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丹慧主编的《冷战国际史研究(21)》对198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学家所做的外交史研究进行学术史梳理与评论。论者以世界史、比较史、全球史和跨国史研究为观察的视角,研究和评介了25年来美国的外交史研究的发展轨迹,认为多种研究方法的借鉴和运用,使该领域焕发了新的活力,跃上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高度。文章内涵丰富的学术史信息,以及启迪思路的引证评述,其为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即如论者所言:“本文的研究,对受到政治上禁区和档案开放程度限制的中国学者来说,也许可以换个角度,取得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卷首语
特邀专论
他山之石
——近25年来影响美国外交史研究的四个新视角和方法
专题研究
论1954年中国对印度支那停战政策的缘起与演变
英国政府参与解决第一次台海危机的政策研究
张莘夫事件与二战后初期的中苏国共关系
青年学者论坛
“革命”与“中立”之间:中国对老挝初期政策探析
——以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筹备阶段为核心的考察
苏共二十大后德国统社党对中共经验的引进
——群众路线在民主德国研究之一
对1960一1961年苏联向中国“逼债”一说的辨析
——参考与东欧国家相关的新史料
“政经分离”:冷战时期中蒙贸易关系历史考察
生不逢时:对苏中友好协会的历史考察(1957—1969)
冲绳军用土地问题的形成(1952—1955)
书评·书介
冷战史史料学的人门之作
——《冷战史研究档案资源导论》评介
档案研究信息
从“涉密调查”到“驱而不逐”
——以美国档案重建钱学森案件中的两个核心细节与过程
(1950—1953)
越南国家档案馆及馆藏简介
泰国国家档案馆冷战时期泰中关系档案介绍
“粤籍华侨与冷战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口述历史
朝鲜战争中转入朝鲜人民军的中国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五)
上海小三线口述史选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