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涛、毛建波主编的《中国思想与绘画(教学和研究集4)》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与绘画专业第四集论文选编。在艺术成为消费及私人表达的时代,只有那些坚持以绘画为志业的画家,才会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绘画传统的传承者,还是中西审美范式及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关系的探索者。本书对中国画起源及其演变的思想史探索在思想史的教学中开展美术史研究、中国绘画演变的内在逻辑中国思想与绘画学科方向的研究途径。
序:正在展开中的研究新方向
三家谈艺:人物画的起源及分期
绘画中身体的此在(绘画的身体)
Neo-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l.Moral Cultivation and Aesthetic Spirit in Ancient China
2.Xuanxue's Re-interpretation ofZhuangzi's Philosophy and the Origin ofthe chuanshen Theory
3. The Transition of Moral Cultivation Patter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dea of Landscape Painting
4. Neo-Confucianism and Landscape Painting
5. Ongoing Research
四王画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变迁——以王原祁为中心
绪论
一、明清之际的山水画巨变
二、从画山水到画山水画
三、清初气论与四王笔墨开合
四、四王画学的考据式笔墨“审辨”
五、正脉——画学道统的建立
结论
“影”的观念与绘画
一、“影”的起源与“常识之影”
二、佛学观念下的“幻影”与“观影”
三、宋明理学中“影”的观念与绘画
小结
郑板桥之怪与清代实学张东华
绪论
一、“怪”和“狂”在儒学中的差别
二、“怪”和儒学的考据学倾向
三、书法中的考据之学
四、绘画:从格物中找依据
神不灭论与传神论之“神”的比较罗小珊
前言
第一节 神不灭论对“神”的理解
第二节 传神论对“神”的理解
结语
中国思想史视野下的《历代名画记》研究建之栋
引言
一、唐代的制度与张彦远
二、唐代佛教兴捩与张彦远
三、由“书”到“画”与张彦远研究
四、《历代名画记》与文入画的起源
结语
常识理性与五代北宋山水画空间的建构
一、前言
二、常识理性的特质
三、山水画理论的常识化建构
四、山水画图像的常识化
五、山水画图景建构的两种形态
六、结论
关于“文人画”概念群的考察 代娜
一、“文人之画”与“文入画”
二、“士夫画”与“士气画”
三、“士人画”与“士大夫画”
明代孔子圣迹图的经世思想研究 张宝信
一、孔子圣迹图与宋明理学的教化
二、经世本义与儒学的源流
三、圣迹图与宋明理学的教化
书法起源与小学(二) 赵超
序
一、古文经与小学
二、小学与书法
三、书法的起源
结语
《非草书》与古文经学 倪旭前
一、《非草书》与古文经学文字观相似
二、《非草书》反映古文经学的内容
谈“美术”一词的传播 彭卿
一、中国人如何翻译“Art”——意译、音译、术、艺术
二、日本的“美术”概念生成
三、“美术”一词从日本传入中国
四、综合性报纸期刊开辟“美术”专栏
五、美术类传媒出版物
晚清士阶层对西方绘画的全面再认知的实质与意义 黄亚丽
一、“油画”指称变化的一面镜子:“夷”
二、全盘性认知的思想史定位
三、全面性认知的实质
四、结语
视学的起源:从徐光启到年希尧 朱倩文
第一节 《视学》中透视法来源
第二节 《视学》价值的确立
第三节 徐光启与视学
第四节 视学的流传:从徐光启到年希尧
结论
余绍宋“气韵论”及相关问题考证 李晓晓
前言
“个牲”考
“气韵”与“个性”
“性灵”考
余绍宋“性灵观”的形成原因
作品集
合影(中国思想与绘画研究中心集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