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名、闫文盛、郭建荣、袁秀明、马夏民、王正树等著的,王正树主编的《孝义文化丛书(第4辑共5册)》以孝义历史文化为主线,分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物、文学艺术、民俗风情、文物古建、晋商等七大类,系列介绍了孝义的自然风物、古今嬗变、人文精神,全面展示了全市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奋力跨入“全国县域百强”的巨大成就,是一部全面反映孝义的鸿篇巨制,为更多的人了解孝义、感知孝义创设了窗口.建造了平台。
《孝义文化丛书(第4辑共5册)》包括《诗文赏析》、《俗语解颐》、《往事寻踪》、《文物集萃》、《孝义木偶》五册。
孝义文化最重要最引人注甘的内容之一是诗文。马夏民编著的《诗文赏析》对所收集的孝义古代诗文作了断句,加了标点,进行注释和翻译,介绍作者,欣赏分析。这些诗文多选自《孝义县志》《汾州府志》《山西通志》诸书。作者或为孝义籍人士,或为在孝义任职及管辖孝义的省府官员,内容则是咏述孝义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民情风俗、名人轶事。阅读本书,可领略到孝义巍峨俊美的山川、蕴意博大的胜迹、淳朴多姿的风情和超逸精彩的人事。
《俗语解颐》是一本地方俗语调查研究专著。作者郭建荣在对山西孝义方言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精选了三千来条具有一定特色的孝义民间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进行了诠释,并以马烽等本籍作家作品中的语言片段和民俗资料为例证,揭示了其中的语言现象和民俗文化。本书与作者已经出版的《胜溪俗语》比较,增加了一批地方特色俗语,充实了民俗文化内涵,解释更为精当,论述更为深入。本书可供从事语言学、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的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当地人的谈资笑料。
王有名著的《往事寻踪》以四章铺篇,一曰孝义置县、二曰孝义文化渊源、三是六壁长歌,其四为孝义建城,孝义境域自古建县儿何?史无定数,瓜衍、兹氏、平周、西河、中阳、隰城、永安、温泉,称谓繁杂,纵横二千六百多年,应以为记。孝义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今古一相接,源自孔子高足卜子夏设教西河为魏文侯师,在孝义境域五十余年,故孕育了孝义文化,可以为载。孝义自古无险关可守,然北魏设军壁讨胡于此,成控秦晋咽喉之地,历隋、唐、五代十国、宋、辽战争频仍,为规图并域,兵家必争之地,当以为叙。孝义境域建城史上即有,兹氏、平周、瓜城、古城、新城等不一而足,但遗城甚少,欲从瓜城、平周、古城历史资料中追踪一二,适以为述。
袁秀明编著的《文物集萃》是系统介绍孝义市重要文物的一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可移动文物,第二部分为可移动文物。本书择重点收录了孝义市286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36件可移动文物。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仅具有重要的地方特色,而且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尤其是孝义中阳楼、三皇庙、慈胜寺、天齐庙、临黄塔和皮影等文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孝义文物的地位。
如作者闫文盛心中所愿,所想,本书确是一部去魅之作。作为孝义木偶艺术领域的第一部撰著,作者将艺术史的宏观一面与艺人个体化生存的微观一面巧妙融合,彼此穿插,全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民俗生态的繁复样貌。孝义木偶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从艺的一面追索,可谓“机巧变化,神怪倏忽,玄丽于时”,若从人的一面加以探究,则牵涉广泛,执业者众多。作者于此竭力钩沉,融汇渚般,从而使这一探索之旅既逻辑严密,又细致活泼。毫无疑问,《孝义木偶》印证的是一种艺术、一段思维、众多人生“不断拣选和过滤的漫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