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锋芒”,但不要“毕露”
一群猴子住在江边的一座山上。这座山飞瀑流泉,树木繁茂,风景十分秀丽。每年春天,满山遍野都长着野果。说不清是什么年月,一群猴子来到这山上安家落户,从此以后,它们一直过着不愁温饱、悠然自得的生活。
有一天,吴王带着随从乘船在江上游玩,当他在江两岸的奇山异峰中发现这风景秀丽的猴山时,异常兴奋。昊王令随从在猴山脚下的江边泊船。带领他们下船登山。
山上猴子们往日的平和与宁静就这样突然被这么多上山来的人打破了。猴子们面面相觑,它们吓得惊慌失措,四下逃走,躲进荆棘深处不敢出来。
有一只猴却与众不同,它从容自得地留在原地,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手舞足蹈,满不在乎地在昊王面前卖弄着它的灵巧。昊王拉开弓,用箭射它,但这只猴子并不害怕,昊王射过去的箭都被它敏捷地抓住了。昊王有些气恼,便命令随从们一起去追射这只猴子。面对这么多人射过去的箭,猴子难以招架,最终被乱箭射死。
吴王回头对他的随从们说:“这个猴子。倚仗自己的灵巧。不顾场合地卖弄自己,以至于就这样丢掉了性命,真是可悲。你们都要引以为戒,千万不要恃才傲物,在人前显示和卖弄自己的一点雕虫小技。”
猴子由于卖弄自己的本事而丢掉了性命,这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出头的椽子先烂”。其实人也是如此。一个人事业有成、春风得意,难免锋芒毕露。若不知收敛,一味卖弄乖巧、耍小聪明,甚至逞强斗勇,定会招致诋毁诽谤,最终落个惨淡的下场。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是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六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六人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前四位有的射中耙边,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张弓搭箭,三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瞥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然后退下去了。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颍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颍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最后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他爬起来时,颍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二话不说就来夺车。颍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驾车飞奔而去。
颍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颍考叔大功告威,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竞抽出箭来,张弓瞄准城头上的颍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颍考叔从城头上射了下来。另一位大将假叔盈以为颍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最终拿下了许都。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逊的美德。
有些时候,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但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的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隋唐著名才子薛道衡,13岁时就能讲《春秋左氏传》,隋高祖时,做内史侍郎。大业五年,薛道衡被召进京,当时已是自负才气的隋炀帝杨广在位,薛道衡为了显示自己文章的水平,呈上了《高祖颂》,隋炀帝看了就很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辞漂亮而已。”有一次,隋炀帝与臣下谈天,说自己才高八斗,傲视天下文士,御史大夫乘机说薛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隋炀帝便下令把薛绞死了。
看来,薛道衡由于不懂得深藏不露、明哲保身,得罪了不少人,不但有隋炀帝,也有那个进谗言的御史大夫,甚至可能还有其余的那些大臣,否则怎会没人替他求情于隋炀帝呢?因为锋芒太露而把人得罪光了,薛道衡算得上是一个典型。P3-5
第一章 性格缺陷:性子太直会毁掉你的一生
可以有“锋芒”,但不要“毕露”
做人不能太复杂,但也不能太单纯
个性耿直易犯小人
装傻卖傻,麻痹对方
不要随便向别人倾吐心事
该违心时就要违心
第二章 张嘴闭口的学问:可以“心直”,但切勿“口快”
直言直语伤人害己
君子慎言,祸从口出
避免同别人争论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言为心声,不要口不择言
沉默也是一种力量
不可直言他人的秘密
第三章 淡定的智慧:沉住气方能成大器
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培养良好的自制力
不要因小事而抓狂
冲动的情绪是魔鬼
不要让紧张的情绪折磨你
不要自寻烦恼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第四章 忍成大事:成熟的人懂得低头,柔顺的人懂得弯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能屈能伸,善忍方能成大事
学会低头才不会碰头
放低身位才能提高身价
在妥协中成就自己
示弱也是一种极大的智慧
以平凡的姿态示人
第五章 丛林法则:懂点人情世故,再来混社会
“理直”也莫“气壮”,“得理”亦须“让人”
通晓人情世故,看清世间冷暖
学会方圆之道,懂得圆通处世
为他人保留面子
得饶人处且饶人
死要面子活受罪
乐于助人,多聚人情
在生活的历练中变得成熟
第六章 孤岛求生:改变性格中的弱点
不要狂妄自大、小看别人
不要抢了上司的风头
量力而行,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夹着尾巴好做人
不要一有机会就抱怨你的不满
聪明人不做傻事
第七章 心理博弈:不要急于亮出自己的底牌
不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
大智若愚,外愚内智
别因才华断送了前程
把自己真正的意图隐藏起来
收敛张扬的个性,莫在人前出风头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第八章 变直为弯:百炼钢也怕绕指柔
拐弯抹角巧办事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旁敲侧击是一种智慧
表面舍弃,实为得到
巧用暗示,提出你的意见
第九章 格局思维: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分海阔天空
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
藏锋敛迹,隐身自保
争一步不如让一步
吃小亏,赚大便宜
要比别人多想一步
第十章 灵活做人: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凡事不要追求完美
做人要学会灵活变通
以退为进,人生将出现另一种风景
等待时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适可而止,给人留有余地
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性子直是一种优点。诚然,性格耿直的人容易结交,他们说话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往的作风让人相处起来感到轻松,容易得到他人信任。但是,由于不懂得变通、忽视对方的感受、过于锋芒毕露,进而毁掉各种关系、把事情搞砸,其危害性远大于其收益。古往今来,因为性格耿直而导致人生失败,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当今社会,你不仅要以诚待人,还需花些心思观察人性、洞悉人情,从而迎来人生的坦途。要知道,过于耿直会为你的生活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
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不要太过直接,更不能率性而为,但凡谦恭有涵养的人都是温良礼让的,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人生在世,过真易生情而伤己;过直易生怨而伤人。直性子者性情过刚,须以柔性中和,方能悦己乐人。水无棱角,是世上的至柔之物,然而却可驰骋天下,包纳万物;而棱角分明的坚硬固体,并非无坚不摧,反而不堪一击。我们都知道刚直易折的道理,棱角太过尖锐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磨砺的痛苦。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内敛含蓄著称,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倘若每个人都性格耿直棱角鲜明,那该会生出多少摩擦和伤害啊?一个成熟的人必定是懂得控制情绪、沉稳淡定的人。
梁启超先生说:“变则通,通则久。”在当代社会,知变和应变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也逐渐成为考察办事能力的一种标准。直性子的人往往太固执,容易一条路走到黑。办事时要学会变通,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
在漫长的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想在这个纷繁复杂、反复无常的世界里小有成就,绝不能由着性子恣意而为。经历世事沧桑的人都明白,不“忍”寸步难行,不“忍”难成大事。因此,人在屋檐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低头,力戒冲动、冒险。“大忍者,大智也”,忍耐不是退缩、让步和放弃,而是智慧、能力的表现,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行动策略,更是一种掌控关系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无论你跟谁共事,要想创造辉煌的业绩,首要条件是双方默契配合,共同努力合作。为此,必须放弃“我行我素”的念头,努力营造愉快祥和的气氛。那种由着性子胡乱作为的人,虽然痛快一时,却为日后事业的发展埋下了地雷,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性子太直有可能贻误终生。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从长远考虑,若想获得更加宽广的人生,必须从细微处改变自己。况且,人际交往规则和天性脾气并不冲突,一个对人际交往法则掌握得游刃有余的人也不一定就不是耿直率真的人。只要你找出自己个性缺陷的症结,学会最基本的待人处世的规则,掌握情绪控制的方法,跳出自我中心意识,懂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能逐渐矫正自己不受欢迎的性格特质。
也许你就是一个直性子的人,也许你遭遇过挫折,在无意之中伤害过很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摔过跤,常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是那已经成为历史,只要你能下定决心改变性格,就能为自己的人生翻开新的篇章。希望你能从此书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希望这本书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好的影响。
潘鸿生编著的《别让直性子害了你》介绍了,直性子,得罪人的性格?性子太直的人大多沉不住气,他们直来直去,容易亮出底牌又不懂得含蓄委婉。这样的人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又如何得到他人的青睐和认可呢?如果你学点“曲线艺术”,懂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策略,那么你就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也许你就是一个直性子的人,也许你因直性子受过挫折,在无意之中伤害过很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摔过跤,常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是那已经成为历史,只要你能下定决心改变性格,就能为自己的人生翻开新的篇章。没有经验可以借,不懂人情可以学。读人生经验,借他人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学人情世故,用百世智慧练就处世的真功。
潘鸿生编著的《别让直性子害了你》首先提出“性子太直可能贻误终生”,再结合多种事例教会我们找出自己性子耿直的缺陷,让我们学会基本的待人处世的规则、掌控自己情绪的方法,逐渐改善自己的性格。性子太直的人,大多沉不住气,信口开河,我行我素,容易亮出底牌又不懂人情世故。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又如何得到他人的青睐和认可呢?如果你可以学点“曲线艺术”,懂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策略,那么你会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