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河村淹没在完达山蜿蜒起伏的余脉中,是地地道道的山旮旯。然而,在这个山旮旯里默默工作了十六年的驻村民警王江的故事让上至公安部领导下至普通百姓无不为之动容。
唐楠所著的《爱民模范王江的故事/公安英模故事丛书》选取王江作为“中国管辖面积最大的片警”的日常工作、生活常态中的典型故事,娓娓道来,诠释了平凡中见真心、平凡中孕育着英雄的朴实道理。。
王江,1955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74年12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炮兵团服役。1986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任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四丰派出所民警。
唐楠所著的《爱民模范王江的故事/公安英模故事丛书》是公安英模故事丛书之一。
九、治爆缉枪,他首先收了好友的枪
在农村工作多年的王江,处理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几百起,治安处罚七十余人,他从没动手打过谁,也没有罚过一个村民的款。王江从不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以教育为主,经过
他处理的当事人,从没有因纠纷生疏了邻里乡情。
“哪有警察不打人的?”有人不相信王江这个警察如此“文明”。村支书付云说:“三个从来都是教育为主,以理服人,别说对小打小闹的违法行为,就是犯了再重的罪,三哥也是一样。上回我跟三哥一起抓杀人犯时,老乡们听说有事,半夜里都起来帮忙。看见我们把人捆起来了,就边骂‘咋这么没人性,把老两口都杀了’,边要上去踢两脚出口气。王江拦着大伙儿不让打,说自有法律制裁他。”
在松木河,人人都知道王江是个讲原则的“老古板”。虽然是方圆133平方公里土地上唯一的警察,可没有因说情而影响一起案件的处理,也没有因案件处理不公而引起上访告状之类的事。在百姓们心目中,王江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定盘星。让老百姓心服口服的,是王江执法的公正不偏和做人的刚直无私。
自1996年10月《枪支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收缴民间违禁枪支弹药就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松木河是地道的山区,收缴违禁枪支从开始就成了执法的难点,但王江还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任务。
一位姓张的干部是王江的朋友,在得知老张曾购买过一支猎枪后,王江就到他家中做思想工作,鼓励他缴枪。这个人也很固执,他说:“不让打猎我就不打,这支枪我只想留着做个纪念。我不用你费心,你别和我提这事了。”
说起老张买这支枪,也着实不易。作为生长在大森林的人,老张打小就爱枪,拥有一支枪是他多年的梦想。以前经济条件不允许,好不容易省吃俭用地攒下了一些钱,买这支枪花了有四五千,那可真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作为心爱之物,老张一直把枪保养得油光锃亮。
王江平时不是话多之人,上来先尊了一声“张哥”,让这位与自己有着多年交情的好朋友无从发火:“张哥,你是党员,又是干部,这事你得带个好头。”
老张跟王江软磨:“你知道,我买这支枪是有手续的,是花钱从正道上买来的。”
王江知道收枪这事不像别的,没指望跑一趟两趟就能成功,这工作就得慢慢地做,不能撕破脸皮硬来。但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不会放弃的。他知道老张这是在探他的底数,开口依然是十分亲热的称呼:“张哥,你得支持一下老弟的工作。你看,我包了这片儿,我就得对这片儿负责。上边有精神,私藏枪支都是违法行为。”
看王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老张渐渐地虎起了脸:“你别给我扣大帽子,我又不会拿这枪出去惹事。再说,凭咱俩的关系,我知道你不会真收大哥的枪。”
王江并不急于求成,给老张讲收枪的意义、讲国家的相关法规,话说得入情入理,又不留妥协余地:“张哥你看,这事吧明摆着不是你老弟说了算数的!既然早晚都得上缴,咱干吗不争取主动呢?”
王江经常上门做老张的工作,把老张惹恼了。他说:“我就不缴,你能咋的?”
P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