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尔科夫1942/指文战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张大卫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大卫编著的《哈尔科夫1942/指文战史系列》从苏德双方视角出发,全面介绍了1942年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全部经过;20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和军事地图。该战役在苏德战争中是极具代表性和极富戏剧性的战役。在该战役初期,苏军占据主动,先行进攻且让德军吃了不小的亏,但恢复过来的德军扭转了战局。不过该战役被淹没在1943年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历史余晖中,不太为战史爱好者所关注。

内容推荐

张大卫编著的《哈尔科夫1942》是国内首本全面介绍1942年哈尔科夫战役的著作,该战役在苏德战争中是极具代表性和极富戏剧性的战役。在该战役初期,苏军占据主动,先行进攻且让德军吃了不小的亏,但恢复过来的德军扭转了战局。不过该战役被淹没在1943年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历史余晖中,不太为战史爱好者所关注。本书参考了30余本德文、英文、俄文、中文专著,以全景描写的方式从苏德双方诠释,同时对被国内外均忽视的1942年1月巴尔文科沃战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揭示了其与同年5月发生的哈尔科夫战役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军事爱好者来说,是填补知识空白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前言

引子 别列卡河畔的挽歌

第一章 序战巴尔文科沃

第二章 苏军策划哈尔科夫攻势

第三章 德军计划“腓特烈”行动

第四章 苏德双方力量对比

第五章 北顿涅茨河上的风暴

第六章 冲向远方的草原

第七章 巴尔文科沃的旋风

第八章 西南战略方向的决断

第九章 北顿涅茨河畔的终曲

第十章 巴尔文科沃包围圈的毁灭

第十一章 战役余波

补记 参战主要人物的命运

附录 双方作战序列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序战巴尔文科沃

1941年6月的哈尔科夫是拥有80余万人的苏联第四大城市,也是乌克兰的工业中心以及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尽管如此,希特勒在1941年12月18日发布的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2l号元首指令)中却并未对东乌克兰给予足够的重视。陆军元帅戈尔德·冯·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是消灭第聂伯河以西的全部红军部队并占领基辅,计划估计哈尔科夫和东乌克兰可以在此后的追击行动中轻易夺取。

然而,当1941年6月22日入侵开始以后,南方集团军群用了整整一个夏天杀向基辅。龙德施泰特的攻势以陆军元帅瓦尔特·冯·赖歇瑙的第六集团军,以及保罗·冯·克莱斯特上将的第一装甲集群为先锋,但是米哈伊尔·基尔波诺斯上将指挥的红军西南方面军的抵抗比德军的预期要顽强得多,这使得希特勒将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将的第二装甲集群从莫斯科方向调出,从北面包围基辅。古德里安发动了一次经典的钳形攻势并在9月16日与克莱斯特的坦克部队成功会师,从而在基辅包围圈中合围了西南方面军的主力。德军在10天之内结束了包围圈中的战斗,消灭了苏军60多万人,基尔波诺斯本人也在突围战中阵亡。在基辅陷落后,希特勒命令南方集团军群继续向东再前进410公里,以占领他所认为的“对军事工业极为重要的”顿涅茨盆地。鉴于红军在基辅遭受巨大损失后造成的兵力真空,东乌克兰似乎唾手可得。龙德施泰特命令克莱斯特向罗斯托夫前进,赖歇瑙向哈尔科夫前进。①

就在此刻,铁木辛哥元帅接管了西南方面军残部,他的4个不足额的集团军分布在从苏梅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之间250公里宽的战线上。10月初,他使用第38集团军在哈尔科夫以西建立了一条新的防线,此刻德军第六集团军正在波尔塔瓦附近集结。赖歇瑙对哈尔科夫的进攻因连续的降雪、冻雨和乌克兰大地上变成了泥潭的道路而困难重重,不仅如此,德军的后勤系统也近乎崩溃,南方集团军群的全面进攻没有任何资源的支撑。另一方面,铁木辛哥也被迫使用几乎没有经过训练,缺少坦克和炮兵支援的紧急动员师来填充他的防线。由于苏军大本营集中了全部资源用于抵抗德军对莫斯科进攻的台风行动,铁木辛哥此刻无法得到任何值得一提的增援。同时,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在10月6日到11日又将南方面军的大批部队包围在了亚速海岸边,威胁着铁木辛哥的左翼。

尽管德军面临着天气和后勤问题,但铁木辛哥还是无法阻挡赖歇瑙的第六集团军,他们在10月24日冲进了哈尔科夫,仅仅在几天之内,该市以东的顿巴斯地区就被德军第十七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群占领了。随即赖歇瑙让他疲惫的步兵在哈尔科夫以东沿着北顿涅茨河转入了防御,他主要担心左翼的紧张形势,他在那里与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第二集团军之间仅有松散的联系。同时,克莱斯特成功地攻占了罗斯托夫,但是他延伸过度的部队已经无法守住那里,在苏军南方面军部队的反击下不得不撤出了罗斯托夫。到12月初,第一装甲集群和第十七集团军沿米乌斯河建立了一条新的防线,而第六集团军则以哈尔科夫为核心进行防御。由于丢失了罗斯托夫,希特勒解除了龙德施泰特的职务,任命赖歇瑙为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把资历尚浅的保卢斯任命为第六集团军司令。

当德军在莫斯科遭到失败、克莱斯特撤出罗斯托夫后,苏军大本营得到了一个相当难得的反攻机会。德军在西南战略方向上的兵力部署相当不均衡,在苏军西南方面军当面370公里长的战线上,德军只有10个师的兵力,而在南方面军当面沿米乌斯河一线320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却集中了30个师,其中包括了南方集团军群辖下所有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从而使得苏军南方面军当面的德军兵力密度相对较大:每个师负责的正面宽度大概有11公里。而在塔甘罗格附近的兵力密度更是达到了每个师7.5公里。德军很快建立起了纵深梯次配制的防御体系,苏军南方面军的几次试探性进攻均以失败告终,而同时苏军西南方面军当面的德军却相当稀薄——每个师的防御正面宽度竟然达到了37公里!很显然在西南方面军地段发起一场反击会取得相当可观的战果。①P5-6

序言

对几乎所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1941年一1945年的苏德战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永恒话题。几乎所有读者都知道莫斯科城下苏军的逆转,斯大林格勒的惨烈巷战,库尔斯克的决战和苏军最终攻克柏林这些著名的战役。但仍有不少同期进行的重要战役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遗忘,1942年春夏之交的哈尔科夫战役即是其中之一。

在冷战时期的西方军事史界,这次战役被作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个简单注脚而简单略过,同期的苏联军事史界则试图抹去这次极不光彩的大惨败,由于赫鲁晓夫在这次战役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这一战役的记述和评价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赫鲁晓夫曾在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中将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军的惨败归咎于斯大林的刚愎自用和独断专行,赫鲁晓夫时代的出版物在提及这一战役时均采用了这一说法,但随着赫鲁晓夫的失势,苏联的官方出版物再次将战役惨败的责任归于战役的直接指挥机关——西南战略方向军事委员会。可以预料到的是,无论哪一本出版物都没有讨论苏军在战役中的具体损失。

随着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到来及苏联的最终解体,大量苏联档案和研究被解密,使得对这次战役的进一步研究成为可能。基于俄罗斯解密的1951年苏军总参谋部对本次战役的研究,在加入了部分参战苏军将领的回忆录内容后,世界研究苏德战争史的权威之一一美国陆军退役上校大卫·格兰斯于1998年出版了《哈尔科夫1942一一次军事灾难的解剖》①一书,第一次详细地从苏方视角分析讨论了这次战役。但关于德军资料,格兰斯只采用了保罗·卡雷尔在《东进》中较为简略的记述和一些通史资料,并没有详细研究德军参战部队的部队史和当时留下的一手档案,也没有认真比对双方战史,可以算作该书的一大缺陷。Osprey出版社出版于2013年的战役系列丛书中,福泽克所著的小册子尽管声称自己采用了大量德军资料,但经过笔者的认真核对后却发现存在大量错引和谬误。②2014年夏最新成书的卢斯所著的《“腓特烈”行动》一书则几乎将所有叙述的重心全部落在了德军部队上,并没有加入苏军方面新的材料。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版的相关专著中尽管采用了大量解密前苏军档案,但又大多没有综合德军相关战史。②

由于战役过程的曲折性,笔者自从接触苏德战争起不久就对本次战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积攒了大量相关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苏军主攻集团军第28集团军时任司令员利亚贝舍夫的回忆录之前居然没有任何研究者加以利用,而所有的研究者也都遗漏了1958年成书的《包围战的问题》中德军前总参谋部人员战后对本次战役所做的研究。笔者希望在尽可能吸收之前诸研究者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双方史料能够以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来详述哈尔科夫战役的来龙去脉。  对于书中的一些问题,笔者也想借机说明一下:1、对于资料出入之处的取舍:德方资料统一以当时各部队留下的作战日志为准,苏方则以1951年苏军参谋总部的研究为准;2、本书的部分参考书籍来自互联网上被数字化的图书,因此在注释中难以提供原书的页码,望读者谅解;3、本书中为了区分起见,德军军级、集团军级部队均以中文大写数字表示,而苏军同级部队则采用阿拉伯数字。师级单位德军将番号放在兵种前,如第23装甲师,苏军则将兵种放在最前,如近卫步兵第13师。

在本书的资料收集、写作中,王轩、叶竹、抛锚的鱼、平阳公主、黑郁金香、十二月的堕落和MystBT4等军迷朋友均提供了一系列中肯的宝贵意见和鼓励;多年以来,高子豪、魏志远、陈南杉、陈凯、陈晨和夏树山等好友则一直关心、支持和鼓励着我。特别感谢我最好的朋友、哥哥一刘任,帮我翻译整理了大量外文资料,并且作为每一章的第一个读者首先提出了宝贵意见,也与我一同经历了写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没有我们兄弟两人的共同努力,这本书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感谢本垒打先生和指文图书的编辑对我这一名初出茅庐的作者的包容,正是他们和背后所有的工作人员使这本书从潦草的手稿不断完善,并成为了在今天与读者见面的这本完整的书。

最后的感谢留给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本书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