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旻的《女大学生宿舍里的独行客》是一部直击九零后大学生校园真实生存状况的好书!
九零后女大学生宿舍里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妙趣横生、个性十足的女大学生独行客为什么会让我们读后辗转反侧、流连忘返?
男生是不是产生了误会?他是不是觉得木子自私?他以后还会继续坐在这儿吗?一连串疑问敲打着木子的心,木子右手紧握着笔双眼用力直盯着课本,可笔下再也写不出什么,眼里再也看不进什么了,只是心烦意乱、懊恼不已,恨不能挖个地洞钻进去,好像这个偌大的自习室再也容不下自己,全世界都在指责木子,只因为一个人的一个误会。
李晟旻的《女大学生宿舍里的独行客》是一部直击九零后大学生校园真实生存状况的好书!
一场毕业旅行,串联起四年的大学记忆,仿佛只有当渐渐远离而非身处其中,情感的体验才愈发真切。有初入校园的青涩懵懂跌跌撞撞,也有习惯之后的不以为然懒懒散散;有同学间一个翻脸后的再无往来,也有友爱、误解、争吵、原谅、和解的兜兜转转;有离开父母挣脱束缚后的偶尔疯狂,也有自习室目标明确死心塌地地埋头奋战。好像,这是所有人的大学,好像,这又只是主人公一个人的大学,也许,有些事情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每个人的经历又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脉络,只有在层层抽丝剥茧后,这脉络才慢慢清晰,对过往生活的找寻也刚刚开始。
第二章
一路辗转,木子她们总算到达了预定的驼峰青年旅社——得名于“二战”中著名的驼峰航线。青年旅社隐蔽在路边一隅,甚至没有夺人眼目的大招牌,只是在同样不夺人眼目的驼峰酒吧的侧面挂了一个往里走的箭头,她们沿着箭头走,两边的墙上是色彩鲜艳的涂鸦和酒吧歌手的海报,两个拐弯之后是一个有点污秽、僻静得像是鲜有人走的废弃大楼的楼梯,她们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对这个颇有些名气的旅社产生了质疑。当来到三楼旅社的入口处,看到吧台、台球桌以及舒适的沙发上慵懒地上网、聊天、看书的人们以后,所有的疑惑才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与预期相符,甚至超越预期的兴奋感和新鲜感。酒、咖啡、音乐、老外、背包客,这是她们出发前对于青年旅社的全部期待,而这里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哇,真是不错。”
“你看这帘子,还民族特色呢。”四爷对着红底绿花格窗帘犯痴道。
“哎呀、哎呀,真好、真好,这个旅社真不错。”
作为这次旅程的第一个落脚点,这里的环境令三个女生相当满意,仿佛预示着接下来几天的旅程都会如此顺心。
“这里怎么这么热啊。”木子从架子上随手拿起一本杂志扇风。
“大姐,我怎么瞅您还穿着羽绒服呢。”四爷取笑道。
木子低头一看身上厚重的羽绒服,没想到短短几个小时的路程就经历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气候,刚刚在北京还只有不到五摄氏度的气温,现在大概也有三十度了吧。木子跳蚤般赶紧抖落身上的衣服,换上一身夏装。为了抵御高原地区强烈的紫外线,三人在来之前都备足了各种防护措施,这会儿正各自往身上凡是没有衣布包裹的肌肤,裹黄油般裹上厚厚的防晒霜,聂裴氏和四爷还戴了特地买的墨镜,每个人这才都清清爽爽、安安心心地上路了,唯独聂裴氏脚上还是那双从寒冷地区一路穿来的加厚棉鞋。
中午在旅社附近饱餐了一顿米线后,下午便去到翠湖周边。三个人一直以为昆明是个不太发达的城市,即使是旅社所位于的最热闹繁华的金马坊一带也没有发现当地人生活富裕的痕迹,但从翠湖到云南大学再到文林街,才让人看到了昆明最生活最人文的一面。翠湖公园里游客固然多,但更多的是当地的老年人唱歌跳舞的一个个小团体,这个凉亭下是当地民歌配着丰富的吹拉弹唱,那个广场上是穿着民族服饰的阿姨围成一个圈跳着,嘴里还念念有词着外人不懂的语言。湖边垂钓的、空地上甩大绳的、广场上放风筝的,还有附近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绿得发亮的青草地上做着各种游戏,在这个外地人只能拍照留念匆匆游览的地方,却包含了昆明人一天的生活。高级酒店、酒吧、咖啡馆甚至独立别墅遍布整个翠湖周围,让人俨然置身于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富人区。昆明傍晚五点的阳光丝毫没有退去的意思,仍然闪耀在翠湖清澈明亮的湖面上,微风吹拂着湖边的柳树和棕榈,也吹拂着孩童从小就被晒得黝黑的脸庞,三个女生漫步在湖边,也吹着风,也像当地人一样感受着依旧灼人的紫外线。
从云南大学门外的大上坡一路走到文林街,让木子她们一路惊叹的,竟是连绵而过的高级跑车——阿斯顿马丁、保时捷、法拉利……她们就一路这么目瞪口呆着,谁说昆明人的生活不富裕,在三个人生活的不同城市都不曾见过这般景象,而在这个大家都以为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这些代表财富的标志竟很合时宜地出现,与周围的各大中小学都能和谐共处,一点不觉唐突。文林街更是遍布酒吧、咖啡店和各种特色小店,店面虽小却内容丰富,是年轻人时常光顾之地。由于正好是放学时间,小吃店烧烤摊旁聚集着不少背着书包的学生,又临近天黑,各个酒吧外面也陆陆续续摆满桌椅,有些小酒馆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抽着烟聊着天喝着酒了。木子从前一直不喜欢酒吧里扎堆的男男女女,不喜欢女性抽烟,但走过了几个地方之后才发现,原来酒吧是女性聚集抽烟比率高的地方,都是文明和文化高度自由高度开放的地方,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也渐渐开始接受那样的环境,以为那是代表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是真正开放与自由的人才能融入得了的。
回到旅社已经是晚上将近十点钟了,三个人在经过驼峰酒吧时才发现,原来早上过来时这里还是一个小饭店,招牌上用手写体书写着云南特色小吃,而这会儿却着实是一个滔吧了,昏暗的灯光中传出伴着吉他的低沉歌声,门口一个长辫子的白皙姑娘架着腿抽烟,她们没有停留,径直拐进旅社的方向。与早上的略显清静相比,晚上的旅社着实热闹,三五个外国人围着台球桌打球,吧台上也有几个人喝着酒说笑,外边露台的沙发更是座无虚席,屋子天花板上的两个大音箱传出震耳欲聋的英文歌,酒精、咖啡因、尼古丁和强烈节奏的共同作用下,每个人脸上都是愉悦和享受的表情,让人即使只是路过,也会想要跟着摇摆。
一道不大的玻璃门隔开了旅社的娱乐区和休息区,也戛然而止了强烈的旋律。休息区的过道不算宽,靠墙的一边是整排的藤制桌椅,喜欢清静的旅客们在这里读书上网,大家自觉到甚至没有小声聊天的,这样竞也没有了多余的空座,墙上相框里是裱好的当年驼峰航线的老照片或剪报,足显旅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大家正往房间的方向走着,一个周身只用浴巾包裹着的老外赫然出现在眼前,木子心里一惊,后来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公共浴室洗了澡出来的,后来木子在水房用收费洗衣机洗衣服时,甚至还听见两个正洗澡的外国人互相间的聊天,这才理解了青年旅社的含义:旅行者一应俱全、廉价便捷的栖身处。 第一天晚上木子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有第一天刚来不习惯的缘故,但更多的原因来自窗外——自入夜后就鼎沸不绝的人声。入住前就了解到旅社附近有酒吧和迪厅,入住后看到房间里也贴着告示,提醒旅客如果在一点前睡觉最好戴上耳塞,木子将从前台领取的免费耳塞搁在床边,固执地认为如果睡意来袭,纵使再大的响动也无可奈何。木子躺着,试图在窗外寻找着哪怕是一点音乐声,可外面就只有来往人们的聊天声、小吃店或烧烤摊边客人们点菜声,甚至生食刚入烫铁那瞬间的“滋啦”声,夹杂着含糊不清的方言。木子失眠时总是爱着急,越急越不睡,越不睡越急,可那天木子却是安静地躺着的,闭着眼,耳朵感受着这个初来乍到的城市夜幕降临后的节奏与活力,想象着外面是白天,如果外面是白天,也许就没有了此时此刻的异样感受,那是躺在黑暗中感觉涌动的人潮、嘈杂的人声、刺激的气味的独特体验,时不时地竟还有一些或孜然或辣椒或其他不可名状的气味不经意地窜入鼻孔,让人无奈,却也能和人声一同消受。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反正肯定已是第二日了,木子在外面传来一阵男声之后酣然入睡,梦中还隐约伴着那个略带方言的呼声“老板,多放点辣椒啊!”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