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洪战辉精神能够激励青少年发奋图强,让他们懂得拼搏与奋斗,懂得自强,懂得责任,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有助于他们成长,有助于他们成功,那么洪战辉精神就值得弘扬。
由洪战辉所著的《用担当成就梦想》一书是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洪战辉的自传,主要记录了洪战辉从苦难中成长、坚持梦想,始终努力,把爱心化成行动,为自己和家人,进而为整个社会创造温暖环境的成长经历。他将实现自身价值和关爱家人、服务社会统一起来,使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自强不息、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勇敢担当社会责任的崭新风貌。
由洪战辉所著的《用担当成就梦想》一书讲述了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成长故事,时间跨度近30年。
第一章:少年洪战辉在困境中艰难求存,拉扯大捡来的妹妹、照顾重病的父亲,让贫困的家庭前行,而自己始终努力求学,终于穿过人生的泥泞,迎来收获的季节。
第二、三、四章:从苦苦挣扎的河南乡村少年,到名为天下知的全国道德榜样,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从一名在校大学生、毕业、就业、成为大学教师,进而实现人生梦想。洪战辉用感性的随笔记录了这一段重要的播种、成长和收获的阶段,拼成一幅人生美好的全景图。
1 童年:记忆最温暖的底色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有一个幸福和快乐的童年,只不过这种幸福和快乐所能留给我的美好时光太短暂了,几乎没有什么痕迹。没事时,我会在脑海中反复回味这种幸福,然后把这种幸福感再传递到妹妹的身上,因为,教育尚未成年的妹妹,我需要一种快乐的感觉,一种对快乐童年的体验。
其实,小时候我的名字叫“洪全会”,“洪战辉”只是我上大学前才改的名字。
我的家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亭镇洪庄村,这是豫东平原上一个十分普通的小村庄,两排灰瓦房参差不齐地临路而建。村里没修柏油路,也没有排水沟,所以年年汛期一积水,道路便极其泥泞。村子周围是大片的庄稼和树林。村头有一条贾鲁河,经常有一群孩子拿着自制的渔网在河边捉泥鳅。顺着小河,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通向3公里外的东夏亭镇,也通向30公里外的西华县城。
这个村子可以算作是整个西华县最偏僻落后的地方了。
村西头有一所很不起眼的院落。破旧的院子没有红砖院墙,只有用泥和树枝混合临时搭建的篱笆墙和低矮的门楼。三间歪歪斜斜的旧土房多年失修,逢雨必漏。院子里栽种着几棵小杨树。每逢春天,杨树长出细芽,院子里便有了一线生机。
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台老式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是别人送的,也是这个家里唯一值钱的家当。这该算是整个洪庄村最贫困的人家了。
我的父亲洪心清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几十年如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侍弄田地里的庄稼。因为年轻时学过木工,他经常走村串巷做些木工活。闲暇之余也给左邻右舍做些凳子、柜子之类的家具,而且从不收取任何报酬。可不幸的是,在一次锯木料时,他被电锯锯掉了一根手指。
1982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我就出生在这里。第二年,弟弟也来到了这个世上。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也和和睦睦,充满温馨和幸福。历经生活磨难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了我和弟弟的身上,盼望他们的两个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7岁那年,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走进了村里的小学。幼小的我学习刻苦认真,成绩十分优异,常常赢得老师及街坊邻居的夸奖,总有人对我的父母说:“你大儿子将来一定有出息,一看就是上大学的材料。”父母听到亲朋好友的夸奖,常乐得合不拢嘴。
父母也经常教育我:“好好学习,以后你有了出息,咱家也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小学五年级的那年年初,妹妹来临了。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穷的欢乐。家里人看着妹妹冰雪聪颖,乖巧可人,就为她起名叫“可可”。
淳朴的民风在这个闭塞的村庄里世代延续。我幸福的五口之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和我,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很平静。
村子和镇政府所在的东夏亭镇被一条窄窄的土路连接着,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路上的泥泞会让人寸步难行,即使是天晴的时候,道路也被拖拉机碾轧得沟壑累累,就是这样,我们的村庄闭塞而贫穷,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们,都像我父亲一样,终生围着几亩薄田劳作,为了自家的生计整日忙碌。
我们村所处的位置比较低洼,几乎每年夏天,村里的田地都要遭遇水涝,靠天吃饭的父老乡亲,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我的爷爷也是一个木匠,经常走乡串户为附近的村邻制作家具。因为家庭贫困,父亲没有上过学,从小就跟着爷爷学做木匠活,耳濡目染,父亲渐渐也学会了制作简单的家具。当爷爷年纪大再也干不动自己干了一辈子的木匠活,也没有人愿意再请爷爷的时候,父亲就接过了爷爷的一整套工具,在农闲的时候,为附近的乡亲打造家具。
农民的生活简单且重复,父亲和妈妈都识字不多,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几乎成了他们对外交往的全部内容。那个时候,我的心中也从来没有远方,乡村的田野和学校的校园已经足够大了,几乎可以承载我所有的快乐与梦想。
爱玩是我的天性,听妈妈说,在我很小的时候,还不会走路,因为农忙,家里的人无暇顾及我,就经常把我一个人丢在院子里,他们下田去做农活,我在院子里可以看蚂蚁搬家,可以仰天睡大觉,不哭也不闹。有一次,他们又把我放在院子里,然后关上篱笆门出去干活了,谁知道,天下起了瓢泼大雨,等爸爸妈妈从田地里匆匆忙忙赶回来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我了。他们以为我掉进院子里的粪池了,慌忙打捞,可是半天也没有找到。(P3-5)
前言
洪战辉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洪战辉带着妹妹求学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给无数人的心灵带来感动和震撼。在洪战辉身上,有一种质朴而闪亮的光彩,让这名普通的学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画出了不平凡的轨迹。
在小小的年纪,洪战辉就不得不面对命运带给他的不幸。但是家庭的变故、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把他压垮,相反,他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把一个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一年年养大。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道德的力量。这种责任,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亲情,简单中透着深沉,细微处显露博大,让人动容,也引人深思。
洪战辉在一边艰难求学、一边抚养妹妹的时候,他想尽了一切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赞誉和援助接踵而至的时候,他表现出了他那个年龄少有的冷静。他婉言谢绝别人的捐款,认为自己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能做好的事情就自己做;他还觉得,感动不能泛滥,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劣势才最重要。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难能可贵!苦难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洪战辉把苦难和他精神世界里厚重坚强的一面融合在一起,让苦难成为一种养分,成为生命里的一种财富。
成长的路上,洪战辉经历了很多他的同龄人无法想象甚至无法承受的困难,但是在困难面前,他没有低头、没有认输,而是变得越来越坚忍、顽强、乐观。这种态度,在今天的这一代青少年当中,显得尤为宝贵。尽管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但不管在哪个年代,不管哪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一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遭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今天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能在这堂课里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呢?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不少人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衣食无忧,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就会显出脆弱的一面,无助、消极、悲观甚至绝望。洪战辉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所表现出来的坚定顽强、从容执着,就为今天的青少年,乃至所有的人树起了一个榜样,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从他的事迹当中,我们可以明白:苦难能磨砺一个人的心智,能教会人成长;苦难不值得炫耀,在苦难中奋斗,才会赢得尊重。
这本洪战辉的自述,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述了他的人生故事,让我们走近了洪战辉,看到了他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愿读者们能从这本书里汲取力量,让自己的心灵再一次得到启迪和升华。
后记
作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洪战辉的故事曾经被搬上银幕、制作动画片、出版图书,他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学的故事,一度在青少年中广为人知。
作为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人物,洪战辉从他的母校怀化学院毕业,经历了就业还是继续上学的抉择,他选择了回到学校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之后,面对众多大企业向他投来的橄榄枝,他再次做出了人生重要的抉择: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位于湘西的湖南怀化学院任教,回报母校。在这里,他全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成为校团委的副书记,为青年大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知心哥哥。
《用担当成就梦想》讲述的是洪战辉的人生故事,时间跨度将近30年。包含了他成长中的全部历程展示:有童年和少年时候的坎坷艰辛、勇于担当;有青年时候的奋发有为、热心慈善、大爱无疆。
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少年洪战辉在人生的困境中艰难求存,用爱心与勤奋拉扯着捡来的妹妹、照顾重病的父亲,使贫困的家庭始终前行,穿过人生的泥泞,迎来收获的季节。
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记录了洪战辉从大学到就业阶段的人生阅历,这段岁月中,他从一个无人问津、苦苦挣扎的河南乡村少年,到为天下知的全国道德榜样、杰出青年,他用散文体记录了自己成名后的心路历程。这段人生重要的播种、成长和收获的阶段,通过他碎片化的记录,一点点拼成人生又一幅全景图。
因为时间跨度很大,全书前后体例并不完全统一,前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以成长的5个关键词为主线,串起人生情怀。
对于洪战辉来说,他的人生有两种境界:在逆境中自强,在顺境中感悟。本书正是从这两个层面展示着他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世界。
10年前,编者在北京见过洪战辉,10年后,因为本书的采访写作工作,我们又在湖南长沙再见。10年沧桑,每个人都在阅历人世,洪战辉对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爱,有了更厚重的责任与担当,而我分明看到,他正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用担当成就着梦想。
编者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