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瑶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玉时阶
出版社 辽宁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居住在大山中的瑶族,在许多山外人的心目中曾是那样的神秘和新奇,一些人甚至用猎奇的眼光去寻觅其奇风异俗,并把它无限放大,而忽略了其丰富多彩、悠久灿烂的文化。玉时阶著的《瑶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将向广大读者全面展示瑶族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独具风情的民俗民风、跨越时空的人生礼仪、绽放异彩的民族艺术、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徘徊不去的民间信仰、团结和谐的民族区域自治,让你感受山地民族的绚丽风采,领略其独具魅力的璀璨风情与文化精髓。

内容推荐

玉时阶著的《瑶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讲述了瑶族是一个其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跨境民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丈化,为祖围南疆的开发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不仅极富民族特点,而且还是瑶旗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

 从蚩尤到瑶族

 刀耕火种的山地民族

 各县特色的瑶族称谓

 人口与迁徙

第二章 跨越时空的人生礼仪

 男女有别的生育观

 情趣各异的婚姻

 古朴悲壮的丧葬

第三章 徘徊不去的民间信们

 巫风浓郁的原始宗教

 人神两界的巫师

 岭外传入的道教

第四章 独具风情的民俗民风

 炊烟飘香的饮食

 简朴古拙的民居

 丰富多彩的节日

 约定俗成的习惯法

第五章 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铂

 无字的史书

 族群认同的符号

 性别、年龄与婚姻的标志

 民间信仰的展现

 一方水土一种衣

 雍容华丽的盛装

第六章 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各有归属的瑶语

 民间流传的古瑶文

 散发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

 原始古朴的记事方法

 神奇的瑶医瑶药

第七章 绽放异彩的民族艺术

 自然天成的树汁染

 巧夺天工的蜡染

 出神入化的挑花刺绣

 凝聚情感的歌谣

 粗犷豪放的舞蹈

第八章 团结和谐的民族区域自治

 大瑶山中的金秀瑶族自治县

 百里瑶山的连南瑶族自治县

 瑶族最多的江华瑶族自治县

 大石山中的都安瑶族自治县

 长寿之乡的巴马瑶族自治县

 三省交界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中越边境线上的河口瑶族自治县

 南岭南麓的乳源瑶族自治县

 潇贺古道中的富川瑶族自治县

 多民族聚居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红水河畔的大化瑶族自治县

 人杰地灵的恭城瑶族自治县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利用节日的机会探亲访友,交流生产、生活经验,互祝来年丰收;青年人则耍歌堂、对唱山歌,通过节日活动选择意中人。20世纪80年代后,在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瑶族人民的节日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期问,各地瑶族同胞敲响长鼓或黄泥鼓,载歌载舞,缅怀始祖盘瓠的功德,耍歌堂,对唱山歌,许多村民还带香菇、木耳、干笋、八角、药材等土特产到集会地点进行交易,各类企业和附近的商贩也到集会地点举办商品交易会,促进商品流通;新华书店、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和瑶族中的知识分子则利用节日聚会传播、交流科技信息;一些海外瑶胞闻讯亦赶来寻根访友,观摩助兴。

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是整个瑶族传统文化的长期积累,凝聚着全民族的感情、意趣和追求,并经世代传承发展而来。所以,作为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来说,由于它往往为本民族的各个阶层所共有,因而具有民族性和社会性。每年的盘王节,各地的盘瑶都要“做盘王”,全村男女老少,不分性别,不分阶级,不分尊卑,大家聚集在一起,宰鸡杀猪,祭祀盘王,共唱盘王歌,同跳长鼓舞,庆贺丰收。广西田林木柄瑶的铜鼓节,全族的男女老少都要身着节日盛装,共同欢聚一堂,击铜鼓跳舞。湖南江永瑶族的“赶鸟会”,不仅瑶族男女老少都赶去参加,甚至连附近的汉族、壮族群众也同去旁观助兴,使之成为民族的盛会。

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是瑶族社会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民间集会,是群众性的传统文化活动。瑶族大多居住在高山密林中,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条件较差,文化生活较贫乏。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是瑶族人民群众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桥梁;是不可多得的、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社会活动,是维系瑶族内部人际关系稳定的纽带。每次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几乎男女老少,人人参加。在节日期间,一个村寨或数个村寨,甚至一个地区的人们共同参加一个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传统文化活动,相互之间接触交往,共同祭祀,一同聚餐,集体娱乐,既冲淡、消除了长久的紧张、疲劳,打破了旧有的平衡单调,使平淡无奇的生活出现令人兴奋的波澜,使枯燥漫长的岁月增添许多诱人的生活情趣,调节了人们的心理平衡,又加强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灵魂、思想、感情的沟通,增强了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约定俗成的习惯法

历史上,瑶族地区一直没有建立过自己的民族政权,也没有相应的立法机构和执法机构;历代封建中央王朝虽然都曾制定、颁布过各种法律,企图在瑶族地区实施,以加强对瑶族人民的统治,但终因瑶族多居偏僻的高山密林中,交通不便,社会结构、民情风俗大不一样,因而未能生效。为使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受干扰、破坏,瑶族人民不断制定各种解决争端的条例,形成共同行为的规则,从而使习惯法成为一种“不成文法”的原始法律,用以调节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治安,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群体的统一和谐,维持个人和民族的生存,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习惯法主要有自然形成和全体村寨成员或代表议定而成等两种形成方式。瑶族习惯法,有些以不成文形式来表现,用口制定,以口相传;有些则以成文形式来表现,将习惯法内容抄写在纸上或刻在木板上、石碑上。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涵十分丰富。

在瑶族地区,凡集体狩猎所获之物,一般都要遵循“上山打猎,见者有份”的习惯,除打中野兽者可分双份外,凡参加狩猎活动的人都可同样分得一份,甚至连过路看见者和背在背上的婴孩儿也得一份。如仅猎获到一些小动物,不便分配,便拿回村寨中煮一锅肉汤,请全村寨的人来共同分享。

瑶族多居山区,居住区内大江河流很少,鱼资源相对贫乏,为保护鱼资源,部分地区的瑶族通过制定习惯法来惩罚放药毒鱼者。广西大瑶山瑶族规定,每年农历二月春社至八月秋社期间为捕鱼期,其他时间严禁捕鱼。捕鱼时,只能垂钩钓鱼,或是在河滩上筑石墙拦水,墙内安置竹攒,把鱼驱赶进竹攒里。其他时间,如家中有人患病,需用鱼做供品祭鬼,只能捕几条;老人去世要鱼做祭品,允许捕鱼一天,但也只能钓鱼和赶鱼入竹攒,不(P81-83)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丹珠昂奔

2014年6月26日

后记

本书是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瑶族志”(11BMZ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出生在广西南丹县城关镇。离我家20多公里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和八圩瑶族乡当时聚居着约1万余人白裤瑶。每到圩日,白裤瑶男女成群结队地到县城赶圩,他们那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豪爽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毅力,热情好客的个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8年我到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时才了解到,瑶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从那时起,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到白裤瑶地区去调查。1982年大学毕业前,我在粟冠昌、张家璠教授的指导下发表了瑶学研究的第一篇论文《瑶族油锅组织研究》。大学毕业两年半后,我调入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任教,主要从事瑶族历史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13本瑶学研究的著作,发表了60多篇瑶学研究的论文。

几十年来,我先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瑶族自治县和有瑶族聚居较多的县市,并应国外研究机构邀请,到越南、泰国、美国等瑶族聚居的社区进行调查。所到之处,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及各地瑶族同胞的热情接待和支持,给予我很多的帮助。瑶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守护令我十分感动,我也愿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瑶族支系众多,仅自称就有28种,而以服饰、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姓氏等为特征的他称则多达数百种,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的特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由于篇幅所限,要在这本小册子里全面、系统地展示每个瑶族支系的文化是难以为之的。加上本人学术视野、能力有限,对一些有特色的瑶族支系文化可能会遗漏,错谬之处也难以在免,敬请读者指正。

湖南湘潭大学的郑长天副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的蒋远鸾讲师、广西南丹县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分别为本书提供了几张照片,谨致以谢意!其余的照片均为本人在各瑶族地区考察时所拍摄。

2014年仲夏,承蒙辽宁民族出版社吴昕阳副总编和李欣编辑亲自到南宁热情邀请,有幸参与《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瑶族》的撰写。辽宁民族出版社的领导及责任编辑李欣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玉时阶

2014年12月于南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