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林著的《黑白民国》用娓娓道来的语言,既写政治史里面的人性、野性,又写“黑社会”历史塑造群众精神的隐秘力量,分析出两者互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游离于二者之间的交际场、商业场,则是整个社会的润滑剂,也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而在“黑”与“白”之上的,是整个国家与人民的法制、民主观念的进步,“民国说法”通过分析几乎动摇国本的一些大案,将这种演进揭示得十分到位。更加有趣的是,书中每每在关键场合,让历史人物自己现身出来“指认现场”,因此读者见到的也就是“血淋淋”的现实,生动立体地刻画出民国时期的各色人物,彰显民国时期的社会孤鸿显影……
傅林著的《黑白民国》是一部“大屏幕高清”历史,透过一张张黑白照片,既写政治史里的人性、野性,又写了“黑社会”历史这样塑造群众精神的隐秘力量,分析出两者互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游离于二者之间的交际场、商业场,则是整个社会的润滑剂,也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而在“黑”与“白”之上的,是整个国家与人民的法制、民主观念的进步。书中每每在关键场合,让历史人物自己现身出来“指认现场”,因此读者见到的也就是“血淋淋”的现实。本书生动立体地刻画出民国时期的各色人物,彰显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民国的“官二代”
“官二代”是个新名词,但“官二代”这种现象却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从来以“家天下”为主要政治形式,这让“官二代”自然接班成了一种必然的现象。民国作为新旧交替的剧变期,形形色色的“官二代”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民国的头号官二代、同时也是最靠老爹的官二代非“太子”孙科莫属。孙科是孙中山和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儿子,长相颇像孙中山本人。也许是沾了这个光,加上孙中山去世太早,那些怀念孙中山的国民党人很希望留着孙科这张政治脸来满足大家的思念,所以,虽然孙科本人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能力,但总是能平步青云,并在各路势力的夹缝中始终保持高官厚禄,他是唯一一个全部当过“行政院长”、“立法院长”和“考试院长”的人。
孙科在个人生活作风上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夫人好几个,情人数不清。不过,在处理个人感情上,孙科显然没有乃父的手腕,一直弄得一塌糊涂。孙科本有元配夫人陈淑英,这个夫人给他生了两儿两女。孙科在担任行政院长期间又和自己的秘书严蔼娟搞到了一起,当严蔼娟身怀六甲,眼看孩子要出生时,孙科又移情别恋,和上海的著名交际花蓝妮走到了一起。蓝妮成了正式的“二夫人”。孙科对严蔼娟的抛弃行为让严蔼娟十分恼怒,这让她和孙科纠缠了一辈子,孙科跑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打官司,一直到把孙科赶到法国不敢回来才不得不罢休。一代行政院长落得如此狼狈相,可真是给乃父孙中山丢人了,要知道,他的父亲比他的情感生活丰富多了,但个个都处理得很好,完全不像他这样猥琐狼狈。
孙科在政治上算得上是成功的“官二代”,与他相对应是袁世凯的儿子们。袁世凯的后代不仅没有继承袁世凯的政治遗产,大都还落魄到不如常人的地步。袁世凯的长子是其元配夫人于氏生的袁克定。这位袁大公子本来是比孙科要牛气多的官二代,因为袁世凯的政治势力实在太强大了。历史上都说袁世凯想当皇帝,其实过程中袁克定起了很大的作用,袁克定为了让父亲下定当皇帝的决心,特意每天都制作一份专攻袁世凯看的《顺天时报》,上面专登鼓动袁世凯称帝的文章。袁克定如此积极当然是因为他自己想当皇太子。如果父亲不当皇帝,他这个人就啥也不是了。袁克定的小阴谋当然失败了,袁世凯的皇帝没当成,他这个“皇太子”也因此被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袁克定的地位随着袁家势力的消退而迅速下降,甚至到了家里都揭不开锅的地步,在晚年,袁克定只是依靠表弟张伯驹才渡过了最后的岁月。
孙科和袁克定虽然成败两极,但毕竟还算是容易理解的人物,像孔祥熙的子女那样的官二代就不免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了。孔祥熙是“四大家族”里面最会为自己捞钱的,甚至为了捞钱把官位都看得不是那么重,这让他的儿女们也养成了捞钱成性的作风。 孔祥熙和宋霭龄有两儿两女,其中长子孔令侃和次女孔令伟看成官二代中的超级奇葩。这两位从小就过的是豪华生活,骄横跋扈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的风格。他们在感情上口味都有些重:孔令侃娶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盛氏家族媳妇白兰花,而孔令伟则从小就以女扮男装为乐,以男人的身份去捧戏子、养姨太太……
孔二小姐不爱穿女装是出了名的,她留着只有中年男人们才会留的那种油光光大背头,西装革履、歪戴礼帽,为了增加“韵味”,有时还要夹着根雪茄,装装上海大亨的样子。以现在的社会分析方法,这位孔二小姐大概在性取向上和一般女性是不同的。据说1945年宋美龄访美的时候,孔二小姐以随行秘书的身份出现在外交场合,可是其外表太过怪异,见过无数大场面的美国国务院礼宾司竟然慌得不知道如何安排。
除了外表,孔二小姐比一般的阔少爷更加喜欢炫耀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在全国还没有几辆汽车的年月,她就已经能像现在的富二代一样在大街上疯狂地飙车了,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当然每天都在发生,但就连宋美龄都对这个乖戾外甥女无可奈何,交警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曾经有传闻说有不识相的交警被她边骂边撞飞。当然,就像官二代总是很容易遇上另外的官二代一样,孔二小姐也吃过亏。有一次在重庆的中央公园,一个油头粉面的公子哥偏偏不吃孔二小姐这一套,公然拔枪和她对峙,孔二小姐有些懵了,流氓就怕碰上更蛮横的流氓。孔二小姐第一次碰上比自己还横的人,只好灰溜溜败下阵来,回家去找老爸和老姨出面撑腰,她心想,这个中华民国还有比自己后台更硬的人吗?
事实证明:有。那位和孔二小姐对峙的公子哥儿是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三公子。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只剩下小半壁江山,云南的位置太重要的了,整个国家都在借重龙云的势力,连蒋介石都要哄着他,一个孔二小姐算老几呢?知道厉害之后,孔二小姐只好认栽。
孔二小姐虽然已经“出柜”,但她毕竟是民国时代的女人,很多的政治婚姻在等着她。要给这么一位“爷”找对象,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亏媒人们想得出来,作为国民党CC系代表人物的陈立夫突发奇想,把蒋介石最亲信的将领胡宗南介绍给了孔二小姐。胡宗南也是在感情上有些怪脾气的人,有“革命不成功就不结婚”的气概。孔二小姐对这位蒋委员长眼前的大红人也很感兴趣,可一见面她就傻了:胡宗南不仅没有传说中的大将军风范,还是一个比常人要矮很多、其貌不扬的小老头。不仅如此,在第一次“谈恋爱”的过程中,胡宗南就表现出了“革命风范”,带着孔二小姐步行好几公里,且毫无怜香惜玉之情,孔二小姐满肚子不悦,回家之后再也不想和男人结婚的事了。 和自己的哥哥孔令侃一样,这位孔二小姐在敛财上表现得很有天分——其实也不过是把老爸和老姨、老姨夫的势力用到极致而已。他们多年积累下的财富在国民党覆灭前夕就运到了美国和台湾,在这两个地方,他们都度过了富贵的晚年,连晚年的宋美龄都要寄住在他们的家里。这一对官二代兄妹可谓是快活了一生,让半路败家的大多数官二代们不尽地羡慕嫉妒恨啊……
P81-84
作为一部言说历史的著作,信息量的大小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对“民国史”这样已经很透明的历史来说,能不能给读者以新鲜、可信的史料本身,可能是最重要的。《黑白民国》就是这样一部新颖而有趣的著作。
《黑白民国》是一部真正“立体”的书。中国社会向来以“黑白两道”的独特组织方式来运作,这种状态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正史一贯以政治史为目标,野史则喜欢讨论才子佳人们的花边趣事,对历史本身来说,这当然都是很不够的。那些隐藏在党派、战争之后的老百姓的民间信仰、衣食住行,才是历史的最常见状态,不明白这些,所谓“民国精神”就只能是当代人一厢情愿的臆想而已。《黑白民国》用娓娓道来的语言,既写政治史里面的人性、野性,又写“黑社会”历史塑造群众精神的隐秘力量,分析出二者互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游离于二者之间的交际场、商业场,则是整个社会的润滑剂,也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而在“黑”与“白”之上的,是整个国家与人民的法制、民主观念的进步,“民国说法”通过分析几乎动摇国本的一些大案,将这种演进揭示得十分到位。
不得不说,坊间的“民国史”大多“定制性”太明显,为了迎合特定人群的阅读偏好,将历史本身打扮得面目全非,好像非要忽悠吹牛,人为制造些大场面,历史才好看了。其实不然!历史本身就是最有趣的存在,只要耐心地呈现事实,每段历史都是那么迷人,关键是有没有那挑出历史真相的慧眼。《黑白民国》的作者以研究文献和历史语言出身,每每在关键场合,让历史人物自己现身出来“指认现场”,因此读者见到的也就是“血淋淋”的现实。这种功力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需要长期的史学和逻辑训练。孔子说“发乎情、止乎礼”,从写作与阅读的角度说,人的阅读源于求知的热情,人的写作源于表达的热情,这种热情很必要,但最终需要落实在客观与冷静上。在这方面,《黑白民国》做得很成功。
总之,《黑白民国》应该是一部关心民国历史的人所必读的书,它撑出了一部真正宽大的历史框架,是一部“大屏幕高清”历史。它也是一部适合各种阶层和年龄段读者的历史,因为它有料、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