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剑编著的《庾信诗赋接受研究(精)》贯彻接受美学所坚持的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统一原则,从历时的维度,将庾信诗赋放在生生不息的文学史、文论史、文化史长河中,考察庾信诗赋接受与研究的大致历程。按时代先后,分为隋前(包含隋朝,以下不再注明)、唐代、宋金元、明、清等五个部分,勾画出千百年问庾信诗赋接受的发展演变历史,并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探讨庾信诗赋接受背后的深层原因。
绪论
0.1 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方法、选题意义和价值
0.1.1 研究现状述评
0.1.2 研究对象界定及研究方法简述
0.1.3 选题意义和价值
0.2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0.2.1 主要内容
O.2.2 主要观点
第1章 隋前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1.1 庾信与“诗文新变”
1.1.1 作为“读者”的庾信
1.1.2 作为创作“主体”的庾信
1.1.3 读者与庾信诗赋接受
1.2 作为“文化使者”的庾信
1.2.1 “外交使者”庾信与南北文化传播
1.2.2 庾信与北周文化建设
1.2.3 “南风北渐”与庾信诗赋接受
第2章 唐代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2.1 初唐史家和“四杰”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2.1.1 初唐史家对庾信及其诗赋的批评
2.1.2 批评与创作分离:“初唐四杰”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2.2 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2.2.1 李白接受庾信诗赋的文化语境
2.2.2 李白对庾信诗艺的承传接受
2.2.3 斟酌《雅》《颂》——“诗言志”视界中李白与庾信的重合与变异
2.2.4 诗宗《风》《骚》——“诗缘情”视界中李白与庾信的重合与变异
2.2.5 从“清新”到“清真”——李白对庾信诗歌美学的继承与超越
2.3 杜甫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2.3.1 “哀伤同庾信”——“生命体验”视阈下杜甫与庾信的契合
2.3.2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对庾信诗风的阐释与推重
2.3.3 杜甫对庾信诗法的发掘、运用与化成
2.4 李商隐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2.4.1 李商隐“感伤化”写作对庾信“悲美”精神的接受
2.4.2 李商隐对庾信诗赋写作技艺的接受
第3章 宋金元时期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3.1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庾信诗赋接受
3.1.1 “西昆”诗家对庾信艺术技巧的承传与“复古派”对“徐庾体”的贬抑
3.1.2 “西昆后学”对庾信哀愁精神的发现与“诗文革新”者对庾信的再认识
3.1.3 王安石、苏轼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3.2 黄庭坚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3.2.1 黄庭坚对庾信“哀愁”精神的标举、阐扬
3.2.2 黄庭坚对庾信“性灵”说的内在承传和运用
……
第4章 明代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第5章 清代对庾信诗赋的接受
第6章 思乡文化与庾信诗赋接受
第7章 隐逸文化与庾信诗赋接受
第8章 “人格批评”与庾信及其诗赋接受
第9章 余论:走向“交往对话”的庾信接受与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