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西狭颂》是其中一册。
江西美术出版社著的《西狭颂》讲述了:《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中,建于东汉建宁四年一一七一年一六月。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
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纵三百零六厘米,横三百七十五厘米,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上为篆额一惠安西表四字,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其左是正文,后面是题名。正文分表文和颂词,凡二十行,共三百八十三字,每字五至六厘米见方。
《西狭颂》为著名的汉隶范本。结字亦多带长方形,粗犷雄强,不拘疏密,浑然天成,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历代书家对《西狭颂》极为推崇。文隽所著《书法精论》说《西狭颂》:“结构严整,气象嵯峨,此汉碑中之高浑者也;结构曼妙,笔有余妍,汉碑中之秀丽者也;风回浪卷,英威别具,此汉碑中之雄强者也。”康有为说它“疏宕”,“浑厚中极其飘逸”。梁启超在《碑帖跋》中称它是“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收尾无一缺失,尤可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