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年古都京都(精)/阅读日本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高桥昌明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涌出国门,京都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游览地。

《千年古都京都(精)》的作者高桥昌明从现代日本史学的角度分析京都自平安京建都以来,到近代开端为止的历史。本书见微知著,阐发精微的解释,透过作者鞭辟入里的讲解,足不出户,遥看千年古都——京都。

内容推荐

京都,古老典雅且静谧。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处处都彰显着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然而实际上现在的京都中,平安时代的建筑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荡然无存。这座都城是如何诞生,又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迁,才最终作为“古都”残存下来的呢?高桥昌明著的《千年古都京都(精)》以古都的诞生开篇,用悠然的笔触描绘了京都的悠悠历史漫漫人情,为大家揭开了“花之都”的神秘面纱。

目录

第一章 平安京的诞生——初始的时代

第二章 “花之都”的光与影

第三章 从平安京到京都——中世的序幕

第四章 京都与六波罗——经历内乱和灾难

第五章 武家之都——从南北朝到室町

第六章 京都大改造——信长与秀吉的京都

第七章 印象古都——江户时代的京都

结语——“古都”京都的未来

后记

试读章节

从长冈京到平安京

天应元年(781年),桓武天皇即位。桓武天皇是天智天皇的曾孙。天智天皇在672年壬申之乱当中,被其弟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打败,自此天智天皇的子孙后代再无缘皇位。但神护景云四年(770年),称德天皇的去世导致天武天皇一系的皇室血脉后继无人,时隔多年天智天皇的后代终于得以上位,白壁王以六十二岁的高龄即天皇之位(光仁天皇)。而白壁王的儿子桓武天皇不愿认可天武皇室建造的都城奈良(平城京),于是便筹划着建造天智皇室自己的都城,试图取其一代之。

因此于延历三年(784年),开始拆迁当时的副都难波宫(难波京),将其移建于山背国的长冈市。实际上这只是为了防止引起民众的反对,打了一个转移副都的幌子。在长冈京的建造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平城京的拆迁转移也逐步进行,迁都一事才得以明了。长冈京位于现在京都市的西南方向,面积覆盖了京都市的一部分、京都府向臼市、长冈京市以及乙训郡大山崎町。

但随后迁都事宣的主要负责人、桓武天皇的心腹藤原种继被暗中杀害,桓武天皇的同胞弟弟早良亲王因这件事受到连坐,在流放途中绝食自尽。自那以后,建都一事虽然仍在继续。但桓武天皇身边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不少不吉利的事,被认为是早良亲王的怨灵在作祟。不仅如此,长冈京洪涝灾害频发,尤其是延历十一年(792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水淹了长冈京的左京,由此桓武天皇断然决定再度迁都。第二年正月.桓武天皇派人视察北方的葛野郡宇太村,得到调查结果后,三月开始着手建都。此后建都一事持续了十多年。

平安京的基本构造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这次的京都之旅。正如前序中所述,平安京并没有以可见的形式存留于现代京都中。因此这次旅行可谓是一次历史散步,不仅耍借鉴历史学和考古学方面的成果,还要大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像旅行中必有旅游指南一样,在旅行开始之前多少还需要掌握些基础知识。请大家稍安勿躁。

平安京南北长约5200,东西宽4500,呈现为一个纵长的长方形,远比平城京耍大得多(图1-1)。占地面积比唐朝长安城面积的四分之一多一些。模仿中国的日本古代城市布局叫做条坊制。整个平安京像围棋盘一样,被东西南北的大街小巷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块,中心地区是大内里(皇宫、宫城),即天皇住所(内里)以及各个政府机关集中的地方。大内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方。

从大内里的正南门朱雀门出发,通往平安京正南方向罗城门的那条南北大路,便是朱雀大街,朱雀大街的东侧被称为左京,西侧被称为右京。天子坐北朝南,这是从天皇的视角分的左右。平安初期的嵯峨天皇喜好中国古风,便取了中国都城的名字将其命名,左京为洛阳城,右京为长安城。后来因为右京衰败的缘故,左京洛阳便成了京都的代名词。京都中心又叫做洛阳中心,去京都又说成去洛阳,便是由此而来。

左京、右京再根据纵横大路更加细致地划分的话,南北方向称为条,东西方向则称为坊。以朱雀大街为中心,东西两侧各分一到四坊,条则是一条到九条,以及在一条北侧还有一条名为“北边”的半条宽的坊。

各个坊的四周被大路包围,中间地区被纵横各三条小路进一步划分成十六个小区域。这最小的区域被称为町(图1-2)。四个町被称为一个保,一个坊则由四个保,即十六个町组成。平安京中,除去大内里,统计来看应有1336个町,主要都是居住的场所。

平安京之前的都城的设计,例如平城京,先将两条街道的中心距离设为45丈(约135米),分别将街道宽度的一半划分出来用作房屋用地。因此房屋用地的面积因街道宽度的不同而变化。与此相比,平安京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首先把一个町的大小定为40丈(约120米)见方的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盏加街道的宽度。采用这种方法,即便街道的宽度有所改变,所有的町仍旧是同样大小。这也是平安京被称为古代都城的完成态的原因之一。

P3-6

序言

这座寺的形态、造型,氛围,我都很欣赏。大报恩寺,通称千本释迦堂。位于京都市西北方向,上京区七本松路今出川上行街。即便这样解释,对于初次听说的人来讲大概也搞不清方向吧。大报恩寺以西四百米是北野天满宫,是祭奠菅原道真的地方。国宝级的本堂(释迦堂),正面五间,侧面六间,是纯和式建筑。这里的“间”指的并非是一间即六尺(约一点八米)的长度单位,而是指日本建筑中柱子之间的空隙。五间的话便是有六根柱子,柱子之间有五个空隙。本堂进深很深,十分稳固。正面是密格吊窗,两侧设有门、密格吊窗以及多槽推拉式格子门,呈现出三面开口的开放式格局。屋顶是歇山式的扁柏树皮茸顶,顶面宽敞斜度舒缓。正面的外阵用于信徒参拜,有两开间宽,甚为宽余。

本堂在拆迁修理时,曾发现一些脊木和栋札,从刻在上面的文章可以看出,本堂于安贞元年(一二二七年)上梁。虽说大报恩寺也是寺院,但与平安时代的贵族寺院有所不同,当时流行释迦念佛(信奉南無释迦牟尼,追求成佛),大报恩寺作为念佛道场,是一座平民的寺院。《徒然草》中对此也有所提及,大报恩寺的长老开启了释迦念佛的风潮。本堂旁边的灵宝馆,可谓是镰仓雕刻的宝库,十大弟子立像(一二一八年,快庆作品)、六观音菩萨像(一二二四年,定庆作品)与其他两座佛像都是重要文化遗产(简称“重文”)。主佛释迦如来坐像(行快作品)虽然也是重要文化遗产,但被安藏在寺院最里面内阵的神橱中,并不对外公开。

大报恩寺修建时,正逢京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大报恩寺初建于承久三年(一二二一年),正是承久之乱发生的那一年。后鸟羽上皇企图推翻镰仓幕府未果,反而造成了王朝势力衰退,武家势力膨胀的结果。自平安建都以来,内里一直处于烧毁和重建的循环中。安贞元年,大报恩寺本堂上梁,同年内里(禁宫)被烧毁,此后再未被重建过。这也意味着时代已经进入镰仓时代,平安时代已完全成为过去式。

“京都”这座大城市,自不必说,始于都城“平安京”,这也是平安时代的由来。因此现在说起京都,很多人会想到平安京,想到它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古都,传承着优雅的王朝文化。但实际上,现在京都的街市中,没有一处是平安时代留下的建筑。即便是天皇的住所京都御所,与原本的内里相比,位置和规模也完全不同。

环望郊外,天历六年(九五二年)建造的醍醐寺五重塔是最古老的建筑,但这也是平安京建成后又历经了一个半世纪才修建的。其他的古老建筑,例如现在大原三千院的本堂往生极乐院,修建于康治二年(一一四三年)到久安四年(一一四八年)之间。太秦广隆寺的讲经堂,建造于永万元年(一一六五年),因为被漆成了朱色所以又称赤堂。

平安京又或者京都,曾几度遭逢战乱、大火、大地震等重大灾难,并在危机中涅槃,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在灾难与重建的反复循环中,京都没有直接继承平安京的任何建筑。至少,在地面上可见的建筑却荡然无存。笔者虽认为,文化遗产因为古老才值得尊敬,因为新建才卑下,但在理解京都的时候,不得不首先考虑以上事实。

同样,大报恩寺也在应仁之乱中以及享保十五年(一七三〇年)的大火中被烧毁,只残留下本堂。京都市于一八八九年(明治二十二年)起施行市制。当时的市区被称为旧街市。大报恩寺的本堂在旧街市的西北处,是那个区域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京都中残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平安京的最后一年,这也是机缘巧合吧,有的时候历史就喜欢这样开玩笑。大报恩寺是新旧时代交替的里程碑,正如第三章中所述,大报恩寺是标志着京都从天皇、上流贵族的城市,向庶民主导的新城市转变的代表性建筑。

本书将从现代日本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京都自平安京建都以来,到近代开端为止所经历的波澜起伏的历史。其中,平安京和京都作为都城,两者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存在方式都有很大变化,对此本书将作出阐释。简单概括来说,本书记叙了京都作为为实现律令制国家的支配制度的官方设施,克服了修建的“头大脚轻”的平安京的不便之处,解决了其存在的问题,成为一个顺应时代和人心的新型城市的过程。

同时本书也旨在具体阐明,京都与平安京虽是如此不同,却至今仍让游客们感受到平安时代氛围的缘由。

京都中平安时代的东西明明已经所剩无几,但为什么我们仍旧能够感受到“千年古都”的气息?若能解释其中的一二缘由,笔者也倍感幸运。

后记

平安时代中期,天皇在内里清凉殿届住。《枕草子》第二十一段以“清凉殿东北隅”开篇,成为古典文学中以清凉殿为背景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名篇。前半部分清少纳言举例描述了她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才智而得到皇后定子赏识的。笔者在高中时代曾沉湎于书本,被视作怪胎。那时在古典文学的课上接触了这一段内容。开头中这样写道:“今日,高栏上搬来一只大的青瓷花瓶,插了许多枝五尺许长盛开的樱花,花儿直绽开到高栏旁边来。”此段深深地吸引了我。阳光明亮宁静。青瓷瓶中樱花盛开,我依旧记得那时的自己坐在教室里,一边想象着那如画般美的情景,一边陶然自得的样子。这段写于正历五年(994年)春天,清少纳言入宫任职不久,她的主家中关自家正值鼎盛时期。

然而多年之后。我得知了正历五年对于平安京的意义,深感愕然。平安京正历四年开始流行瘟疫,情况愈演愈烈,“死尸堆满街边,往来行人皆掩鼻而过,乌鸦野狗食之饱腹,尸骨填满小巷”(《本朝世纪》四月二十四日条)、“京都死者过半.五位以上官员死亡六十七人”(《日本纪略》同年七月末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惨状。得知此事时已经时过十五年.笔者有幸被大学录用教授日本史,年龄也到了而立之年。暂且不论清凉殿中的生活是否就像清少纳言描述的那股,皇宫外毋庸置疑是一副地狱般的光景。自从这种巨大的落差印刻心底以来,如何真实地再现平安京·京都一千二百年的“光和影”,便成了我努力的目标之一。

笔者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文学部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曾受到秋山国三、仲村研两位老师,以及富井康夫、黑田纥一郎两位学长的照顾,虽然他们都已经故去,但作为京都历史的研究者,他们都留下了诸多功绩。其中特别是秋山老师,他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自从完成毕业论文以后,他耗费了毕生精力研究京都的“町”。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出版了《公同沿革史》上卷。 书名中的“公同”,指的是京都的公同组合,町组制度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该制度废除后,1897年应市民要求重新设立的制度便是公同组合。公同组合在1940年(昭和十五年)被国家解散,之后成立了町内会。当时秋山老师正处于而立之年,意气风发,以解散为契机,产生了撰写到公同组合成立为止的“町”历史的想法,所以秋山老师接受了公同组合联合会事务所的邀请,开始撰写到町组废除为止三百年间的历史。

该书出版时,正值战争之际,自由思想和学术研究都遭到残酷镇压。在这种背景下,《公同沿革史》上卷详实地记录了都市自治的发展,成为战后京都城市史研究百花齐放的坚实基础。参考文献中提及的老师的著作《近世京都町组发展史》,是其修订版,老师没有能够亲自参加修订。于1978年突然与世长辞了。

笔者不敢自诩为老师的得意门生,这次应岩波新书编辑部古川义子小姐的邀请,执笔本书。之前在《平家群像从物语到史窦》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为了不辜负期望,我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如果秋山老师仍旧健在的话。大概并不会因此而褒奖我吧。一向温和亲切的老师,对我的评价十分恰当,“高桥嘛,就嘴皮子利索”——那声音至今犹在耳畔。

在执笔本书之际,笔者不才,愿以林屋辰三郎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岩波新书《京都》为目标,努力赶超。林屋先生认为在把京都定位为“千年之都”的基础上,才出现了宽永期文化以及著名寺院神社的重建热潮,本书中借鉴了林屋先生的灼见。此外,受京都历史地理同考会主办者中村武生先生的邀请,我与他召集的市民共同参加了“林屋先生《京都》读书会”活动,并与其进行了广泛交流。受益匪浅。参加同考会的同志社女子大学的山田邦和先生作为研究伙伴,为本书提供了地图、插图等资料,给予了莫大的帮助。藉此谨记。深表谢意。

高桥昌明

2014年7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