论》首开以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属于研究总量的收入理论。两者的理论背景也有很大不同,1936年之前的经济学是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研究的,而凯恩斯的《通论》则是在过剩经济的背景下讨论国民收入问题的。

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之后,经过众多经济学家的解释或争论,比如汉森、希克斯,特别是萨缪尔森等人,形成的新古典综合派逐渐成了经济学的主流并居于正统地位。这种地位在遭遇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严重的“滞胀”现象时才有所削弱。

从实践的角度看,凯恩斯的《通论》当时被认为拯救了陷入危机不能自拔的资本主义世界,所以才被称颂为“凯恩斯革命”。而成功带领美国走出大危机的“罗斯福新政”实践和凯恩斯《通论》理论也相互印证了彼此的价值。二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几乎都采用了凯恩斯《通论》所提倡的政策主张,由此可见这本书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巨大影响。

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思想、政策方法和手段,可以说是典型的“凯恩斯式”。中国政府在治理1993年的通货膨胀时,第一次成功地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使高涨的经济大约在1997年成功实现“软着陆”,告别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大起大落的W型轨迹。中国经济也就在这个时期,不经意间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梦靥,悄然进入过剩经济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兴起、中国进入汽车时代、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红利,中国经济持续高歌猛进,直到最近几年逐渐放慢了脚步。现在,中国经济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并存,是不是比较符合凯恩斯描述的非充分就业状态呢?中国政府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但面对持续的下滑趋势时又往往不得不使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刺激政策,大规模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凯恩斯理论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由哪些因素决定,然后使用经济政策去控制、去影响这些因素以提高国民收入,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理论中最主要分析的就是“投资”和“消费”这两个方面。今天,中国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着力点也是投资和消费,且往往是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实际上中国经济属于“投资驱动型”。

无论是从学科角度、还是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价值、特别是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实践来说,研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应当是经济学人的必修课,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陈宏

2016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只要这个世界有需要,凯恩斯的思想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英国传记学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23: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