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智永真草千字文》是其中一册。
江西美术出版社著的《智永真草千字文》讲述了:智永(五一○-六○八年),俗姓王,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羲之第七世孙。法名智永,住在会稽兰渚山下的永欣寺,被世人尊称为“智永禅师”或“水禅师”。他用真草两种书体在永欣寺手书周兴嗣编次的《千字文》八百多本,分送给浙东各寺庙,成为闻名遐迩的大书法家。
《真草千字文》采用直一草两体隔行排列、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是智永的创造。此帖中的草书,完全得笔于乃祖王羲之,并师承了草字法规。但每个字中又都有一两笔特别加重笔力,更显示出智永作书时的神情专注、神力内敛,重笔之处也显得圆润合拍,健肥适当。此帖中的真书一楷书一属于行楷,比正楷更轻快。每字中也有重笔二一,因而字态更生动,更清劲秀雅,唐宋以后的书法大家也大多喜欢师承智永的楷字。
智永书法“精熟过人”,在继承王氏家法的基础上,能够“逸于绳墨之外”,形成了平淡而清健的风格,对初唐虞世南等人有很大影响,历代有许多书家争相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