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造学社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共23册)(精)》为阵地,首开研究中国建筑之先河,堪当“研究中国固有之建筑术,协助创造将来之新建筑”之重任。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学习先贤们的做人做事,便于后学阅读和研究《汇刊》,并给组建“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有所贡献者以纪念,为将来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学术交流时作为交换的礼品,为当代和以后学习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学子作为优秀者的奖品,作为现在和将来传承古建筑技艺(“八大作”的优秀者)以奖励,作为建筑典籍收藏家的收藏品,中国营造学社用当代优质的纸张,现代先进的图文处理技术,重印全套《汇刊》奉献给社会。
1930-1945年.中国营造学社首开研究中国建筑之先河,以“研究中国固有之建筑术,协助创造将来之新建筑”为宗旨.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阐铎、梁启雄、单士元、陈仲篪、王壁文等一大批学社同仁,先后调查了全国15个省220多个县的历史遗构,测绘、调查、摄影了2000多个建筑,对唐、宋、辽、金代的建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基本上掌握了自魏晋到明清时期的建筑实物资料;在文献典籍整理方面,他们对浩瀚的古籍进行考辨源流,对中国建筑自远古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这些成果全面反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是我国一笔极其重要的文化财富。
读者对象:建筑理论、建筑史学研究,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测绘、结构、文物、美术等专业人员及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