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恋爱中的女人/外国文学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D.H.劳伦斯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英国现代文学大师D.H.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男女两性恋爱的心理问题以及情爱的本质,永恒地占据着20世纪英国文学耀眼的位置。

小说以厄休拉、古德伦与其各自男友的恋爱故事为发展脉络,从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男人与男人的关系、女人与女人的关系探讨独立完整的个性和完满的性关系的本质作用,从生命的精髓和肉体的信仰中寻找永恒的价值;同时,小说围绕着纯粹的毁灭性,从奔涌着的一次次的死亡冲动中,展开了关于哲学、人生、情爱、死亡等领域的探讨,显示出作品深刻的现代性。作品描摹精细,美丽而深邃。

内容推荐

D.H.劳伦斯所著的《恋爱中的女人》以两姐妹为主人公,描述了她们不同的情感经历和恋爱体会。姐姐厄休拉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中学教师,妹妹古德伦则是一个小有名气、恃才傲物的艺术家。厄休拉与本区督学伯金相爱,她一心想让伯金成为爱情的囚鸟,而伯金却希望在灵与肉的交融中保持彼此心灵上的距离;古德伦在婚礼上遇见了矿主的儿子杰拉尔德,原始的欲望点燃了爱的激情,然而在暴风骤雨式的激情之后,失落而痛苦的她又与另外一位艺术家陷入了爱的狂欢。小说中一群现代化边缘的小知识分子,他们纠结于爱欲和毁灭之间,一方面崇尚时代的某种先进精神,一方面又在奇怪地堕落着。原本这些人物在当地也是光鲜靓丽的名流,却很少看到他们有满意的时候,他们憎恶现代生活、反城市化,是标准的灵魂流亡者,小说其实借此表达了一种典型的反现代性的焦虑。

目录

译本序

第一章 姐妹俩

第二章 肖特兰兹

第三章 教室

第四章 跳水人

第五章 在火车上

第六章 薄荷酒

第七章 图腾形象

第八章 布雷达比

第九章 煤灰

第十章 写生本

第十一章 小岛

第十二章 地毯

第十三章 米诺

第十四章 水上聚会

第十五章 星期天晚上

第十六章 男人之间

第十七章 工业巨头

第十八章 兔子

第十九章 月亮

第二十章 格斗

第二十一章 门槛

第二十二章 女人之间

第二十三章 远足

第二十四章 死亡与爱情

第二十五章 是否结婚

第二十六章 椅子

第二十七章 迁移

第二十八章 古德伦在庞帕杜

第二十九章 大陆

第三十章 雪封末路

第三十一章 退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姐妹俩

一天早上,在贝尔多弗的布朗温家里,厄休拉和古德伦坐在窗前,一边做活儿一边聊。厄休拉在缝一件亮色刺绣,古德伦在画画,画板就在膝盖上。她们静静地做着,想到什么就聊聊。

“厄休拉,”古德伦说,“你真想结婚吗?”厄休拉放下手里的活儿,朝上看看,面色平静,体贴。

“我不知道,”她答道,“这得看你这话的意思了。”

古德伦有点儿吃惊,看了姐姐好一会儿。

“咳,”她冷冷地说,.“这不就指那一件事嘛!你不觉得,不管怎么说,你该……”她有点儿不高兴地说,“比现在的状况好一点儿吗?”

厄休拉的脸上掠过一片阴影。

“或许,”她说,“可我没把握。”

古德伦又停了一下,有点儿生气。她想听到多少肯定一点儿的话。

“你不觉得一个人要有结婚的体验吗?”她问。

“你觉得结婚只是必要的体验吗?”厄休拉反问道。

“当然啦,别管怎么说,”古德伦淡淡地说,“它可能不合人意,但肯定是种体验。”

“不一定吧,”厄休拉说,“可能是体验的尽头呢。”

古德伦静静地坐着,用心听着。

“当然啦,”她说,“这是要想到的。”说到这儿,她们都不言语了。古德伦气哼哼地抓起橡皮就擦她的画儿。厄休拉一心绣活儿。

“好婚事你也不会考虑吗?”古德伦问道。

“我想我已经回了好几桩了。”厄休拉说。

“真的?”古德伦不觉飞红了脸,“有什么值得你这样?你真有什么事吗?”

“千载难逢,他人太好了,我太喜欢他了。”厄休拉说。

“真的?你怕是给诱惑了吧?”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厄休拉说,“真到了那会儿,人都不会被诱惑了,哦,要是我被诱惑了,我就会立马结婚了。我只是被不结婚诱惑了。”说到这儿,姐妹俩忽然又笑逐颜开了。

“真让人吃惊,”古德伦大声说道,“那么强烈的诱惑!不结婚!”姐妹俩都笑了,相互望着,心里又觉得害怕。

她们半天没说话,厄休拉绣活儿,古德伦接着画素描。姐妹俩都是成人了,厄休拉二十六岁,古德伦二十五岁。可她们都像现代女孩儿,显得既冷漠又纯洁,更像月亮女神而不是青春女神。古德伦是个冷美人,皮肤柔滑,肢体轻盈。她穿着深蓝色的丝绸衣服,领口和袖口都缀着蓝色和绿色的亚麻褶皱花边,脚上是宝石绿的长筒袜。她那自信又羞怯的模样和厄休拉刚好相反。厄休拉敏感,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地人被古德伦那副镇定自若、露骨的孤傲举止给吓着了,都说她是个“时髦的女子”。古德伦刚从伦敦回来,在那儿待了几年,她在一所美术学校读书、工作,过着艺术家的生活。

“我真盼着有个男人出现。”古德伦说道,飞快地咬住下嘴唇,做了一个奇怪的鬼脸,半是调笑,半是苦恼,让厄休拉害怕。

“所以你回到家来,好在这儿等他?”厄休拉笑了。

“噢,亲爱的,”古德伦尖声叫道,“我才不会特地去找他呢!不过要是真碰上一个人,又迷人,又有钱,那……”她嘲讽着,吞吞吐吐地打住了话头。然后她盯着厄休拉,仿佛要看透她似的。“你就不觉得厌烦吗?”她问姐姐,“你不觉得事情总是不能实现?没有什么可以实现的。一切都在萌芽中就凋谢了。”

“什么都在萌芽中就凋谢了?”厄休拉问道。

“噢,所有的事,你自己,一般的事情都一样。”姐妹俩沉默了,各自在模模糊糊地想着自己的命运。

“这真是可怕,”厄休拉说,停了一下又问,“你只是想通过结婚达到什么目的吗?”

“下一步的事似乎是免不了的。”古德伦说。厄休拉默默地想着这些,心里不是味儿。她在威利·格林中学教书,已经有好几年了。

“我知道,”她说,“这似乎也就是凭空想想,但是真的想想,想想不管哪个你认识的男人,每个晚上回到家来,向你道声‘你好’,然后给你一个吻……”

姐妹俩都不作声了。

“是啊,”古德伦低声说,“这真的不可能,男人不可能这样。”

“当然啦,还有孩子……”厄休拉也拿不准了。

古德伦的脸沉了下来。

“你真想要孩子吗,厄休拉?”她冷冷地问。厄休拉露出了迷惑的神情。

“一个人会感到这由不得自己。”她说道。

“你真这么觉得吗?”古德伦问,“一想到生孩子,不管怎样我都没感觉。”

古德伦毫无表情地看着厄休拉,不动声色。厄休拉皱紧了眉头。

“也许这不是真的想法,”她支支吾吾地说,“也许人们心里并不真想要孩子,只是表面上……”古德伦的脸沉了下去,她不想说得那么肯定。

“可是一想到别人的孩子……”厄休拉说道。

古德伦又有点儿不友好地望着姐姐。

“一点儿不错。”说完,她就不出声了。

P1-4

序言

壬辰年开春后不久,寒舍来了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两位来访者。近几年来,陋室门口一直张贴着“年老多病,谢绝来访”的奉告,但以热诚与执着而敲开了家门的来访者.,亦偶尔有之,这次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两位就是一例。这是因为他们几年前出版过我的《浪漫弹指间》一书,说实话,该书的装帧与印制都很好,精良而雅致,陈列在北京各大书店的架子上,相当令人瞩目,比起名列前茅的出版社的制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来访者中正有一位是我那本书的责编,虽说我们从未见过面,也从未通过话,总也算是故交老友吧,我岂能做“负义”之事?何况,他们两位特别郑重其事,还持有一位与我曾经有过愉快合作的长者屠岸先生的介绍信,我岂能不热情待客?

他们的来意很明确:河南文艺出版社过去不搞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现今决心从头开始、白手起家,而且,不是零敲碎打地搞,而要搞成一定的规模,一定的批量;不是随随便便草率地搞,而是要搞得郑重其事,搞出一定的品位。经过社内各方面各部门协同地反复考量与深入论证,决定推出一套“外国文学经典”丛书。为此,他们特来征求我的意见,特别是寻求我的帮助与支持。当然,他们还做了其他方面的准备,如聘请美术高手设计装帧与版式……

这便是我所知道的出版这套书最初的缘由。

全国的粮食大省,中华大地上的主要谷仓,现在要推出新的文化产品、精神食粮了,这是很令人瞩目的一件事。我认为,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精神品位追求与人文热情,是他们进行开拓领地的勇气与坚挺自我价值观的执着精神。

众所周知,世界文学从《荷马史诗》至今,已经经历许多世纪的历史,积累下来无数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与典籍。这些作品,是各个时代社会生活形象生动、色彩绚烂的图画,是各种生存条件下普通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心声,是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人类群体的诉求与呼唤,这些作品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愿望与社会理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感情与人道关怀,所有这些,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发展一天,就具有-无可辩驳的永恒价值。何况,这些典籍还凝聚着文学语言描绘的精湛技艺,可以给人提供无可比拟的高雅艺术享受。不言而喻,作为在文化修养上理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人,饱读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

可以说,外国文学的出版,是一项具有全民意义的社会文化积累工程,是导向理想主义的思想启蒙工程,是造就艺术品位、培养艺术趣味的教化工程,是提供精神愉悦与阅读快感的服务工程,这就是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学读物一直受到广大公众热烈欢迎的原因,是外国文学出版一直得到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并在整个出版事业中占有较高位置与较大份额的原因。外国文学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业,致力于出版外国文学作品而闻名的几家大出版社往往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文化推崇,在出版外国文学作品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不仅给这些出版社带来了很高的文化声誉,而且还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河南文艺出版社这次进行新的开拓,必将给河南的出版事业带来新意,如果运作得好,也会带来文化与经济的双效益。

应该看到,2012年毕竟不是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社会条件与文化环境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外国文学的出版在这些新变化面前必然遇到新的挑战与困难。举例说,当前一片书店倒闭声就是人们所未曾料想到的,书店是出版物面世的展台,更是销售流通的平台,书店纷纷倒闭,对出版业绝不至于是利好的消息。当然,传统的书店萎缩了,网上书籍销售的业务却火了起来。真正对外国文学出版形成冲击的是:物质主义文化的盛行与人文主义文化的滑坡。在社会的物质现实急速发展的某个阶段,物质主义文化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失衡,是带有某种必然性的,在这样的阶段,现代人都很忙碌,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限,即使是要阅读求知,急于去读的书也多着呢!炒股的书、烹调的书、化妆美容的书、为出国要学的外文书,一时可顾不上世界文学名著,且不说还要为视听文化奉献出大量的时间呢。也正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忙碌,浮躁心理容易趋向粗俗低级的消遣休闲方式,媚俗文化、恶搞文化、搞笑文化、无厘头文化、“看图识字”文化等大行于道,颇有将经典高雅文化艺术趣味挤压在道旁之势。对于外国文学出版而言,以上这些社会因素都导致外国文学读者的锐减,导致社会人群对经典文学读物兴趣的淡化,具体来说,就是外国文学图书市场的萎缩,这对于外国文学出版事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在外国文学出版不甚兴旺、不甚景气的条件下,河南文艺出版社投身于这一个部类文化的出版,其热情是令人感动的,其勇气是令人钦佩的,既突显出了河南文艺出版社开拓进取的锐气,也突显出其坚挺经典文化价值观的执着精神。正是感于这种精神,我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他们对我的委托;也正是感于这种精神,我在译界的好些朋友闻讯后都纷纷献出了自己的高水平译品,而不计较稿费的高低与合同年限的长短。

虽然外国文学目前面临着一定的困窘,但远非已陷入背水一战的绝境,而仍然有希望在前方。首先是因为经典名著都如奇珍的瑰宝,其价值永世不会磨灭。事实上,它们已经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甚至经历过黑暗的、强暴的摧残而顽强地流传下来,绵延不断如一道神泉之水,一直洗涤着、滋润着人类的精神与心灵,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永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足以使愚顽者开窍,使梦睡者苏醒,使沉沦者奋起,使浅薄者深化,使低迷者升华。对世人而言,修建了蓄水池,蓄了这神泉之水,永远会有灌溉心灵的无穷妙用,何况,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我们的文化也必然经过一个由粗到精、由低级到高级、由平凡到经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上存在过的那些文学艺术经典永远有着参照、借鉴、学习、鉴赏、传承的价值。拥有聚宝盆的人,建有神泉之水水库的人,其富足、其主动,是那些不拥有者、未建有者所远远不能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河南文艺出版社在此刻决定开拓出版领域,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的出版,未尝不是有先见之明。

困顿犹在,愿景在前,现在要做的就是踏实努力,奋发前行,坚持不懈!

柳鸣九

步入七十九岁之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